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农諺初探     
我国农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非常宝貴的经验。可是,在反动的旧社会,被剝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不能学习文化,无法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只好编成农谚,依靠口头相传,一处一处地流传开来,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所以说,农谚是我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农业生产技术精华;是千千万万经验丰富的农民的集体创作;是一部活在口头上的农业生产“百科全书”,也是一宗十分珍贵、十分真实的我们祖国的农业遗产。学习和整理农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继承祖国的农业遗产,丰富我们的实际知识,而且在农民羣众中,农谚享有崇高的威信。学好和用好农谚,还可以把农谚作为我们推广先进经验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有力工具。农谚虽然简短,但是决非简单。寥寥的一两句话,既要有严格的科学性,能夠准确地表达某一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又要有顽強的生命力,使人说着顺嘴,听着顺耳,一听就懂,入耳不忘。不难看出,农谚本身就是羣众智慧的化身,也是一门高度精炼的技巧和非常复杂的学问。农谚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成六个“性”。它们是科学性、系统性、羣众性、通俗性、艺术性、局限性。现在就个人的初步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虎 《农业考古》2012,(1):325-328
一.晚清兴农思想与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一)传统农业教育的滞后。我国传统意义的农业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播农业知识和发展农业生产中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知识主要靠经验的代代相传,《管子.小匡》说的"农之子恒为农,承父兄之教,少而习焉。"(1)这种家传世袭的传授方法在其初始阶段的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继承和传播农业生产经验和知识,但发展至近代已无法再适  相似文献   

3.
<正>1993年夏,我有幸参加在曼谷召开的区域性农业推广学术研讨会。在去考察正大集团公司+农户的示范点的路上,一位东南亚国家的代表对中国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农业推广的模式很感兴趣,我回答这和我国历史上几千年中央集权统治和强大的我国行政机构有关。建国后,经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造就了这种行政推广模式,国情不同,不好照搬,而且,近年我国也正在改革,增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土壤深松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必要性,并且对土壤深松技术进行了论述,探究了深松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深松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从传统翻耕模式向土地免耕作业模式的转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土地经营者的收益,助力农业环境友好型发展和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近两三年来,我们晋中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从多方面注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振兴旱作农业作为实现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内容,同时把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作为振兴旱作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全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增产,1989年总产达11.1亿公斤,比1986年增产41.6%,粮花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获得全面丰收。一、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是开发旱作农业的突破口晋中地区耕地508万亩,其中旱地298万  相似文献   

6.
北方旱作农业区精耕细作成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这种耕作方式在传统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经过长期发展,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农业起源较早,以北方为主的旱地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农业耕作重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历史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精耕细作农业对土地的保护利用展开综合的论述,还针对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对精耕细作农业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产业,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有了农业这个行业才有了农民这个职业,而农业的生产空间和农民的生活空间也就形成了农村。因而可以说,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发端,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2014年平乡县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调整农业种植模式是一项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高耗水种植模式为旱作节水种植模式十分必要,近几年,我们对上茬油葵、下茬杂交谷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油葵、杂交谷的生长特点,起到节水、增产、增收目的,且技术简便、易于推广,因此,推广“油葵-杂交谷”旱作农业模式切实可行,大力推广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干旱缺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压力,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这种农业用水类型在生产中已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原载82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张沁文同志在文中论证的“有机旱作农业战略”问题,对指导北方大部份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很有参考价值,故加以转载。本刊今后仍将选登一些从我国国情出发联系我国当前农业实际,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其目的一是供各地农业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二是让本刊读者了解一下研究我国农业历史对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意义;三是为了引起农史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农史应该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要联系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来选择研究课题,从而使农史研究工作更好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撰写持之有故言之有据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历史的惯性带来我们民族传统性格和思维模式的积淀,进入现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觉察到传统民族性格中的小农意识在时时作怪。那么,什么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典型表现:一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二是拉帮结派,封闭守旧;三是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中专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在当时“乐”也可以理解为艺术的总称。2002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转发了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3号令《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研究进展及旱作农业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旱作植物研究历史已久,从初期的耕作器具改良、耕作制度优化等到近代的结合水资源分配制度合理灌溉,旱作农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改良过程。而保水剂的应用对旱作农业发展的相关报道还不多见,将保水剂施用到干旱的土壤中,可在植物周围形成一个"微型水库",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并且保水剂的使用还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旱作农业有极强的研究意义。保水剂的出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这次所调研的几个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村民们,迫切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好的运作模式,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求按公司化农村模式建设“农村公司化、农业企业化、农民市民化”“三化”标准的新农村。村民们高声大喊地说:“要是能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政府就真正为我们农民谋得了永久的幸福,我们将世世代代感谢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旱作方式是山西农业的一种带有传统性技术特色的方法。在目前的新发展形势之下,对于山西旱作农业需要去进一步的升级成为包含着绿色的、健康的、生态性模式,能够形成可以持续发展新型企业的有机旱作农业。本文阐述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们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可以看到它已有了初步发展,足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便已过着农耕生活,至今有近八千年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我国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把“以农立国”,作为治国之本。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和传世的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实物,或是现存的有关农学的古代文献,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包含着具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优良传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的长时期里,我国的农业和农学,不仅曾经走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08,(1):44-44
桦犁翻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多年的土壤翻耕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流失,宝贵的气化和液化养分被蒸发,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大量根茬腐烂后形成的孔道被破坏,土壤变成粉状结构,严重板结退化,透气渗水性差,刮风天,大量细微表土被刮走,下雨后,雨水下渗慢,许多雨水白白的流掉,大量表土被冲走,水土流失严重,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消桦犁翻耕的破坏性耕种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适用于马铃薯、蔬菜、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栽培。这项技术解决了自然降水被大量蒸发、降水保蓄率和利用率低、春季作物无法下种或出现“卡脖子”旱导致减产等问题,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年年遭旱灾、年年需抗旱的被动局面,结束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阜平县农业局以旱作节水农业为突破口,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进推广沟垄地膜覆盖集水补灌技术,具体讲就是在旱岗地上用耠子或自制铁耙开出“W”型或“V”型沟垄,用地膜按该型覆盖地面,在沟内打孔种植粮菜等,配套蓄水沟和集雨窖,集无效雨为有效水,变灌地为灌根,充分利用天上降雨,发展粮菜等作物。现将已示范成功的以马铃薯为主的几种旱作节水模式及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中专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早在 2 0 0 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 )。在当时“乐”也可以理解为艺术的总称。 2 0 0 2年 1 0月甘肃省教育厅转发了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