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种鸡饲养生产中,种蛋受精率是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种鸡笼养必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不仅可以提高优秀种公鸡的与配母鸡数,而且还可大量节省饲养公鸡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蛋种鸡饲养生产中,人工授精技术因能充分利用良种公鸡,提高种鸡饲养效益而被广泛采用,而受精率的高低是衡量种鸡场管理水平及人工授精技术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根据几年在学校种鸡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蛋种鸡人工授精提高种蛋受精率的几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蛋种鸡饲养生产中,人工授精技术因能充分利用良种公鸡,提高种鸡饲养效益而被广泛采用,而受精率的高低是衡量种鸡场管理水平及人工授精技术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根据几年在学校种鸡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提高蛋种鸡人工授精种蛋受精率的几项措施,以供参考。一、选择优良种鸡1.  相似文献   

4.
种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了养鸡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了种鸡的种用价值,加快了种鸡的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同时提高了种蛋受精率,减少种公鸡饲养量,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防止各种疾病的传播与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现已被普遍使用,在生产上着重大的作用。它可大大减少种公鸡的饲养数量,节约饲料和饲养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鸡,扩大良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鸡群生产性能与价值效益。然而在种鸡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科学的规程进行操作,不但会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的质量,而且会给种母鸡留下多种疾病隐患。现将由于人工授精不当所引起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种鸡的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种公鸡的精液输送到母鸡体内,让母鸡受精,从而使母鸡所产的蛋具有孵化能力的过程。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优秀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种公鸡饲养数量,节省种公鸡饲养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种鸡配种时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种鸡饲养生产中,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较广泛,主要是该技术可以减少公鸡饲养量,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鸡,加强选育,从而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增加种鸡饲养效益。同时还解决了种公鸡与种母鸡之间体重差别大、疫病传染、踏伤母鸡脊背等自然交配带来的问题,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本人从事种鸡饲养多年,创出了连续多年受精率达96%以上的好成绩。现将操作体会与同仁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肉鸡业的发展,肉用种鸡的饲养方式逐渐地由原来地面垫料小群饲养向笼养改进,人工授精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肉用种鸡的集约化生产。我公司1987年从法国伊萨公司引进五系配套明星曾祖代肉鸡,其母系(C、D、E)采用单笼人工授精饲养方式,全周期(65周龄)平均种蛋受精率达到90%以上,比垫料平养种蛋受精率高6%—8%,有效地减少了种蛋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总结五年来的经验,归纳肉用种鸡人工授精技术要点如下:一、公鸡的饲养肉用种公鸡生长发育迅速,增重快,因此,后  相似文献   

9.
笼养种鸡由于空间限制,自然交配繁育受到制约,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笼养种鸡其益处凸显:人工授精减少了种公鸡数量,节省了饲养费用,同时提高了受精率和繁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稀释后的种公鸡精液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用种鸡笼养已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与平养相比,笼养种鸡具有显著减少种鸡疾病发生率、降低种鸡死淘率、提高种蛋合格率、提高种鸡的饲养密度等优势。种鸡笼养只有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鸡人工授精在生产上的应用目前仍局限在采集公鸡精液混合后不经稀释直接输精,其缺点是公母比例较高,公鸡精液不能充分利用,输精持续时间受到一定限制等。鉴于此,本试验拟观察种公鸡精液稀释后不同输精剂量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广泛采用稀释后精液输精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种公…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鸡技术的提高,在鸡的繁育方面,人工授精技术在蛋种鸡的饲养中已经普遍应用。该技术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在种鸡养殖中公鸡的饲养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种鸡场的经济效益。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环节是要能够采集优质的精液,因此培育优秀健壮的种公鸡是保证人工授精效果的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笼养种鸡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较为普遍,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饲养公鸡的费用和场地,还能提高受精率,增加养殖利润。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初次人工输精会引起鸡的输卵管炎、腹膜炎等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下面简单谈谈蛋种鸡初次人工授精时如何避免造成鸡的输卵管炎症。1蛋种鸡人工输精前准备1.1对所有公鸡进行白痢检测,阳性一律淘汰1.2训练1.2.1种公鸡在使用前3~4周分开单笼饲养,便于管理。1.2.2使用前2~3周开始训练公鸡,将  相似文献   

13.
鸡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总是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鸡体。须知,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和鸡体有直接关系。这在种鸡人工授精管理中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种鸡饲养管理上常被忽略的问题1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而忽略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生产性能如何和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育雏、育成阶段控制得好,种鸡开产后的各项生产性能也好,受精率也高。相反,忽略了加强对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开产后不仅产蛋率低,而且受精率也低,各项生产性能都不理想。在种鸡人工授精的管理中,不仅要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种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关键,是种鸡群高产蛋率、高受精率的基础。2强调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忽略母鸡的饲养管理种鸡场往往注重公鸡的培育与淘汰,重视公鸡的营养补充与疫病防制,而母鸡却没有被同等重要看待,片面强调种公鸡的作用,而忽略了种母鸡的作用。其实,就种鸡而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于公鸡,也决定于母鸡,两者同样重要。在种鸡的人工授精生产中,不仅公鸡要健康,营养要充足,母鸡也一样。如果母鸡营养不良,很难想象鸡群会有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如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种鸡人工授精技术开始得到了日益普及。如何提高受精率,总结我市种鸡饲养户的经验。主要抓好以下七关: 一是种鸡饲养关。人工授精的种鸡都实行笼养,由于在笼内活动范围小,脂肪很容易沉积。因此,必须根据增重情况,采用严格的限制饲养,防止形成脂肪肝和脱肛,以利于公鸡的采精和母鸡的翻肛输精。 二是种公鸡的选择和调教关。用作人工授精的公鸡,除应符合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优良外,还要选择腹部柔软,提起双翅尾巴向上翘,按摩时肛门外翻,泄殖腔大而松驰、湿润、交配器大,勃起并排出精液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授精目前在种鸡饲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对种鸡场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信誉,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影响种鸡人工授精率的因素很多。笔者就自己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对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的几点看法。1种公鸡方面1.1挑选好种公鸡种公鸡的选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为三次。第一次在种鸡10周龄时进行,将发育有缺陷和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种公鸡淘汰;第二次选择在种鸡18周龄时进行,选择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冠大而鲜红、按摩背部尾羽翘起的种公鸡,因为遗传学研究表明,鸡冠的发育程度与精液品质呈正相关;第三次选择在人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笼养种鸡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鸡需要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生产实践证明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种公鸡的利用率 ,减少饲养公鸡的成本 ,而且保证了种蛋的受精率自始至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达到降低孵化成本的最终目的。因此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意义重大 ,现将主要措施作一介绍。  种公鸡的选择与饲养选取具有品种特征、健康、发育良好的公鸡 ,并将射精量较多 ,精子密度大的定为种公鸡。首先要满足该品种种用公鸡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的要求。其次要补充多种维生素 ( VA、VE、VB2 、VD3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另外 ,在…  相似文献   

17.
1人工授精的好处 1.1减少种鸡的饲养量。人工授精公母比例拉大,节约了饲料及其他费用,成本降低,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40,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饲养种鸡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禽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依靠本交来生产种蛋的传统种鸡饲养方式,严重地影响了种鸡场的经济效益。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极大限度地降低公鸡的饲养数量,提高种蛋受精率,显著地提升种鸡场的效益。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生产中,笔者总结人工援精操作流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9.
1 人工授精的好处 1.1 减少种鸡的饲养量 人工授精公母比例拉大,节约了饲料及其他费用.成本降低,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40,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饲养种鸡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笼养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加强管理是发挥肉种鸡笼养优越性的关键,直接影响笼养经济效益的好坏。加强人工授精技术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鸡的使用与管理 1.加强种公鸡的培育:由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产蛋期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公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实践表明,由于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相对而言,每只公鸡对整群受精率影响更大,因此笼养对种公鸡品质要求更高。育雏、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