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补偿方式多样化是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政策顺利开展的客观要求,文章指出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方式的选择应做到七个结合,即国内补偿和国内补偿相结合、逐步由不充分补偿过渡到充分补偿、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相结合、实物补偿和现金补偿相结合、多次补偿和一次补偿相结合、中央补偿和地方补偿相结合、政府补偿和民间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湿地补偿制度:美国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湿地补偿制度是对开发行为给湿地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的极具特色的制度,其目的是实现美国湿地"零净损"的政策目标,迄今已实施愈三十年。美国湿地补偿制度包括湿地银行补偿、湿地替代费补偿和湿地被许可人自行补偿三种补偿机制。其中,湿地银行补偿是美国政府极为推崇的运用市场手段保护湿地的新机制,在美国发展迅速。美国的湿地补偿制度对我国湿地保护极具借鉴意义,其湿地"补偿"的理念、运用市场手段保护湿地和政府的高效监管机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生命周期复杂,期间面临着来自自然、政策、技术、社会层面的风险,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产生目标上的冲突,政府需要对项目进行补偿以弥合双方的冲突。从投资成本、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动时间的补偿视角,梳理了政府可应用于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的补偿方法,并根据不同情形分析了政府补偿方法的适用情况,以期为政府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可供借鉴的补偿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补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前人对森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森林生态补偿的模型。此模型由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和社会支持三维构成。文章还利用这个模型对我国的森林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释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的涵义,评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处于补偿价格偏低、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相关法律不健全、中间环节繁多、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等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建立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基本思路为建立分级分类补偿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清原县为例,研究了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从损失补偿和效益补偿两方面对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测算。探讨了资金补偿从政府拨款向碳交换机制过渡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认为用碳交换市场行为逐步替代政府对公益林效益的补助是完全可能的,但需要从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11月11日下午,中国第一份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合同在西双版纳签约。这是西双版纳州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由过去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转变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安排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问题。为保护亚洲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区域性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补偿原则、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大庆地区50多年来过量使用地表、地下水开采石油的具体情况,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测算森林涵养水源的补偿价值,以及对相关行业产业的影响,提出直接向受益者征收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补偿费的方案,并提出建立地方政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运行机制,以期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探索多种补偿方式,丰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8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林业局内发生20多名茅草坝林场原职工绝食事件,这些职工指责1998年奉节县政府将价值5.7亿元的国有林场以100万元贱卖给私人企业,从而导致该林场职工从“事业编制人员”变为“下岗职工”,因此要求补偿。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还草补偿资金的筹集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补偿资金筹集渠道是退耕还林还草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财政),远不能满足退耕还林经济补偿的需要。今后需从国家预算、发行特种国债、建立补偿基金、发行生态环保彩票、开征生态环保税、争取国际资金、引导城市工商企业投资、义务认管方式等多方面来筹措资金。在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操作的效率低下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改由民间操作(如由民间中介组织来运作)也许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永平县生态公益林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着的补偿标准偏低,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一刀切,补偿机制有局限性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流转机制,拓宽资金补偿渠道,提高补偿标准,分区施策,分类补偿,政府赎买,统一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与补偿法律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开始,江苏省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了政府补偿,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过于统一、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现状,并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补偿机制、与市场结合实施多渠道多元化补偿方式、分类别分等级补偿以及不断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效益补偿包括对遭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以及对造成污染的生态环境的直接补偿和给予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特定区域内的居民补偿的间接补偿两类.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5.
洪深 《热带林业》2013,(3):49-52,36
阐述保亭林业资源概况,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现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取得的社会、环境效益,指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问题的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以期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上游四川、青海、贵州和云南等四省为调查区域,以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调查对象,选择居民(林农)、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利益方为样本,对调查收回的279份样本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各相关利益方对流域内生态效益补偿现状的认识、看法,并总结归纳了各相关利益方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多样化生态效益补偿手段,吸收相关利益方参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构建以及中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亮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Z1):22-25
通过对森林生态的功能、产品的阐述和公益林补偿理由的分析,提出了政府补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公益林补偿机制,认为公益林补偿应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并考虑地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 ,阐述了政府对公益林补偿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满足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 ,并且通过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论证了公众对公益林补偿制度变迁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强 ,政府也愿意建立公益林补偿制度。最后对制度变迁的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论证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比较适用于公益林补偿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政府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渐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补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的配置效率,提出包括建立补偿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改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强化质量成本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