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对作者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高产原理及技术进行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不仅能获高产,而且能节省种子、劳力等生产成本,是多熟制地区特别是迟栽田及发挥重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一条重要的高产途径。“两超”栽培高产的直接原因是颖花数量的增加和籽粒的良好充实。“两超”栽培高素质的“超多蘖壮秧”和本田期健壮的个体生长是其穗足、穗大粒多的前提,而其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和明显的后期生长优势是其籽粒灌浆结实良好和单穗重提高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6.
7.
8.
1991-1992年,在四川省梁平县天竺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效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稻产量的综合效益,并求得高产,低耗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建立了3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模型方案。A方案:产量8250-8700Kg/ha的农艺措施为:27.89-29.23万窝/ha,施N111.87-123.19kg/ha,P2O539.41-46.39kg/ha的农艺措施为:24...  相似文献   

9.
10.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多蘖壮秧培育是实现杂交晚稻高产群体的基础。从做好通气湿润秧田、种子处理、适播稀播匀播、育秧及肥水管理等方面简要介绍杂交晚稻多蘖壮秧的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正> 多蘖壮秧是杂交晚稻高产的基础。我县农科所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多蘖壮秧的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产量高。在相同条件下,插三个蘖的壮秧667m~2产量达413kg,比插一蘖秧增产20.7%。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推广这项新技术,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培育杂交晚稻多蘖壮秧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 选好秧田,施足基肥。杂交晚稻要选择靠近水沆,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壤质田做秧田,按6:1或7:1,  相似文献   

17.
<正> 杂交中稻超稀摆栽是把旱抛秧和稀控重结合起来,进行组装配套的高产栽培新技术,具有节本、增效、增产的优点。本试验主要探讨超稀摆栽在荆门地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机理及其配套技术,为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两系优质组合、两优培九和三系高产组合、协优507。 1.2 试验设计: 采用超稀摆栽、稀控重、早抛秧三种栽培方式,每个处理面积333.5m~2,密度为  相似文献   

18.
19.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广西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1995年发展到48.65万亩,平均单产141.9公斤,最高亩产达323.2公斤,双季平均亩产1031.7公斤,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作用的比率依次为1.00:0.6:0.42:0.22。再生稻高产要急取头季有更多的稻桩,活桩和活率,栽培技术要采取以养根,壮秆,活芽,壮苗,多苗为中心环节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和再生稻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内容,以指导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