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一株分离自昆虫铜绿金龟子幼虫肠道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BCa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研究。采用摇瓶发酵,并用柱色谱技术对该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利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株Streptomyces sp. BCa1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1个具有Hsp90蛋白抑制活性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以及2个萘醌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链霉菌中发现,且格尔德霉素为其主要产物,表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海洋弗氏链霉菌HNM0089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农药先导化合物,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HNM0089的种属进行鉴定,并对其抗真菌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HNM0089被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将其主要活性成分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该化合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薯蓣炭疽病菌和橡胶炭疽病菌均有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成农用抗菌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油菜籽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为抵御机体的氧化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油菜籽来源的诸多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油菜籽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有肽类、多酚类、多糖类、生育酚和其它抗氧化成分,其中的肽类主要有三种产生方式:非消化酶酶解、消化酶酶解和发酵。针对油菜籽来源的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测定方法(化学检测)和细胞内抗氧化实验和动物实验。综述还探讨了油菜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为油菜籽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1株具有抗芒果炭疽病菌活性的海口湾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来源于海口湾海泥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亮-甘)二肽(2),环-(苯丙-缬)二肽(3),环-(羟脯-苯丙)二肽(4),N-(2-苯基)乙酰胺(5),β-腺苷(6),和2-哌啶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健康蝴蝶和蝗虫肠道的共生菌Aspergillus sp. HDf1,Aspergillus sp. HCf2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蝴蝶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Df1,蝗虫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Cf2和放线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分离鉴定了1个化合物,分别为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1),bostrycin(2)和2-spirocyclohexyl-2,3-dihydroquinazolin-4(1H)-one(3);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共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Amycolatopsis属放线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海洋放线菌因其所处环境特殊,在生理性状和遗传背景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海洋放线菌具有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以西沙海绵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具有抑菌活性的共附生放线菌资源。首先,利用平板分离法从海绵样品中分离纯化出一株活性放线菌菌株ITBB-ZK-a5,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特征,确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其次,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菌株ITBB-ZK-a5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广谱性和持效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6株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且对峙14、30 d仍具有活性,抑菌持效性较好;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菌株平板通过产生活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对菌落边缘的无菌琼脂块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率与菌落距离呈负相关,说明放线菌可能通过向平板中分泌活性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该菌株连续转接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世代稳定性。再次,利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ITBB-ZK-a5进行发酵,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到提取物,通过滤纸片法对发酵粗提物进行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浴温度升高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菌株ITBB-ZK-a...  相似文献   

7.
白蚁(Isoptera)的筑巢和觅食活动主要在土壤及腐烂的木材上进行,所以白蚁极易受到来自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白蚁需要依赖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形成防御体系,放线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且放线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能否对热带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有待研究。为了挖掘在热带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具有应用潜力的海南特色农用放线菌资源,以海南白蚁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健康白蚁体内分离纯化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确定其分类地位;平板对峙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抗菌稳定性、持效性和广谱性;滤纸片法研究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从海南白蚁体内分离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好的放线菌菌株W7,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亲缘关系接近。菌株W7的抗菌活性持久性强,平板接种30 d后仍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抗菌稳定性好;菌株W7抑菌谱广,对16株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芒果胶孢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霉(Colletotrichum musae)、辣椒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豇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on) Fitzp]抑制作用较强,对芦笋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荔枝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抑制作用较弱;菌株W7发酵粗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抑菌率会随着水浴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本文首次对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制多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为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广仁  纪明山 《杂粮作物》2007,27(5):369-370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从土壤中获得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产生放线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制和开发新农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本试验从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营口市、普兰店等地采集土样11份。采用稀释分离法,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28株放线菌。从分离到的放线菌中,以PDA培养基做平板拮抗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SY-1、SY-2,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超过8 mm。  相似文献   

9.
土壤放线菌生防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放线菌是一类有着广泛实际用途的微生物资源,从土壤放线菌的杀菌活性、除草活性、杀虫、杀螨活性等方面对土壤放线菌生防活性物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素。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 h AFC50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 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 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 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滨海稻区排水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毛渠能降低地下水位10cm以上,增加田间渗漏约2mm/昼夜。有效地改善了耕层土壤环境,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人参内在成分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县5年生人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的质量与生理状况相关性,为人参采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参根总皂苷含量、内含物含量以及折干率变化均与人参最佳采收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淀粉含量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还原糖、可溶性糖则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负相关;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与还原糖、可溶性糖等含量变化同步。综合各因素的变化情况,确定吉林省长白县5年生人参最佳采收期为9月7日到9月20日。  相似文献   

15.
软体排结构在河道险工治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稳定性计算非常重要。本文对软体排稳定性计算做一 简要介绍,以使其经济合理,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韩冬  李光泗  钟钰 《玉米科学》2023,31(2):181-190
构建粮食市场有效性分析框架,基于事件研究法基本思想,采用2008年11月~2020年8月相关数据,借助VAR、BEKK等模型分析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前后玉米市场有效性及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收购政策实施后,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传递更加通畅,玉米市场有效性提升,政策改革目标已初步实现。为巩固市场化收购政策效果,防范国际市场因素造成国内市场异常波动,应当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导向,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影响力,并完善配套措施、细化补贴标准,降低市场化收购对粮食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根据不同配制方案分成两组,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探讨杂交初世代(F2~F4)脂肪含量与组合的配置方案、产量、百粒重及亲本的相关性,加快高脂肪大豆选育进程.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与组合的配制呈极显著相关,高×高的配制方案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与单株粒重的相关出现不同的情况,5个组合呈正相关、3个组合呈负相关;与百粒重的相关表现为负相关.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此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主栽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演替过程中,小麦籽粒千粒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随之增加,长旱58的W0最大,达50.53 g。灌浆三阶段中,各阶段的灌浆速率表现为,V2>V1>V3。从灌浆持续时间看,T1和T2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变异系数较大,而T3和T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来看,V1、V2、V3、Vm、Va变异系数较大,灌浆速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