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普洱茶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在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中为黑茶类,属于后发酵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的晒青绿毛茶为主要原料,经“沤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港澳同胞把普洱茶称之为“养生之妙品”,“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而在东南亚、日本和西欧也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的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普洱茶名称的由来云南是世界上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久负盛名。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省普洱府,产倚邦、攸乐、革登……六茶…  相似文献   

2.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普洱山古茶树所剩无几,为做好普洱山的旅游开发,恢复打造普洱山品牌,凸显名山效应,要重视大茶树的恢复发展。2013年11月宁洱县创新生态茶园建设中高密度留养技术(茶园高密度留养的技术核心是,在云南大叶种群体老茶园中,按株、行距4m×4m规格,挖除多余茶树,留养剩余茶  相似文献   

4.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罗峰 《福建茶叶》2023,(2):144-146
倚邦是西双版纳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倚邦地区从古代起,就已经有采摘制作打包茶叶的完整工序,也有贩卖茶叶的集市和饮茶的人群。倚邦彝族地区对茶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琳琅满目的民族茶文化中间脱颖而出。倚邦茶作为西双版纳民族地区特色茶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倚邦茶是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茶产业的代表,本文由此切入,梳理倚邦茶的历史脉络和特征,研究倚邦茶的文化特质和通过文化对倚邦茶产业带来的勃勃生机。但在倚邦茶产业和文化链的多元共生中,倚邦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传承和发扬倚邦茶文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合发展不足等问题。给倚邦茶文化传播带来了影响,也阻碍了倚邦茶产业的有益发展。因此,从文化出发,发展倚邦人文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形成文化优势,加强产业结合将是倚邦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6.
茶树类型和产地来源影响普洱茶品质,而茶树类型和产地不同,其冠层光谱也存在特征性差异.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差异,可明确普洱茶鲜叶来源,对保证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景东、景谷、澜沧、宁洱4个典型普洱茶山的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为研究对象,用地基光谱测定仪测定其野外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光谱反射特征和...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知道云南的普洱茶好喝,老班章茶更好喝,但是很少有人能买得到真正的老班章茶. 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坐落在比邻缅甸的边境线上,是哈尼族村寨,属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自治乡班章村.老班章茶不是台地茶,是老树茶.茶树龄大多在三四百年以上,有的是上千年.老茶树能抗病虫害,不用施肥喷药,是原生态茶.古茶园分布在原生态密林中,土壤以落叶和沙壤混合型为主,地肥壤厚,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造就老班章茶口感特殊,品种特征明显,成为少有的最原始的原生态普洱茶.村里现存近5000亩古茶园,年产青毛茶约五六十吨.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赖以为生的茶树,遵循手工土法炒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回甘持久,在普洱茶中历来被民间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对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犹如雷声灌耳,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8.
高敏  罗庆仙  罗琦 《中国茶叶》2010,32(7):16-18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在全市广泛分布。前几年用古茶树制普洱茶成为厂家、商家炒作的热点,掠夺性采茶、砍树采茶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古茶树资源面临着生存危机。古茶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已与周围各项环境因子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它们的适应性非常脆弱,光强、温度、湿度、土壤等细小的变化都会使古茶树产生不适反应,因此了解和掌握古茶树周边气象环境条件是保护古茶树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毕节市纳雍县姑箐村野生古茶树的花、果、叶的生物性状调查,初步鉴定其为秃房茶与大厂茶之间的过渡种。  相似文献   

12.
高思青  杨培迪  禹利君 《茶叶》2009,35(2):70-73
花茶是茶叶消费中的一个主要品类,但近年来花茶消费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本文着眼于茶、花的深厚文化底蕴及药用保健功能,提出结合茶、花的特征优势,丰富花茶的文化内涵,拓展花茶的药用保健功能,以促进湖南花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相似文献   

14.
Browning of the male flower of Eucommia ulmoides, which occurs easily and frequently after its collection from the living tree, has deterious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flower tea since the functional constitutes are mostly impaired, which nowadays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issue in the manufacture of Eucommia flower tea. Therefore the green-keeping procedure becomes one of the key step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flower tea. The essence of green-keeping treatment is to protect functional constituents such as chlorophylls and phenols in the flower from degrad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flower tea.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green-keeping treatments, including addition of salts (metal ions), ascorbic acid, citric acid, as well as steaming and quick boiling were compared to examine their effects o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ts and sensory quality of the flower t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nctional constituents were well maintained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was satisfactory after the flower was treated by steaming for 30-60 s, and spraying with 0.05% zinc sulfate or 0.1% citric acid. Processing procedures of making Eucommia flower tea we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y: the freshly picked flowers were air-dried, followed by green-keeping treatments that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urrent study, enzyme-deactivation, and microwave drying.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tea industry in the aspect of maintaining the qualities of the flower tea both externally and internally.  相似文献   

15.
选定代表着水溶性的甲胺磷和代表着脂溶性的氰戊菊酯,在茉莉花园中以1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以相同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连续灌喂14 d,探讨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各剂量组的体质量、肾脏指数、血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上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茶各剂量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尿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的尿尿酸极显著升高(P<0.01);除红茶低剂量组尿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外,其他给茶组的尿肌酐均达到极显著升高(P<0.01);除发花红砖茶中剂量组显著降低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P<0.05)之外,红茶中剂量组及两种茶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P<0.01)。结果表明,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均可减少尿酸的产生,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与升高尿尿酸、尿尿素氮、尿肌酐方面优于红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全国18个省(市)9种茶叶128个样品的氟含量。结果表明,砖茶氟含量最高,平均159.14mg/kg;茉莉花茶氟含量最低,平均35.54mg/kg。根据氟摄入量的最高限量规定等有关资料计算出各种茶叶的每天最大饮用量。文中同时讨论了个别茶区氟含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