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营造杉木林同时点播周岁桐,与杉木纯林造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岁桐生长快,为杉木幼林创造了较为适生环境,到第4年,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0%,平均胸径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4%,并且周岁桐在第2年开始结果产生经济效益,在第5年后树势衰弱可以伐除,不影响杉木后期生长。因此新造杉木林或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在造林或更新当年直播混种周岁桐于杉木行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栽培模式,混交比例为10杉3桐较宜。  相似文献   

2.
广东桐花树群落上的柑橘长卷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长卷蛾是红树林桐花树群落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桐花树造威严重危害、对秋茄造成危害。柑橘长卷蛾在桐花树1年完成6代,以中龄幼虫越冬,第1~5代虫历时38~58d,越冬代虫历时130~137d。在桐花树群落,幼虫危害嫩芽、叶片、花序和果实;在桐花树+秋茄群落,幼虫危害秋茄的嫩芽和嫩叶片。在桐花树群落,5月上旬-5月下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受害嫩芽数量与受害叶片数量有两个高峰期,柑橘长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嫩芽与受害叶片数量的变化规律成正相关,柑橘长卷蛾种群数量全年也对应有两个高峰期,但秋季害虫高峰期害虫的总数量只有春季暴发期害虫总数量的29%。柑橘长卷蛾数量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3,林间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3.
刘惠芳 《绿色科技》2014,(1):95-96,98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_80%,8.OO%、3.85%,5.07%、3.57%。  相似文献   

4.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80%,8.00%、3.85%,5.07%、3.57%。  相似文献   

5.
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进行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和蛹在海水中浸泡对其存活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浸泡9 h以上对其存活率的影响极显著,死亡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卵浸泡在海水中15 h内对其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3月生、5个来源不同桐花树母株的子代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桐花树母株其子代苗的苗高、分枝数和存活率的差异,探讨不同母株对子代苗生长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5个母株子代苗苗高均值为22.5cm,单株苗高变异比较大,总的变异系数37.2%,母株子代苗高平均值大小依次为:母株1>母株3>母株4=母株2>母株5;母株1的子代苗的分枝数最多(BN=3.6枝),而母株2子代苗的分枝数最少(BN=2.9枝),总平均为3.3枝.保存率总平均值为81.4%,变异程度在3个指标中最大(47.9%),其中来源母株1的苗保存率最大(SR=89.7%),而母株3苗的保存率最小(SR=74.6%),而母株2和母株5相差不大.因子分析表明:桐花树子代苗的苗高在区组重复之间差异显著(P<0.01),在分枝数上,母株因子效应显著(P<0.01),苗高和分枝数在区组与母株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桐花树生长以及适应性指标综合评估表明,以母株1子代苗生长适应性面表现优良,其次为母株5,母株3在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7.
桐花树是红树植物中的广布种,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为扩大其应用范围,对桐花树进行淡水驯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介绍了桐花树的淡水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的选址和整地、基质的选择、母株的驯化、种子的收集与保存、苗木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潮汐模拟实验室中,设置每半日2、4、6、8 h的淹水时间,每天2次,即模拟半日潮,研究淹水胁迫对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除地径增量以外的桐花树生长及生物量指标影响显著,每半日潮水6 h,桐花树单株平均生物量、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量、茎伸长都达到最大值,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根生物量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4~6 h是最佳淹水时间,与其他耐水湿植物相似,茎伸长和生物量分配转移是桐花树幼苗对淹水胁迫的一种主动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桐花树新害虫褐袋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发现和报道了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危害。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褐袋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褐袋蛾在广西1 a发生1代,有可能是由越南一侧红树林传入,该虫耐水淹和耐饥饿能力都较差,不大可能在广西红树林内大面积扩散,但对无瓣海桑存在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属较耐低温、广布的红树植物,能形成单种群落或作为其他红树植物乔木种的下层灌木,适于河口滩涂种植[1]。目前,在桐花树的人工造林、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2-8]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桐花树的抗寒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其  相似文献   

11.
淡水培养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梅州实验地全光照条件下用恒定淹水位淡水培养处理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1年,以人工海水(盐度8 g·kg-1)为对照,研究了淡水培养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组幼苗的茎高、基径、胚轴直径等指标显著低于人工海水组,而叶片数则极显著低于人工海水组,在胚轴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叶宽、根长、根径、根数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淡水组的叶面积比人工海水组大18.11%,差异显著。180天时,淡水组植株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人工海水组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分别比人工海水组低12.50%、18.40%、16.48%、16.32%,两组植株的根、茎、叶生物量的大小均为:茎>叶>根;360天时,2组植株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间差异不显著,但淡水组比人工海水组分别低33.88%、17.48%、28.30%、26.51%,两组植株的根、茎、叶生物量的大小均为:叶>茎>根。种植1年后,两组桐花树幼苗的存活率都达90%以上,部分植株有花蕾出现且开花,其中,人工海水组植株先出现花蕾,而淡水组植株相对迟25 天出现花蕾,但淡水组出现花蕾的株数比人工海水组多33.82%。由此可见,淡水对桐花树幼苗大部分形态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但桐花树幼苗可以正常生长,且能够开花,表明桐花树对淡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战螟、灭幼脲、三令、16 000 IU/mg Bt、锌硫磷5种药剂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进行野外防治试验,利用黑光灯进行了野外诱集成虫试验,并对该害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令和锌硫磷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野外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战螟和灭幼脲,Bt的防治效果最差;同时,黑光灯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成虫具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寄生性天敌也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龙海九龙江口引种的无瓣海桑在树体高度、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显著超过乡土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引起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担忧,因此加强对无瓣海桑的生态监测十分必要。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无瓣海桑引入对秋茄、桐花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瓣海桑林冠下光照良好,为秋茄和桐花树的生长和更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无瓣海桑的引入,提高了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无瓣海桑林冠下秋茄种群密度提高,桐花树种群密度下降。无瓣海桑对林下秋茄的幼苗数量没有影响,对桐花树的幼苗数量略有促进。所有样地内均未发现无瓣海桑的幼树或幼苗,未发现生物入侵迹象。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与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安溪白濑国有林场10年生的马褂木纯林及马褂木、杉木混交林(9杉1马、8杉2马、7杉3马)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7杉3马>8杉2马>9杉1马>马褂木纯林;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中马褂木树种数量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N、水溶性N、速效P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杉3马为杉木、马褂木混交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6.
白榆与刺槐混交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白榆×刺槐混交林及对照纯林的调查结果,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混交林生长状况、地上营养空间、地下营养空间、病虫危害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了白榆与刺槐混交造林是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树林主要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成虫触角感受器种类、形态和分布,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61~68个亚节组成,鞭节长3 500~4 200 μm,是表面感器类型最多的节.触角主要分布的感受器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感器、耳形感器和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法的m~*-m直线回归法和Taylor法的幂法则,对桐花树人工种植区内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1年中在林间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仅在7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呈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1.069 m+1.911,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关系。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1.339lgm+0.216,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2.911/m+0.069)/D~2。  相似文献   

19.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是广西北部湾桐花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研究,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a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2~3龄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后即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76粒。卵历期2~4d,幼虫历期11~15d,蛹历期7~8d,成虫寿命约6d;该虫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提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asiognatha cellifera was one of the main defoliators for the Aegiceras corniculatum which was main tree of mangrove, and identified as new record of species in China L. cellifera had 7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Zhangzhou area, Fujian Province and overwintered as pupa in the rolled leaf. Adult moth emerged in last-May, mating and laying egg on back of leaf soon. Egg period lasted 5 d, larvae period lasted 13—17 d, pupa periods lasted about 6 d but overwinter-pupa lasted about 150d, adult moth life-span was 4—5 d. The periods were relat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the period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 corniculatum in the front of seashore were harmed seriously for the reason that they growed weakly and L. cellifera was not adept in flying. Protecting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bird, parasitism etc., alluring adult moth,spraying Dimilin m in 2 000 concentration when it occurred seriously will control L. cellifera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