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1病因猪赤霉菌素中毒病是由于给猪饲喂了被镰刀菌及其产生的主要毒素(F-2或T-2毒素)污染的小麦、玉米等作原料生产的饲料所致。F-2毒素又称玉米酮,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能导致猪的生殖器官病变;另一种是单端孢烯(T-2)及其部分衍生物,可导致猪拒食、呕吐、流产和内脏器官的出血性损害。2发病情况武隆县某洋二元(长白×大约克)母猪场,养有怀孕母猪7头,后备母猪30头。该猪场为一新办场,环境较好,但经济条件比较薄弱,所有饲料均自配(主要原材料有:玉米、麦麸、细米糠、蛋白浓缩料等)。2003年7月初,笔者曾到该场检查指导工作,发现其所购的一批玉…  相似文献   

3.
1赤霉菌毒素中毒 赤霉菌为镰刀菌属真菌,有性期为玉米赤霉,无性期为禾谷镰刀菌。赤霉菌孢子生存在土壤中,在适宜条件下能侵害小麦、大麦、玉米和稻谷等,并在其中产生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等毒素,猪因食入未经处理且染有赤霉病的谷实类饲料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谷物及其谷物饲料常因镰刀菌属(Fusarium)霉菌的污染,使其品质下降,霉菌的代谢产物—T-2、F-2毒素是引起家畜中毒的根本原因。T-2毒素是F.sporotrichiella变种的代谢产物,按其化学性质是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它可引起皮肤、口腔粘膜和肠粘膜以及肝脏的坏死,同时还可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相似文献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青  董斌 《广东饲料》2009,18(7):43-4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故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DON纯品1970年首先从日本香川县感染赤霉病的大麦中分离到并命名。这种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发霉的饲料以及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中,人畜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Plattneretal,2003;敖志刚和陈代文,2008)。  相似文献   

6.
饲料呕吐毒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毒素(Vomitoxin),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1-152℃,具有较强的热抗力,121℃高压加热25min仅少量破坏。呕吐毒素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esjardins,2006)图1。  相似文献   

7.
小麦、大麦和玉米是饲料工业使用的主要谷类作物。对这些谷物中的镰刀菌毒素进行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与其他单端孢霉烯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不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如乙酰基形式、瓜蒌镰菌醇和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  相似文献   

8.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本文就饲料中T-2毒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毒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常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通常污染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其中生长并产生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产毒霉菌主要有3个属,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而霉菌毒素目前已发现超过350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A)、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FUM)等。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家禽饲料中,自然状况下发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似文献   

10.
单端孢霉烯毒素 单端孢霉烯毒素(trichothecene)是包含200~300种化合物的一类毒素,其中包括T-2毒素、二乙酰藨草镰刀烯醇(diacetooxyscirpenol,DAS)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这些毒素常见于农产品中(Desjardins等,1993).它们通过在核糖体水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具有免疫抑制性和细胞膜毒性,可诱使细胞凋亡(Sharma,1993;Shifrin和Anderson,1999).单端孢霉烯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对胃肠道的影响,如引起呕吐、腹泻和肠炎;此外,贫血、白细胞减少、皮肤刺激、拒食、生长减缓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也很普遍.若干种镰刀菌及相关属的真菌会产生单端孢霉烯毒素.看来,除了DON外,大多数单端孢霉烯毒素污染发生在谷物收割前.  相似文献   

11.
单端孢霉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T 2毒素 ) ,是由多种霉菌如镰刀菌、木霉、头孢霉、单端孢霉等多种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本病多发于猪 ,家禽次之 ,牛、羊等反刍动物较少发生。家禽中毒后 ,发生以口腔粘膜、神经和羽毛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病原分离 ,确诊 70日龄鸡群暴发的以口腔粘膜损伤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是单端孢霉毒素中毒病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它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梁、小麦等谷类作物和奶类品中,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汤永贵 《养猪》1999,(3):5-6
许多真菌都可能在谷物和油料籽实中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或称真菌毒素。真菌毒素一般是由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的一些常见菌种所产生的(Os-weiler,1984)。本文主要讨论由镰刀菌属侵染所致赤霉病谷物毒素引起猪中毒的问题。1病因禾谷赤霉病(Gib...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猪卵巢颗粒细胞的毒害及其解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基一十一-碳烯基)β-雷锁酸内酯。F-2毒素对畜禽的主要毒副作用表现为雌激素中毒,引起猪和牛的不孕和流产。近年来,养殖业中F-2毒素中毒现象发生频繁,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尚未见有关F-2毒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毒害及其解毒的报道。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F-2毒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害作用,并探索维生素E对F-2毒素的解毒功效。  相似文献   

15.
<正>在12 947篇关于霉菌毒素的科学论文中,3 000多篇涉及呕吐毒素。科学家们仅仅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研究呕吐毒素对动物肠道的作用,数据仍然很有限。几种镰刀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DON),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所有单端孢霉烯毒素的共同活性基团是环氧基,它负责让呕吐毒素结合在核糖体上阻止蛋白质合成。脱环氧代谢物DOM-1由于没有环氧基不能结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也称F-2毒素,最早是从感染了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的。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高温低湿环境下易产生,产生ZEN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ZEN具有类似于雌激素的毒性作用,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感染ZEN的家畜、家禽主要表现为阴道和子宫颈黏膜水肿、卵巢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19,(21):51-58
霉菌毒素是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由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霉菌毒素通常可在霉变的粮食、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检测出来,并且无色无味,可以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目前已经发现,大约有300多种真菌代谢产物有毒害作用,其中,黄曲霉菌素(Aflatoxin,AFT)、单端孢霉烯族菌素(Trichothecenes,如T-2毒素和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菌素(Zearalenone,ZEA)、赭曲霉菌素(Ochratoxin A,OTA)及伏马菌素(Fumonisins)等是严重造成畜牧业威胁的几种霉菌毒素。文章对这五类霉菌毒素和它们的生物降解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  相似文献   

19.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常见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ZEA),过去又称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等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非类固醇类,但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真菌毒素[1].ZEA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类作物、发霉的饲料以及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