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银杏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胚乳淀粉体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潘烨  王永平  汪琼  徐小勇  陈鹏 《果树学报》2007,24(5):692-695
对银杏胚乳发育过程进行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1)发育成熟的银杏胚乳包括糊粉层与内胚乳2个部分,淀粉体主要积累在内胚乳细胞中,均为单粒淀粉,发育成熟的淀粉体可分为大粒和小粒2种;2)根据淀粉体的形状、大小和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淀粉体发生期、淀粉体体积与数量快速增长期、淀粉体发育成熟期3个时期;3)胚乳淀粉体的发生时期及充实部位表现出很大差异,合点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早,充实快,而珠孔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迟,充实速度慢;内胚乳外围细胞中淀粉体的充实要高于内部;颈卵器周围的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充实差。  相似文献   

2.
对椪柑的雌配子体发育及授粉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配子体子房上位,通常9—10室,每室多个胚珠,中轴胎座;胚珠倒生,珠心厚,双珠被,大孢子四分体纵向排列在珠心组织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有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湿型柱头,开放型花柱。授粉后1d,花粉管长入柱头,3d抵达花柱中部,5d抵达花柱基部,7d进入于房腔或胚囊。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密刺黄瓜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黄瓜胚胎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解剖学观察表明:黄瓜从雌花显蕾到种子发育成熟需经历60d左右,其间雌配子体发育经历18~20d形成成熟蓼型胚囊,开花前10d进入单核胚囊期,开花前7d左右出现二核胚囊,开花前3d出现四核胚囊,开花前1~2d形成八核成熟胚囊。受精过程在授粉后第2~3天完成。胚胎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授粉后2~11d为原胚期,11~25d为胚器官剧烈分化期,25~40d为胚器官的进一步充实分化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乳被吸收,最终形成无胚乳种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香榧’授粉到越冬前雌配子体的发育、受精和原胚形成过程,丰富和完善榧属植物的生殖发育学。【方法】人工授粉后,定期连续采集雌球花,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获得‘香榧’雌球花的纵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香榧’雌球花由4层鳞片包被,由外向内依次为假种皮、珠被和珠心。珠心中下部分化雌配子体。‘香榧’在授粉期尚处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授粉后1周内,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6月初到8月底完成雌配子体的发育,包括游离核时期、细胞化阶段和颈卵器时期;‘香榧’有2个颈卵器母细胞,每个颈卵器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和1个卵核,腹沟核很快消失。9月中上旬精卵融合形成合子并发育形成原胚,排列成4层,并以原胚越冬。【结论】‘香榧’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基本上遵循了红豆杉科植物的发育规律,只在原胚类型和颈卵器数目上与其他种类有一定差异。‘香榧’原胚为松型,2个颈卵器,而红豆杉科其他种原胚为标准型,绝大多数仅1个颈卵器。  相似文献   

5.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伴随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淀粉含量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变化。发育中后期,果实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幼果期果肉细胞代谢旺盛,可观察到发育初期的造粉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发育中期是果实淀粉的主要累积期,整个造粉质体内充满淀粉;成熟期的果肉细胞呈现降解特征,淀粉粒大部分被降解,但淀粉粒表膜依然保持完整。还研究了淀粉代谢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变化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籽用印度南瓜自交系98-2 及肉用印度南瓜自交系312-1 为试材,对印度南瓜果实淀粉含量及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12-1 和98-2 果实中的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模式存在明显差异,312-1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模式相似,都是随着果实发育逐渐积累,在授粉后40 d 时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而98-2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一直维持在果实发育初期(授粉后5 d)水平,没有显著积累的过程;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312-1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极显著高于98-2。2 份材料中直链淀粉的积累模式大致相同,都维持在果实发育初期的积累水平,但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312-1 中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98-2。在淀粉组成上,2 份材料均是以支链淀粉为主。淀粉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除ISAⅢ、SSSⅡ和SBEⅡ基因外,GPT、AATP、PGM、AGPaseL、GBSSⅠ、SSSⅢ和SBEⅠ基因在2 份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相似,其表达量在2 份材料中存在较大差异,结合2 份材料果实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推测GPT、AATP、AGPaseL、GBSSⅠ、SSSⅡ、SSSⅢ、SBEⅠ和SBEⅡ基因是调控印度南瓜果实中淀粉积累的关键酶基因。  相似文献   

7.
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伊丽莎白和乌引1号2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糖、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变化等,并对甜瓜果实糖积累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成熟期之前,糖积累缓慢,特别是蔗糖几乎很少积累;进入成熟期,果实中蔗糖迅速积累,而单糖略有下降。(2)AI、NI的活性变化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的积累和构成具有重要影响,SS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积累的作用较小,SPS活性升高与成熟期伊丽莎白果实中蔗糖的积累相一致。(3)果实中糖的积累与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细胞壁代谢严重影响鲜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的食用品质。以‘大白棒’豆荚为试材,研究其4个发育阶段内源激素含量、细胞壁主要成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内源激素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豆荚发育过程中GA3和6-BA含量呈下降趋势,乙烯(ET)生成速率和茉莉酸(JA)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豆荚在花后前10d以增长为主,花后10d后以增粗为主;花后前10d蔗糖合成酶(SuSy)促进蔗糖合成,随着SuSy活性和纤维素酶(Cx)活性的下降,蔗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升高;花后5 d时G木质素在木质部沉积,花后10 d时G木质素和S木质素均在韧皮部沉积,逐渐增多并向两边扩散,S木质素仅在韧皮部沉积;花后5 d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为木质素生物合成提供底物,随后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增加,促进木质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促进O2-向H2O2转化,与增加的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木质素的氧化聚合;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共价性果胶(SSP)和水溶性果胶...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发育期的"石研2号"和"石研5号"品系油莎豆块茎为试材,对油莎豆块茎中的淀粉、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研究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糖与脂肪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果糖含量与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蔗糖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糖含量亦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世纪杏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相关代谢酶—柠檬酸合成酶(C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乌头酸酶(ACO)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并对果实中有机酸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杏果实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和柠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占总酸量的95%以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质量分数缓慢上升,花后51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苹果酸质量分数与MDH活性呈正相关,与CS活性及ACO活性呈负相关。柠檬酸质量分数与CS活性呈正相关,与MDH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75*。研究认为,CS、MDH和ACO是杏果实有机酸积累的主要酶,PEPC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旋光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表明,叶籽银杏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胚乳淀粉含量分别为63.22%和61.9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5%和13.36%。SEM 观察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淀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有A、B、C(大、中、小)3 种类型。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均含有A 和B 型淀粉粒,C 型淀粉粒仅在叶生种子中发现。正常种子A 型淀粉粒大小为14.28 μm × 11.96 μm,长轴/短轴比为1.24;叶生种子分别为13.63 μm × 10.55 μm 和1.30。正常种子B 型淀粉粒大小为8.29 μm × 7.28 μm;叶生种子为8.90μm × 7.68 μm。叶生种子C 型淀粉粒大小为2.07 μm × 1.84 μm。与正常种子相比,叶生种子淀粉粒特点是大小不一,B 型和C 型淀粉粒明显可见以“出芽”方式从大淀粉粒上长出,淀粉粒间空隙大,基质蛋白丰富,淀粉粒上有凹陷区。淀粉粒类型、大小、形态和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单株的基质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间淀粉粒和蛋白质相互连接方式及在淀粉粒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叶生种子淀粉含量低及形态多样性与其胚乳发育滞后、种粒小有关。对叶籽银杏淀粉粒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诱导银杏(GinkgobilobaL.)成熟胚乳产生愈伤组织时无需胚的存在。单独使用生长素或在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为0.5~0.9的范围内均能诱导部分胚乳切块产生愈伤组织。并且在White+Kt2.7mg·l-1+2,4-D1.0mg·l-1+NAA2.0mg·l-1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83.3%。胚乳细胞脱分化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无丝分裂可以观察到劈裂和缢裂两种类型。愈伤组织起源于胚乳表皮及其下方2~3层细胞,且愈伤组织的形成需经历一个“假愈伤组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银杏新品种--恩银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李求文 《园艺学报》2003,30(6):760-760
‘恩银1号’是从佛手类银杏变种中经单株选择并人工授粉育成的早熟品种,种仁甜糯而香,种实椭圆形,平均10.9g,种核平均3.13g,出仁率高,抗茎腐病。  相似文献   

14.
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王满莲  梁惠凌  韦霄  李锋  蒋运生 《园艺学报》2007,34(5):1279-1282
 对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的光合特性及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嫁接树和二次嫁接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日光合产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实生树,这与嫁接提早银杏结果密切相关。嫁接后光合能力的提高与其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高有关;但其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实生树。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光合速率的“午休”与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实生树“午休”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两种嫁接树主要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生小孢子囊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作者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进行研究。叶生小孢子囊雄株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某些短枝的叶片边缘,这些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叶片顶端或两侧常有1 ~3个深裂刻(lobe),在裂刻处堆积1 ~9个不等的小孢子叶,或者小孢子叶1 ~3 (5)个聚生在叶柄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小孢子叶无柄。着生小孢子囊的叶片除在小孢子囊着生处叶片加厚外,解剖结构和正常叶片无明显差异,均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生小孢子囊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形态具多样性。正常小孢子囊近椭圆形,叶生小孢子囊近圆形,孢子囊壁4 ~7层细胞,散粉期绒毡层已经退化,仅留痕迹,孢子囊内分布大量花粉。叶生小孢子叶的花粉极轴和赤道轴分别为19.99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花药)有花粉1.86万粒。正常花粉为光滑型,而叶生小孢子囊花粉为粗糙型。叶生小孢子囊花粉具有萌发能力。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个体发生,表明银杏的小孢子叶有叶性来源的性质,叶生小孢子囊银杏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嵌合体。对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银杏摘心处理对枝梢和叶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杏夏季摘心对枝叶生长发育的影响,2005年在广西植物研究所银杏良种园内对银杏高接换种树1年生枝梢进行了夏季摘心试验。采用Li-3000A叶面积仪定期测量嫩叶面积;同时在摘心前后对一次梢和二次梢的粗度、长度进行测定,统计二次梢的萌发数量。结果表明,夏季摘心有效地抑制了枝条的加长生长,促进了加粗生长,摘心后一次枝粗是对照的1.52倍;并促进二次枝的萌发和有效叶片数的增加,摘心后枝条上平均每芽着生的叶片数是对照的3.50倍;摘心还促进了叶面积的快速增长,提早叶片成熟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为提早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另外,叶面积与叶柄长和粗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该项研究将为银杏夏季整形修剪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银杏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播种基质、赤霉素、氯化钙等因素对银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变温处理及播种基质的不同对银杏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赤霉素和氯化钙处理均能提高银杏种子的发芽率,赤霉素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 500mg/L,氯化钙的最佳处理浓度为50mg/L。  相似文献   

18.
提高银杏悬浮培养细胞内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银杏内酯含量测定, 发现不同基因型的银杏内酯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圆铃和金坠两个品种含量最高, 分别达0. 43%和0. 41%; 七星果品种含量最低, 为0. 13%; 金坠品种幼叶愈伤组织中银杏内酯含量最高, 为0. 0334%; 有3 个品种的幼叶愈伤组织未检测到银杏内酯。选取银杏内酯含量高、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在B5 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对细胞生长和银杏内酯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50 mL 培养瓶中装50 mL 培养液, 接种量为30~ 40 g/ L, 培养液初始pH 为5. 8, 3 000~ 4 000 lx 的强光照, 以30 g / L 蔗糖和15 g/ L 葡萄糖为碳源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银杏内酯的合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 银杏圆铃品种的悬浮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 最高含量可达细胞干样质量的0. 0758%。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从银杏(Ginkgo biloba L.)基因组中克隆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711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片段中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紫外/蓝光响应单元、植物激素响应单元、真菌诱导元件、MYB结合位点、TATA-box和CAAT-box等。亚克隆了CHS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 402 bp序列,将其与GUS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BI121 + CHSP,以pBI121-35S作为负对照,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法分别转入烟草。结果表明,银杏CHS启动子序列能驱动GUS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GbCHSP的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银杏叶黄酮的积累与GbCHS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0.
银杏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不同品种银杏叶片的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结果表明:'泰兴4号'叶片不同部位的光合能力无显著差异,'南雄圆子'叶片从叶柄、叶片基部、叶片中部、叶片边缘的光合能力是逐渐减弱的,'华口马铃'和'广西圆子'叶柄、叶片基部、叶片中部光合能力比叶片边缘明显高.在广州的适应性较差的'华口马铃',受光抑制较明显,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