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杉木根、枝和叶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Ⅲ号集水区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月份杉木根、枝和叶的C、N、P含量,研究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杉木根、枝和叶中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1.04、515.93、513.56 g/kg,表现为根枝叶;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86、8.78、7.97 g/kg,表现为枝叶根;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5、0.71、1.54 g/kg,表现为叶根枝。根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92.50、521.72、5.29;枝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65.17、789.82、12.46;叶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69.31、355.56、5.53。叶的C含量和枝的呈显著正相关;叶的N含量和枝的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的N含量和根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的含量在根、枝和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姚茂和  熊有强 《林业科学》1991,27(6):644-648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日趋严重,维护和提高杉木林地地力已成为杉木人工林发展的重要课题。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工林养分循环和维护林地地力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与立地、林分的关系,是研究并利用林下植被的重要前提。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中叶,但鲜见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专题研究报道,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也只局限于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系列研究。本文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系统研究丰富了上述系列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利用林下植被来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16块杉木标准地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比较符合生物学特性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生物量进行拟合,根据生物量平均数据,以D,DH为自变量,分别拟合了各个器官(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和全株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根据残存平方和SSE、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2,AIC,BIC等6个检测评价指标进行方程的4选1筛选。筛选出的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3个,Logistic函数模型2个。结果表明:其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均在0.925~0.932之间;单株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占整体生物量的比重由大到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  相似文献   

5.
杉木生物量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南省杉木分布特点,本着"布点均匀、选树适中"的原则,在湖南绥宁、资兴等地选取标准地进行50株杉木取样,测定样木树高、冠幅、胸径等指标,记录样地海拔、小地形、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根据外业采集数据,在充分考虑各种立地因子对杉木生物量影响的基础上,以胸径(D)和树高(H)(或树冠长L)为自变量,用8种数学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拟合了8种模型的杉木树干、根、叶、枝干等的生物量,从中筛选出杉木生物量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收集福建省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对福建省杉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并以幂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杉木林叶和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呈明显下降趋势,根占总生物量比例的下降趋势则较小,而干占总生物量比例则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叶、枝、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与年龄拟合的效果较好,且最佳方程均为三次方程。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与年龄拟合的效果则较差。除年龄对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极显著负相关外,降水量对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亦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后得到苍梧县近熟杉木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树干和树皮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效果较好,而其余器官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以胸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好。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0a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代10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为63.83t·hm-2,年净生产力为10.91t·hm-2,干和根的增长幅度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死地被物层.该项研究可为杉木连栽造成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杉木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用材树种,在森林固碳增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湖南省杉木林样地尺度进行碳储量估算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非线性回归方法,量化环境因子和林分因子对生物量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杉木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35株刺槐生物量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不同部位直径及各立木因子对树冠生物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树冠生物量的主导因子。通过对一系列估测树冠生物量模型的比较,得出以胸径和冠幅为自变量的回归估测模型比单用胸径因子为自变量的估测模型明显地提高了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以杉木人工林单木树根生物量为因变量,胸径、树高为辅助变量,拟合了18个回归方程。选择相关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和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方程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杉木人工林树根生物量模型,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质量对杉木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2007年建德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TM影像为研究材料,采用蓄积量—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杉木林生物量和地位级法评价立地质量等级,比较杉木立地质量好、中等、差和不分地位等级4种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以TM遥感影像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为自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69以上,最高0.855。(2)利用预留独立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不分地位级总体估测精度为87.78%,分立地质量等级好、中、差3种类型总体估测精度分别为97.37%、95.82%、98.23%。分不同立地质量类型可以提高杉木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结论]研究结果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一种改进的思路,且为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遥感估测精度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营林模式对杉木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作者以不同林龄的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枫香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其乔木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22年生杉木林下套种马尾松和枫香,经18年培育之后,与40年生杉木纯林相比,林分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林分净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以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枫香的样地提高更为明显,不同营林模式乔木层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皆表现为千〉根〉枝〉叶,干器官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较大比重,并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混交林可有效提高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改善其生物量分配格局,提高森林对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收集于三明市梅列区范围内的62块标准地和8123株样木树冠材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选取最佳回归方程式,编制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为杉木林的分类经营和采伐利用实施密度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收集于三明市梅列区范围内的 6 2块标准地和 82 5 7株样木树冠材料 ,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选取最佳回归方程式 ,编制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表 ,为杉木林的分类经营和采伐利用实施密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杉木檫树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和檫树纯林的造林实验,在同一阳坡上三个实验区中设立600m^2标准地,分别对纯林、混交林的生物量和林地土壤性状进行测定,对标准地上标准木用全重法分别树干、枝、叶和根进行乔木层生物量测定,对土壤按常规方法测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大于纯林,对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效果优于杉木纯林而劣于檫树纯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老龄杉木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分布特点,在福建省南平安曹下山洼和山坡老龄杉木林设立标准地,以平均木法调查乔木层生物量,以样方法调查林下植被及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并分别测定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山洼和山坡的老龄杉木林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85.722和695.954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8.72%和97.95%;山洼老龄杉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分布为干>枝>皮>叶>根桩>粗根>中根>细根,而山坡的为干>皮>枝>根桩>叶>粗根>中根>细根;山洼和山坡林型林分营养元素总量分别达6593.8999和5216.9855kg@hm-,山洼比山坡多26.39%;与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相比,乔木层的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山洼和山坡林型分别占94.76%和92.16%;在林分的各营养元素组成中,大量元素以CaO最多,徽量元素以Mn最多.与该地29年生第1代杉木丰产林相比,老龄杉木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组成更有利于养分保持,老龄杉木在地力维持上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20.
对五年生杉木黄精混农经营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黄精两者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都相应增加,能够形成合理的层次分布,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是值得推广的混农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