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提纯中华蜜蜂工蜂体内的碱性磷酸酶,研究金属离子及脲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 i+等正一价金属离子浓度为1.0-10.0 mmol.L-1时,对酶活力没有影响;Mg2+、Ca2+、Ba2+浓度为0-5.5 mmol.L-1时,对酶均有激活作用;N i2+、Mn2+、Co2+、Zn2+浓度为0-200μmol.L-1时,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在该浓度下对酶有抑制作用;Hg2+、Ag+及Cd2+浓度为0-150μmol.L-1时对酶有抑制作用;脲浓度低于3 mol.L-1或高于3 mol.L-1时,对碱性磷酸酶有变性失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碱性磷酸酶的特性,为深入研究DFRKN-1侵入线虫的机理及开发利用提供借鉴,研究了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和化学修饰剂对根结线虫天敌真菌1号分离物(Destroying fungi of root-knot nematode-1,DFRKN-1)碱性磷酸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g2+、Ba2+、K+在一定浓度下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甲醇、乙醇、乙二醇对该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相当;酶的必需功能团有组氨酸残基、赖氨酸残基等;半胱氨酸的疏基不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但二硫键在维持酶活性构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匀浆、正丁醇除脂、硫酸铵分级分离、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柱层析、 Sephacryl S-200 凝胶过滤等步骤, 从鸭肝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的碱性磷酸酶, 该酶纯化倍数达58.3倍, 比活为337.4 U/mg. 经SDS-PAGE和凝胶过滤测得该酶的全分子量为121.0 kD, 亚基分子量为60.5 kD. 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 测得该酶的最适pH为9.0, 最适温度为40 ℃. Na 、 K 、 Li 等一价离子对该酶活性基本无影响, Mg2 、 Mn2 对该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Cd2 对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米氏常数Km为1.28 mmol/L.  相似文献   

4.
DFRKN-1碱性磷酸酶的提取纯化和主要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取纯化根结线虫天敌真菌-1(Destroying fungi of root-knot nematode-1,DFRKN-1)的碱性磷酸酶,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DFRKN-1为提酶材料,经正丁醇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透析获得酶的粗提取液,用SephadexG-150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化碱性磷酸酶,并测定纯化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结果]酶纯度达到电泳纯,提纯倍数达到15.7倍,比活力达5333 U/mg;该酶的最适pH值为8.9,最适温度为43℃,米氏常数为6.82 mmol/L;K+、Ba2+、Mg2+对该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激活作用,甲醛、草酸、酒石酸对该碱性磷酸酶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FRKN-1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源Cr3+、Ni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稻土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i2+处理对脲酶、酸性磷酸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中、高浓度Ni2+及各污染水平的Cr3+、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Ni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为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Cr3+和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最大,对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应相似;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脲酶、酸性磷酸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则主要在污染初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因素对佛手瓜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佛手瓜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佛手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为280 U/(g.min),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5;甲醇和乙醇在低浓度时对佛手瓜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激活作用,高浓度时表现为抑制作用;金属离子Cu2+和Mn2+对佛手瓜过氧化氢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Na+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pH下砷(As(Ⅴ))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砷污染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不同状态(游离态、固定态、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砷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As(Ⅴ)质量浓度下,pH为7.0~10.0时,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大。As(Ⅴ)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对游离态碱性磷酸酶的抑制幅度最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抑制幅度最小。砷对碱性磷酸酶的毒性随pH升高而增强。砷质量浓度(C)与碱性磷酸酶活性(E)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模型E=A/(1+B×C)(A,B为系数)较好表征,揭示出在供试pH范围内碱性磷酸酶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作为砷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且砷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与游离态碱性磷酸酶相比,固定态及土壤碱性磷酸酶对砷敏感度降低,pH 10.0条件下游离态、固定态及土壤碱性磷酸酶临界生态剂量值分别为2.60,13.48和20.40mg/kg,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95年)中砷的三级污染临界值。【结论】碱性磷酸酶可作为砷污染的监测指标,其对砷污染程度的反应更加灵敏;砷污染条件下,酶载体土壤起到了缓冲作用和保护作用,最终改变了砷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价态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环境保护以及重金属铬的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榆林、黄龙的土娄土、风沙土、褐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Cr3+(0,250,500,750,1500,2500,5000 mg/kg)、Cr6+(0,500,1000,1500,2000,2500,5000 mg/kg)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U)随铬含量(C)的增加而降低,采用U=A/(1+B×C)模型(其中A、B为复合参数)可较好地表征土壤碱性磷酸酶与铬含量之间的关系,且拟合方程均达极显著相关;土壤受铬轻度污染的Cr3++Cr6+、Cr3+、Cr6+临界含量分别为17.8,37.9,548.7 mg/kg。【结论】铬明显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Cr3+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r6+,土壤碱性磷酸酶可表征土壤铬污染的程度,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机理均为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鸭肝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匀浆、正丁醇除脂、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等步骤,从鸭肝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的碱性磷酸酶,该酶纯化倍数达58.3倍,比活为337.4U/mg.经SDSPAGE和凝胶过滤测得该酶的全分子量为121.0kD,亚基分子量为60.5kD.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测得该酶的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40℃.Na^+、K^+、Li^+等一价离子对该酶活性基本无影响,Mg^2+、Mn^2+对该酶活性有激活作用,Cd^2+对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米氏常数Km为1.28mmol/L.  相似文献   

10.
外源硒(Se4+和Se6+)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硒(Se4+、Se6+)对连续种植小白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硒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而高浓度硒对4种土壤酶均产生抑制作用;外源硒对脲酶及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外源Se4+及Se6+浓度与土壤脲酶活性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同浓度两个价态硒差异显著(P<0.05),说明脲酶可作为土壤硒污染程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指标;而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只能表征一定时间段内土壤硒污染的程度.土壤酶的ED50(生态剂量)均随硒施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脲酶的ED50值最小, Se6+的ED50 小于Se4+,生态毒性大于Se4+.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葡萄根系质膜ATPase和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葡萄根系特性的影响,探讨缓解葡萄镉伤害的途径。【方法】以‘泽香’葡萄扦插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水杨酸预处理对氯化镉胁迫下葡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以及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0.10mmol·L-1氯化镉能够提高根系活力和质膜Ca2+-ATPase活性;1.0mmol·L-1氯化镉明显促进根系超氧阴离子()、H2O2和NO的生成,显著抑制根系活力及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50μmol·L-1水杨酸显著降低1.0mmol·L-1氯化镉处理下根系、H2O2和NO的生成,阻止根系活力及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下降,而随着浓度升高至200μmol·L-1,水杨酸的这种作用减弱。【结论】水杨酸缓解葡萄根系镉伤害的适宜浓度为50μmol·L-1;在该浓度下,水杨酸通过降低镉胁迫下自由基的产生而减轻镉对葡萄根系活力和质膜ATPase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骨碎补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骨碎补根茎、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移植的研究,建立起骨碎补的无性系。结果表明:1/2 MS+NH4H2PO4150 mg.L-1+BA 0.3 mg.L-1+NAA 0.6 mg.L-1+2,4-D0.6 mg.L-1是诱导根茎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BA 0.1 mg.L-1+IAA 0.05~0.1 mg.L-1是诱导骨碎补根茎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NAA 0.1 mg.L-1是骨碎补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能形成根茎,容易移栽成活。移栽的试管苗保持了骨碎补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源Ca~(2+)对盐生植物耐盐调控机理,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白刺愈伤组织生长、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150 mmol·L~(-1)时,施加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增加白刺愈伤组织相对生长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当Ca~(2+)浓度过高(10 mmol·L~(-1))时,对白刺愈伤组织生理指标表现不同程度抑制,影响其正常代谢活动。说明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缓解盐胁迫(NaCl≤150 mmol·L~(-1))对白刺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盐胁迫浓度较高时,外施Ca~(2+)缓解作用较弱,有时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源钙施用时期对缓解盐胁迫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钙施用时期对提高番茄耐盐性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提前3d、同时、延后3d)营养液增施Ca2+(10mmol·L-1)对NaCl(100mmol·L-1)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外渗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在各处理中,100mmol·L-1NaCl(T2)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的生长较对照(T1)显著受到抑制,上述相关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提前3d(T5)营养液增施钙,在NaCl胁迫时停止增施钙,结果对缓解盐胁迫伤害无显著作用;在NaCl胁迫情况下同时增施10mmol·L-1CaCl2(T3),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但提前3d增施钙处理(T4),未能进一步显著增强这种缓解作用。【结论】盐胁迫同时增施外源Ca2+具有显著缓解NaCl盐胁迫对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但盐胁迫之前增施外源Ca2+不具备这种作用,可见外源钙提高番茄耐盐性不是诱导效应,而主要是与Na+共存的离子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紫斑牡丹离体幼胚为试材,研究了胚龄分别为盛花后30 d、45 d6、0 d7、5 d的幼胚萌发率,选取萌发率高的盛花后75 d胚龄的种子于4℃下低温预处理,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幼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较为适合的紫斑牡丹幼胚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胚龄为盛花后75 d的种胚易萌发,萌发率为58.3%,经4℃低温预处理后萌发率可达到68.3%;诱导幼胚萌发与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MS(微量元素3/2)+1.0 mg.L-16-BA+0.2 mg.L-1IAA+20 g.L-1蔗糖+10 g.L-1葡萄糖+300 mg.L-1CH+0.1 g.L-1琼脂,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100%、98.3%;培养基MS+1.0 mg.L-16-BA+0.01 mg.L-1NAA+30 g.L-1蔗糖+0.1 g.L-1琼脂的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5.7。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外源激素对花铃期棉花主茎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初花期(7月6日)、盛花期(7月17日)喷施不同浓度GA3(赤霉素)、BR(油菜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盛花期(7月17日)和盛铃期(7月31日)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GA3、BR和6-BA 3种激素处理,每种激素设2种浓度,即GA3(10和30 mg&#8226;L-1)、BR(0.01和0.1 mg&#8226;L-1)和6-BA(10和100 mg&#8226;L-1),以喷清水为对照。测定主茎功能叶内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内源激素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 mg&#8226;L-1的6-BA能够显著提高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使MDA(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100 mg&#8226;L-1的6-BA和30 mg&#8226;L-1的GA3处理,使盛花期内源ZR(玉米素核苷)、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0.01 mg&#8226;L-1的 BR和10 mg&#8226;L-1的GA3处理,盛花期主茎功能叶生理活性也有所提高。100 mg&#8226;L-1的6-BA和30 mg&#8226;L-1的GA3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棉花盛铃期主茎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GA3/ABA和GA3+ZR/ABA值,并使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100 mg&#8226;L-1的6-BA、30 mg&#8226;L-1的GA3能够显著提高棉花花铃期主茎功能叶的生理活性,为生产中采用生长促进类外源激素防止棉花过早衰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硒浸种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7个硒(Selenium)浸种浓度(0、0.5、2.0、4.0、6.0、8.0、10.0mg·L-1),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浸种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处理(0-4.0mg·L-1)对番茄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硒的浓度为4.0mg·L-1时,其发芽率最大,种子萌发第7天时的芽鲜重、根鲜重、芽长、根长、芽干重和根干重也达到了最大值;而高浓度的硒处理(>4.0mg·L-1)则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能降解灭线磷的微生物,解决土壤环境中存在的灭线磷残留问题。【方法】从长期施用灭线磷的土壤中采集土样,通过富集培养方法分离能降解灭线磷的微生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灭线磷的含量。【结果】获得一株能以灭线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DS-1,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生长特性和灭线磷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灭线磷浓度为10mg·L-1时降解率最高为77.1%,50mg·L-1的相对降解量最高为26.8mg·L-1;DS-1在温度为30℃时对灭线磷的降解率为51.6%,显著高于4℃、25℃以及40℃的降解率。【结论】DS-1降解灭线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硫酸铵,最佳碳氮摩尔比为4:1。  相似文献   

19.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DTs的增溶曲线呈指数衰减函数关系,DDTs各组分洗脱量顺序为4,4′-DDT>4,4′-DDD>2,4′-DDD>2,4′-DDT。Tween80的浓度、洗脱次数及土壤吸附作用共同影响其对DDTs的洗脱效果。去离子水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Tween80,Tween80解吸附率最高可达72.66%,大大降低了Tween80二次污染土壤的风险。Tween80增溶和去离子水解吸附联合过程对DDTs洗脱效果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10000mg·L-1浓度条件下Tween80对DDTs的去除率最高为72%,其次为8000mg·L-1的Tween80水溶液,去除率为66.72%。采用8000mg·L-1的Tween80溶液进行土壤洗涤处理,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可能会是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