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樱桃番茄栽培醋糟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降低无土栽培基质生产成本,以发酵好的醋糟基质为主料,研究醋糟与草炭、蛭石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在樱桃番茄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醋糟中添加一定量的草炭和蛭石,显著降低了混配基质的容重、持水孔隙,改善了基质的通气状况,同时还提高了混配基质的p H值、EC值以及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醋糟混配基质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此外,醋糟混配基质可增加樱桃番茄的产量,同时还改善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品质。尤其是以T5处理(醋糟∶草炭∶蛭石=5∶3∶2,体积比)效果最好,樱桃番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以及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对照。综上可知,醋糟混配基质完全可替代传统基质(草炭∶蛭石=2∶1)用于樱桃番茄栽培,其中以醋糟∶草炭∶蛭石=5∶3∶2作为樱桃番茄栽培的混配基质配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在豇豆生长过程中分别施用纯化肥、自然堆肥和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研究了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豇豆产量,达23 928.57 kg/hm2;显著提高可食部分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含量分别达到227.39 mg/kg、81.59 mg/kg;硝酸盐含量降低1.34~4.49%、亚硝酸盐含量降低2.5~5.1倍;对可食部分的粗纤维、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一条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复合酵母菌对浓香型白酒复糟酒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酵母菌Z8Y-15和S633Y-28-1应用于复糟酒的生产,经40 d发酵后,分析各处理糟醅的主要成分及微量呈香呈味成分。[结果]经复合菌剂发酵后糟醅的还原糖和粗淀粉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发酵后糟醅经减压蒸馏后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馏分中的醇类及酯类进行分析,经复合酵母菌发酵后的糟醅馏分含乙醇的均值为8 460.27 mg/L,比对照高出35.88%,有提高复糟酒产量的趋势。复合酵母菌剂还可显著降低丢糟中的正丁醇和苯甲醇含量(P<0.05),显著增加己酸异戊酯含量(P<0.05),极显著增加β-苯乙醇和丁酸乙酯的含量(P<0.01)。糟醅中醇类及酯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使得酒体更醇和,香味更协调。[结论]该研究可为复合酵母菌剂应用于复糟酒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给番茄大棚土壤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研究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番茄大棚土壤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能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生物量、叶绿素SPAD等生长指标,也能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对大棚番茄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腐熟的醋糟基质为主料,研究了醋糟与草炭、蛭石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探讨了混配基质在番茄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醋糟比例的增加,混配基质的EC值升高,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增大,持水孔隙降低,氮、钙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醋糟混配基质处理T4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根体积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T4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醋糟∶草炭∶蛭石=54∶36∶10(T4)混配基质是番茄穴盘育苗的适合配方.  相似文献   

7.
茅台酒丢糟有机肥的肥效及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施用丢糟活性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和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产量以施用无机肥大于施用茅台酒丢糟活性有机肥,再大于纯施清粪水。无机肥施用量最大(每667m2施尿素21.6kg 普钙35kg 硫酸钾12.8kg)的处理,高粱产量最高,达330.2kg/667m2;茅台酒丢糟有机肥施用量最大(160kg/667m2)的处理,高粱产量为290.1kg/667m2;每667m2纯施清粪水2000kg,高粱产量达283.5kg/667m2;不施肥的高粱产量最低,仅为166.8kg/667m2。与不施肥相比,无机肥、丢糟有机肥、纯清粪水处理的高粱产量分别增产163.4kg/667m2、120kg/667m2和116.7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97.96%、71.94%和69.9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丢糟活性有机肥与有机复混肥和农家肥对高粱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茅台酒丢糟活性有机肥对高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施用丢糟活性有机肥与施用有机复混肥和施用农家肥对高粱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以施120 kg/667m2丢糟有机肥(基肥、追肥各占50%)的产量最高,达317.7 kg/667m2,比施农家肥(基肥施圈肥1 500 kg/667m2,追肥用清粪水2 000 kg/667m2)增产37.8%;施用有机复混肥50 kg/667m2的产量最佳,比施农家肥增产36.7%。在施用量合理情况下,丢糟活性有机肥与有机复混肥都有利于提高高粱的单产,增产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啤酒麦糟制备蛋白饲料过程中蛋白质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麦糟经湿磨,稀酸预水解和酶水解后,有37%的麦糟蛋白溶解在水解糖液中,糖液供培养酵母用,溶解在其中在麦糟蛋白质40%~50%能被酵母利用转化成酵母蛋白。产酶用纤维渣中保留了20%麦糟蛋白,在产酶过程中菌丝体可溶解并利用共中30%的麦糟蛋白质合成纤维素酶,63%的麦糟蛋白质留在滤渣,预水解渣,酶解渣和产酶渣中,干燥后与酵母混合制成蛋白饲料。麦糟蛋白质在所选用的工艺条件下,基本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0.
镁硼锌钼营养对大棚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Mg、B、Zn、Mo对大棚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Mg、B、Zn、Mo肥均可降低番茄的硝酸盐含量,其作用依次为Mo〉Mg〉Zn〉B,以Mo肥效果最好。同时,Mg、B、Zn、Mo肥均可提高番茄的Vc含量,其作用依次为B〉Mg〉Zn〉Mo。Mg、B、Zn、Mo肥对大棚番茄可溶性糖的影响则表现不一,Mo肥可提高番茄可溶性糖,而Mg、B、Zn肥则表现相反趋势,又以B肥为最低。Mg、B、Zn、Mo肥对番茄产量影响不明显,施B、Zn肥的产量略有提高,而Mg、Mo肥则表现减产,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施用Mg、B、Zn、Mo肥有利于番茄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种间关系对提高禾豆间作产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单作大麦(B)、单作豌豆(P)和大麦间作豌豆(P/B)三种种植模式,在不施氮(N0)、施纯N 200 mg/kg·土(N1)和400 mg/kg·土(N2)三个施肥水平,探讨了大麦间作豌豆的种间关系及其产量表现,以期为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不施氮间作处理,且均大于1,说明施氮有利于提高间作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N0、N1和N2施氮水平下的间作大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8.1%、61.4%和48.5%,间作豌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5.7%、24.2%和17.7%,间作优势明显。施氮提高了大麦相对于豌豆的竞争力,N1、N2水平下的间作大麦竞争力较N0水平下的竞争力分别增大了49.8%和95.2%。大麦间作豌豆的籽粒产量与大麦相对于豌豆的平均竞争力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该竞争力在0.4时利于间作籽粒高产;适度控制共生期大麦的竞争力可提高间作产量,大麦盛花期是最有效的调控时期,N1水平的施氮量是优化间作大麦和豌豆竞争力、获取高产的适宜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垦啤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大麦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大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糖化力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适宜的氮、钾用量及配比可以达到提高大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1977—2017年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内气候变化,以及对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农气资料,校正DSSAT-CERES-barley模型,模拟过去40年间青藏高原青稞生育期长度及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统计产量计算产量差,通过数理方法解析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情况。【结果】(1)青藏高原多数站点过去40年间青稞生长季内温度、降水呈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林芝站达到显著水平,与增湿相比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在播期和品种不变的情况下,过去40年青稞生育期长度显著缩短,引起不同站点下降的主要气候因子不同,高海拔站点主要由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所致,低海拔站点主要由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有效积温增加所致;(3)青藏高原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受海拔影响,3 500 m左右的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高且稳定,如山南站平均光温生产潜力最高可达12 000 kg·hm -2。3 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低,平均在6 000 kg·hm -2,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对太阳辐射更敏感;(4)青藏高原在过去30年间由于实际产量增加,导致绝对和相对产量差都呈减小趋势,平均相对产量差由58.2%缩小至34.5%,但缩小幅度放缓,2007—2017年拉萨和日喀则站点平均相对产量差最低,小于25%。【结论】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光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高海拔站点青稞光温生产潜力显著高于低海拔站点,过去40年气候变化导致低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波动大,而高海拔站点较为稳定。由于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水平提高,过去30年青藏高原产量差逐渐缩小,但除拉萨和日喀则外,其他站点产量差仍较大,未来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张富存  江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8-11349,11378
[目的]通过在典型晴天和阴天利用LI-8100对拔节期大麦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研究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人工增加和控制UV-B辐射的强度。[结果]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晴天时正常大麦田(B)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比UV-B辐射增强20%处理的麦田(BU)高1.02μmol/(m2.s),在阴天无外源UV-B辐射强迫的情况下,B处理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则比BU处理低0.71μmol/(m2.s)。晴天UV-B辐射增强导致大麦田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而阴天无UV-B辐射胁迫时土壤呼吸的Q10值增加,导致了土壤呼吸速率的不同变化。[结论]UV-B辐射增强会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吲哚丁酸(IBA)和不同基质对石蒜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燕  许锋  杨永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63-4565
石蒜是我国重要的秋冬季观赏植物,但其自然繁殖率低、速度慢。为提高石蒜鳞片扦插繁殖效率,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和不同基质对石蒜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对于石蒜鳞片扦插繁殖有促进作用,以100 mg/kgIBA处理的繁殖效果最佳;腐殖土对石蒜繁殖有重要作用,将沙和腐殖土按照1∶2混合作为石蒜鳞片扦插的基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培养液需用净化自来水配制 ;该菌株产生多糖不要求高通气量 ,150 r· min-1下以 50 0 m L三角瓶装 10 0 - 150 m L培养液为宜 ;以玉米糖、麦芽汁、糖蜜、酒糟等为 C源替代甘露醇的结果表明 ,玉米糖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 C源 ,其发酵液多糖产量为 19.35g· L-1,C源利用率为 82 .4 % ;以Na NO3、NH4 Cl、( NH4 ) 2 SO4 等 3种无机 N和蛋白胨、鱼粉、玉米浆、黄豆粉等 4种有机 N作 N源的结果表明 ,玉米浆的作用最显著 ,能有效地提高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营养组分、理化特性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丰富青稞加工方式。【方法】以青稞为试验材料,将蒸煮后老化不同时间(0、6、12、18和24 h)的青稞粉进行炒制,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微观结构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法,研究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短程分子结构、结晶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研究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结果】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炒制青稞粉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但不经老化处理的炒制青稞粉(0-Roasted)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有所增加。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淀粉颗粒受到一定程度破损,偏光十字逐渐消失;短程分子结构受到破坏。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粉的相对结晶度降低;随着老化时间增加,炒制青稞粉相对结晶度逐渐增加,结晶形式由原来的A型转变为V型,表明形成淀粉-脂质或淀粉-蛋白质-脂质复合物。蒸煮-老化预处理炒制青稞粉L*值降低,而a*和b*值增加。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粉的典型糊化峰消失,终值黏度逐渐降低;同时使炒制青稞粉持油力显著增加,但持水力缓慢下降。体外消化试验表明,与生青稞粉相比,热加工可提高青稞淀粉的消化性能;但与未老化炒制青稞粉相比,老化6—24 h炒制青稞粉的快消化淀粉含量减少6%—16%,慢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蒸煮-老化预处理可改变炒制青稞粉的营养组分和理化性质。蒸煮后老化6 h的炒制青稞淀粉消化性能降低,有助于稳定血糖,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人群理想的主食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