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夏玉米秃尖、缺粒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温、干旱、土壤瘠薄、密度过大、病虫危害、阴雨天气等是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玉米秃尖、缺粒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1玉米秃尖缺粒产生原因1.1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例如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抽丝时间推迟,花粉盛散期已过,使雌穗顶部花丝未受到粉而秃尖。  相似文献   

3.
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作用由于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 d;而雌穗分化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晚,生长势弱。当外界条件不合适时,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形成秃尖或空秆。2、开花期间遇到极端温度或者连续阴雨天气造成不能  相似文献   

4.
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单产和总产,生产中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因素有很多,如栽培密度较大、玉米雌穗授粉灌浆期水肥供给不足或遇连续大风多雨和干热风天气、病虫害等,都会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本文探索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夏中北部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但玉米秃尖现象比较普遍,常造成玉米减产,因此加强灌区玉米秃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灌区4个站点的多年气象数据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年报表,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玉米秃尖比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影响玉米秃尖比最关键的时期分别是8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中旬,对应的关键生育期是抽雄期、开花吐丝期、灌浆前期;影响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气象因子为7月中旬~8月上旬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32℃的天数、累计日照时数;建立玉米秃尖比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验证效果较为理想。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气象条件影响灌区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并通过建立模型对玉米秃尖比进行预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农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减产幅度10%~15%甚至更多。现将造成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造成秃尖的原因:1.1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1.2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顶部花丝不能授粉;  相似文献   

7.
2005年锦州地区气候不正常,春天持续低温,雨水偏多,在玉米抽雄前持续20多天无雨,而开花期又受“麦莎”影响,连续阴雨天气,这些给玉米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很多地区生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空秆、秃尖、缺粒现象,下面分析空秆、秃尖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何为空秆、秃尖、  相似文献   

8.
王志杰 《河南农业》2014,(21):41-41
<正>玉米果穗顶部未结子或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1/2以上,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玉米秃尖主要原因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形成始于雌穗的中下部,以后则由此处向上或向下同时进行,最后在顶部结束,遇有环境条件不适,顶部的小花或受精胚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败育。玉米秃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秃尖、缺行、半拉脸现象发生。一旦这类现象出现,多数农民会投诉种子质量问题。其实,导致秃尖、缺行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1.密度过大。目前生产上存在加大种植密度的现象,要求密度4000株的品种,个别地块却达5000株,甚至高达5800株以上。密度超过品种本身要求的最高极限,而水肥等投入没有增加,势必导致穗小、秃尖、缺行等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对西双版纳州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玉米产量的高低、生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西双版纳州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西双版纳州主要是春玉米种植,在每年的雨季5月种植,在7~8月开花授粉灌浆期间易受高温多雨寡照天气影响,造成授粉不齐,形成秃尖,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广泛推广应用紧凑型耐密品种和田间管理等因素,在生产调查发现存在广泛秃尖缺粒现象,尤以不良天气影响和肥水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秃尖率达到10%,造成空杆的原因,与7月中下旬玉米抽雄吐丝的关键时期.阴雨寡照天气和植株光合作用降低,所导致的能量和营养缺少。吐丝和授粉结实不正常有直接关系。与栽培管理措施不当也有一定关系。另外对玉米果穗秃尖缺粒认识的忽视及防止措施不到位也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玉米果穗秃尖、缺粒是夏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果穗秃尖、缺粒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秃尖,果穗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色,一般大穗型品种秃尖长度大于小穗型品种;二是“满天星”状缺粒,玉米籽粒很少且在果穗上呈散状分布,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一、缺粒与秃尖1、识别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2、发生因素(1)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特  相似文献   

14.
玉米果穗秃尖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秃尖与不秃尖两种结实类型的育种材料分析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试验以不秃尖类型自交系lx01-3和秃尖类型自交系wx04-1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低密度种植以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分析各世代群体的果穗秃尖表现。【结果】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秃尖类型。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类型的分离比例在F2群体中为12.78﹕1,在BC1群体中为2.75﹕1。经卡方测验,符合2对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的遗传特点。SPSS分析表明,F2群体中秃尖类型果穗的秃尖长度性状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偏态分布。【结论】(1)结实类型是由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基因所控制的质量性状。秃尖类型对不秃尖类型为显性;(2)秃尖长度属于存在主效基因作用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5.
<正>1高温对玉米开花散粉的影响7月下旬至8月中旬,河北省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但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玉米生长发育异常,给抽雄散粉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玉米开花散粉受阻,受害的程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主要表现在:①雄穗分枝减少,不能开花;②花药瘦小不开裂;③花粉量小、活力低;④雌穗吐丝困难,造成花期不育,结实不良,出现秃尖或形成"半边脸"果穗。如先玉335、农华101等雄穗分枝较少的品种花粉量小,秃尖严重。经调查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玉米秃尖缺粒时常发生,影响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秃尖缺粒有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白基部到顶端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很少有粒,在果穗上呈零散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现秃头,严重时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相似文献   

18.
建平县总耕地面积24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30万亩,是辽宁省玉米的主产区。近几年,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加大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建平县玉米平均亩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高亩产达到1104.3千克。但在大田生产中,仍然存在着玉米秃尖缺粒现象,在受不良天气影响和肥水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玉米秃尖率达到10%~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秃尖是玉米果穗的一个重要性状,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在育种工作中,通常都会淘汰果穗秃尖的自交系或品种,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材料。玉米秃尖产生原因有很多,总结分析这些因素能够更好的避免玉米秃尖的产生,因此,研究玉米秃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对玉米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 1、缺粒与秃尖 症状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