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在2015年明确提出,2020年,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种粮大户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其农业生产规模大,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大,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抵御风险的极度脆弱使他们非常容易落入贫困陷阱成为新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2.
基于CFPS数据库实证探讨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水平和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如下: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总体先下降、后反弹上升,且不同地域分布的农户和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农村贫困脆弱家庭中长期脆弱家庭和动态脆弱家庭也并存;农户家庭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户主年长、家有患病人员、家有较多老人与未成年子女以及经历自然灾害等情况加剧家庭贫困脆弱性。户主高学历、家有较多劳动力,家庭成员参与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家庭可便捷获取教育、医疗和信息服务,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效缓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耕地占有量和家庭社会关系网络及农村农业机械化与合作组织发展未产生有效的贫困脆弱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从博弈理论和农民的权利贫困角度,分析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农村扶贫制度创新和构建"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准市场化农村扶贫资源配置机制等,打破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和推进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区农业农村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态脆弱和贫困的概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区农业农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很脆弱,除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灾害频繁之外,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67-169
"PPE怪圈"是生态脆弱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运用生态资本运营理论、反贫困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性以及传统扶贫模式的经验与弊端,阐明了新常态下生态式扶贫基本要素与运行路径,构建了"生态投资-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生态移民"四种协调发展的生态式扶贫模式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脆弱区生态式扶贫的政策导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彦 《北京农业》2012,(18):223
贵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加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卢玉梅 《农村科技》2009,(7):123-123
一、坚持生态原则 位于西部边陲的乌恰县(市)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频发,属于半沙漠、半干燥地区,又处在塔克拉马干大沙漠边缘,营造优美城市生态环境要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半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上半年,广东农业农村形势保持了平稳增长形势,但依然存在资源短缺、环境脆弱、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威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半年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应狠抓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等关键环节,促进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贫困陷阱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之一。中亚五国自独立以后,受薄弱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骤变、产业结构落后等因素影响,长期面临多维度贫困陷阱问题。本文以数据挖掘和文献梳理的方式,发现中亚地区的贫困陷阱主要以人口陷阱、空间陷阱、福利陷阱和代际贫困陷阱形态存在;中亚五国通过在战略设计、机制保障、产业调整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反贫困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此为鉴,中国在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后,应注重政策兜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并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防范并遏制区域贫困陷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明亮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187-189
在对2008年湖南冰雪灾害地区SH村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计分析框架研究自然灾害对不同农户的影响.不同阶层农户生计资产存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一样,贫困户的生计脆弱性高,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更易于陷入贫困.  相似文献   

13.
贫困和自然灾害紧密相连.贫困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就是发生频率高,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慢.从客观上讲,贫困地区不断增发的自然灾害首先同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贫困地区多处于生态脆弱带;从主观上讲,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所带来的人为破坏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金丽萍 《甘肃农业》2014,(16):48-50
临夏州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临夏农村水利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距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更大。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针对临夏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临夏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临夏农村水利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村,信贷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生活急需用钱的困难。但是,农村信贷市场混乱,农民往往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表现得不够理智,常常误入一些不法信贷公司的"陷阱"。那么,农村信贷常见的陷阱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正规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本期就为读者答疑解惑。一、常见的贷款陷阱1.无抵押、免利息的贷款陷阱在农村,经常会出现各种关  相似文献   

16.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连片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与减贫特征两方面,分析区域贫困特征——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深化共生共存。指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转换传统减贫思路,将生态扶贫纳入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减贫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思路:在剥蚀构造中山区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退耕还林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在河谷阶地采取生态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已指明了“三农”问题的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已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首位。而土地开发(整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关乎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8.
夏支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4):439-442,508
农村人口的贫困化、农村农业劳动力老化与断层、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和农村养老保障危机是当前农村人口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需要城市与农村相互协调,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粮食安全而言,生物能源既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它可以振兴农业部门,促进农村发展和减轻贫困,并能够改善农村获得可持续能源的机会。但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管理,它可能给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一些最脆弱的群体无法获得粮食。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一个农业占经济比重较大的内陆欠发达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一起,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改革思想观念和经济运行体制,坚持依靠政策指导、资金投入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基本解决了全省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省内的河西走廊、沿黄灌区以及大中城市近郊大多数农村,初步实现了小康生活,部分农村已接近富裕生活水平.全省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和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广大农业和涉农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