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花疏果对中华猕猴桃果实大小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表明,中华猕猴桃顶花果重量极显著高于侧花果实。疏除侧蕾和侧果能显著提高大果率,并显著提高产量。长势中等、处于盛果期的猕猴桃,单株最佳负载量宜留果401-600个。  相似文献   

2.
正猕猴桃属异花授粉植物,雌雄异株,只有雄株花粉粒充分接触到雌花柱头才能授粉受精,未完成授粉受精的雌花在后期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坐果率低、易脱落、种子少、果个小。猕猴桃因为花粉粒大,且雌雄花均不产生花蜜,利用风媒或昆虫授粉效果都不显著。近年,在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多推广应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对猕猴桃进行授粉,以增加果实种子数量,促进果实增重,从而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结果部位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猕猴桃花果管理和果实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连续3a(2009~2011年)对猕猴桃不同结果部位的果实产量和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果母蔓上顶芽、次芽和三芽等形成结果蔓的果实单果重、产量之间都存在差异显著水平;果实含糖量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次芽蔓果顶芽蔓果三芽蔓果;果实后熟时间,顶芽蔓果次芽蔓果三芽蔓果。在树体上部结果母蔓、中部结果母蔓和下部结果母蔓的果实单果重、产量之间都存在差异显著水平;果实含糖量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中部果下部果上部果;果实后熟时间,上部果中部果下部果。在结果蔓上第1、2、3节位果与第4节位果的单果重之间存在差异显著水平,而前3节位果实单果重相互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水平,第2节位与第1节位的果实产量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水平,第1节位与第3节位的果实产量和第3节位与第4节位果实产量之间都存在差异显著水平;果实含糖量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第3节位果第4节位果第2节位果第1节位果;果实后熟时间,第1节位果第2节位果第3节位果第4节位果。可见不同结果部位直接影响着果实的单果重、产量和果汁含糖量,也影响着果实在后熟过程中的单果失重率、果形指数和后熟时间等的变化程度。建议在猕猴桃生产上把不同结果部位作为疏花疏果和判断猕猴桃果实成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留果量对中华猕猴桃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猕猴桃品种"贵长"为试材,连续3a(2011~2013年)对不同留果量影响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收时果实单果重大小、果实纵横径大小和果实果形指数;也影响着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大小和果实纵横径大小、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横径损失率和果实果汁含糖量;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呈现留果越多,果实在采果时和在果实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都越小。建议在猕猴桃生产上把结果蔓上留果量作为疏花疏果和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后的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冯华 《西北园艺》2007,(6):22-22
根据笔者10多年的调查,陕西周至县危害猕猴桃的椿象主要是麻皮蝽和茶翅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猕猴桃的花、芽、叶、枝和果,尤以危害果实造成的损失最大。猕猴桃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黄斑;花、蕾被害后,可造成落蕾,落花;幼果早期被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主栽猕猴桃"泰山1号"为试材,采用浸果处理,研究了氯吡脲处理对果实膨大和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的保质增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猕猴桃单果质量及纵横径、侧径均显著增加,12.5 mg·L~(-1)氯吡脲处理使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增加56.61%,果实纵横径和侧径分别增加18.80%、17.04%和13.62%,果形指数、横径和侧径比值则无明显变化;采后果实的呼吸速率除采收当天低于对照外,20℃贮藏下与对照无差异,均在第6天开始上升;氯吡脲处理使果实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提高,比对照增加1.12%;在贮藏2 d后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但整个贮藏期间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失重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在12.5 mg·L~(-1)氯吡脲处理条件下能显著增加"泰山1号"猕猴桃的单果质量,对促进果实商品性和提高产量具有良好作用,但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加速了果实的软化,适宜的采收期可提前3~6 d。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套袋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可选的果袋,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结果表明,所有套袋处理较对照均能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商品果率;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是黄褐色单层袋处理,达到了17.15%,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提前成熟,所有套袋处理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在后熟阶段呈连续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在后熟过程中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颜色果袋套袋对果实的维生素C影响较大。综合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情况等因素,黄褐色单层袋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最好,白色单层果袋处理果实品质最差,内黑外深褐色双层袋处理对果实在常温存贮下贮藏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若干果实因素对猕猴桃贮藏期间失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果实因品种、采收期和果实大小不同,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茸毛孔是果实失水的主要部位,而带果梗与否对果实的失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蜜蜂授粉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雌株上的花花粉不育 ,雄株上的花雌蕊退化 ,雌花子房需要雄花花粉受精才能发育成实 ,只有充分授粉才能形成大果。有关猕猴桃传粉问题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Palmer -Jones等 (1974 ,1975 ,1976 )首先报道了蜜蜂对猕猴桃的传粉作用 ,认为蜜蜂实际上提供了中华猕猴桃的全部授粉 ,有蜂授粉的果实显著重于对照 ,但着果量无显著差别。由于受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猕猴桃难以获得充分授粉 ,因此 ,建议按每0 4hm2 配 8群蜂的比例放蜂 ,若蜂群密度过高 ,对生产无益。Lawrence等 (1985 )认为每 0 4hm2 配3~ 5群蜂即…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地区栽培的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无纺布果袋与黄纸袋套袋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果实套袋后比未套袋成熟期提前,且外观品质好于未套袋果实;采用无纺布果袋套袋后,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软化后)、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高于黄纸袋,内在品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大田条件下,给中华猕猴桃施以浓度分别为0.15、0.3、0.5 mg/kg的Na2SeO3溶液,在盛花期每30d测定果实和叶对硒的积累情况;果实成熟期测定猕猴桃各部位含硒量以及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Vc含量;结果显示:施硒后,猕猴桃各部分含硒量显著升高,并且硒在猕猴桃中累计顺序为根>叶>花>果实.果实鲜重、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利用软枣猕猴桃野生资源,针对主要2007—2008年长白山软枣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结果,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多样性和染色体倍数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大部分果实的果形指数在1.0~1.3,偏向于圆柱形,少部分果实果形指数小于1.0和高于1.3。大部分果实大小在4.43~9.34g,在蛟河市境内发现了单果质量为19.74g的大果型软枣猕猴桃资源类型;在安图县境内发现了着色型和高糖型软枣猕猴桃资源类型。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目前还未发现其它倍数性种类。  相似文献   

13.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猕猴桃的单果重和改善果实品质,我们采用猕猴桃大果灵对果实进行处理,以探明其不同浓度、不同使用方法对猕猴桃果实的外形、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贮藏性的影响,现分述如下。试验在建宁县的杨林村坪上猕猴桃种植园内进行,园地沙质壤土、缓坡地、耕作条件较好;选用十年生、大棚架栽培的中华猕猴桃建科1号作试材树;试验药剂为四川农科院出品的猕猴桃大果灵水剂(以下简称大果灵,有效成份吡效隆)。试验处理为50倍液、100倍液、150倍液浸果和100溶液果面喷雾,以清水喷果为对照。设单株为小区,3个重复。1994年5月19日(猕猴桃落…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补钙对果实含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用喷叶法和喷果法补钙,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喷叶较喷果效果好。用Ca(NO3)2喷叶,比用CaCl2处理效果好,差异显著。而果实对CaCl2和Ca(NO3)2的吸收选择性差异不显著。经补钙处理的果实采后进行贮藏效果观察发现:用Ca(NO3)2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藏性较好,用其喷果处理次之;用CaCl2喷果和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至28天软果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16.
以主栽绿肉猕猴桃品种‘金魁’为试材,选取8种果袋对‘金魁’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类型果袋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高猕猴桃商品果率,提高果面光洁度,减少日灼果及病虫果的发生;同时套袋降低了单果重,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影响也较大。综合比较各项指标初步得出,采用内黑外红褐色粘底双层袋效果最好,其次是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  相似文献   

17.
金魁猕猴桃果大、耐贮、内在品质极佳 ,是目前我国猕猴桃栽培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 ,但在我地引种推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果实有棱状肋起、斜肩、侧扁等畸形果较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和商品价值。为探明金魁猕猴桃畸形果发生的机理 ,降低猕猴桃生产中畸形果的发生 ,1 999~ 2 0 0 2年结合省立项课题“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的实施 ,开展了对金魁猕猴桃畸形果发生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试验在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实验站进行 ,试验园面积 2 .67hm2 。 1 997年引进金魁猕猴桃 ,高接在 1 2年生的建科 2号上 ,共高接…  相似文献   

18.
正猕猴桃果园在谢花后至果实膨大期,新梢开始旺长,多数产区温度提升较为迅速,因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树体管理。1摘心(捏尖)谢花后,猕猴桃很多产区尤其是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地区,新梢生长旺盛,会引起果园光照条件恶化,进而导致果实和新梢的养分分配失调,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应及时采用摘心或捏尖等方法控制新梢过旺生长(图1)。图1花后摘心研究表明,对秦美猕猴桃盛花后的结果枝在末端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猕猴桃果实商品率低及病虫危害、日灼、叶磨等问题,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推进猕猴桃无公害生产进程,陕西省眉县园艺站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总结出了猕猴桃套袋规范化操作技术规程,2007年全县已推广猕猴桃果实套袋200多hm2,套袋果果面洁净美观,1 kg果售价比不套袋果平均高出2~3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花期管理和果实管理两方面,简要总结了河南西峡县猕猴桃果园花果管理技术,包括花期辅助授粉、疏蕾疏花、疏果、施壮果肥、果实套袋、花腐病及果实熟腐病的防治和果实采收,以供广大猕猴桃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