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容县是湖南省产棉花大县,但自2007年以来,棉花盲蝽象上升成了主要害虫.总结了华容县2007-2009年棉盲蝽象危害情况,叙述了棉盲蝽象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与天敌情况,提出棉盲蝽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盲蝽象危害特点 盲蝽象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苗期一直到吐絮期,危害期长达3个月,以花铃期第3代棉盲蝽象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不断有农民来县农牧局咨询棉田盲蝽象的防治问题,笔者于7月24~28日下乡发现,棉田盲蝽象若虫、成虫百株棉花达36—40头,远远超出了防治指标,而在多雨高湿的情况下,盲蝽象若虫、成虫活动频繁,发生危害也较严重。适逢近几天,河北南部连续下了2场透雨(300mm以上),盛发期降雨进一步增加了盲蝽象对棉株的危害程度。盲蝽象有怕阳光照射,喜欢在较阴湿处活动危害特点,不易被棉农发现,而延误防治时机,因此,棉农朋友应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对棉田盲蝽象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盲蝽象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在棉区造成了较重的危害。针对棉田虫害出现的新特点,对盲蝽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盲蝽象在聊城地区发生的种类、危害特征、生活习性,并提出盲蝽象防治新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其种类很多,生产上常见的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4种。一般于6月份迁入棉田,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危害,不易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6.
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山东记载有11种,主要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等4种.一般6月份迁入棉田,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为害,不易被人发现.近年来棉盲蝽在各地呈多发趋势,受害后棉花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是陕西西安第一大果业,近年来蝽象在猕猴桃上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虫害之一。论文采用纱网笼罩室外观察、扫网法以及不同色板粘缚法,研究了蝽象在猕猴桃上的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地区猕猴桃蝽象种类为麻皮蝽和茶翅蝽,麻皮蝽一年发生2代,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8月至10月第二代成虫盛发。茶翅蝽一年发生1代,7月上旬始见初孵若虫,若虫危害至8月中、下旬老熟羽化为成虫,成虫危害至9月底,10月初越冬。麻皮蝽为优势种,麻皮蝽在猕猴桃园有2个高峰,分别是7月10日,9月7日,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是3. 4头和4. 6头。  相似文献   

8.
介绍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棉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地不少果农反映,他们的梨树结果后,很多果实上都有“蜂子疙瘩”,好似“鬼脑壳”,果实既硬又涩,无法食用。这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呢?据了解,“鬼脑壳”梨是果实在生长发育中遭受梨蝽象危害所造成的。梨蝽象,又名梨臭木蝽象、茶翅蝽象,它的食性很杂,除为害梨果外,还危害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棉田盲蝽象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了棉花生产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与发育特点、棉田发生特点以及其危害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是我市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近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面积大幅下降,种植分散,加上各地对一代虫源田防治不力,致使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多年来,棉农在防治盲蝽象时习惯选用甲胺磷甚至对硫磷等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使盲蝽象对有机磷农药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正> 玉米盲蝽象,又名“臭鳖子”,近几年来在夏玉米上是仅次于玉米螟危害的又一重大害虫。它多危害于夏玉米苗期,由于其危害症状不易观察,往往被农民忽视,到发现症状时,已给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夏玉米盲蝽象在淮北地区发生种类较多,但都以卵产在绿肥、杂草、残茬等上面越冬,春季3月底4月初孵化成若虫,5月成虫在棉花和小麦上危害,6月中旬夏玉米苗期危害夏玉米。  相似文献   

13.
笔者的研究旨在抓住棉盲蝽象在当地的主要危害规律,科学地指导生产,对提高棉花产量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以N141和石39两个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材料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相同,均在当地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和危害达最高值,蕾铃脱落率及危害高达41.8%。在此之前和之后,棉盲蝽象的危害都较轻,从而得出了此期为棉盲蝽象危害的主要时期。此时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两个品系自然控制处理产量比综合处理的小区产量减少39.3% ̄43.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所以必须在主要危害时期进行防治,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减少棉花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普及,原来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棉农应高度重视。1盲蝽象的分布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了猕猴桃蝽象类害虫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的发生危害症状、危害种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规律。蝽象危害猕猴桃果实导致果肉出现纤维状白斑,影响果品质量和果实耐贮性,危害严重造成大量落果。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猕猴桃蝽象类害虫的优势种为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该虫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4月中下旬成虫出蛰取食补充营养,4月下旬至5上旬交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产卵,持续到8月上旬,7月上旬出现若虫,8月中旬到9月下旬为成虫盛期,10月上旬开始越冬,完成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16.
小板网蝽[ Monostraunicostata (Mulsant etRey)]别名杨网蝽、柳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除危害杨、柳树外,在新疆精河县首次发现危害棉花.该害虫近两年来在精河县阿合奇农场杨、柳树林旁棉田发生,危害程度较为严重.2001年农场园林队杨、柳树林及林带小板网蝽大发生,棉农李红邻近树林约2hm2棉田危害严重,棉花小板网蝽受害叶率达82%,单叶虫量12.1头.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黑龙港地区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象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调查,棉盲蝽象危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去年,隆尧县30%棉田因盲蝽象造成的减产超过一成,有的棉田因忽视了盲蝽象的防治减产高达20%,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棉盲蝽象成为今年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大豆抗蝽象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期长(130d以上)、植株高大(80cm以上)、小粒种(百粒重20g以下),是大豆抗蝽象的主要标志。生育期长的大豆品种恰在鼓粒期错过蝽象虫的吸吮时期,而蝽象虫易在株高80cm以下的遮光背阴处活动,大粒种易被危害。  相似文献   

19.
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山东记载有11种,主要的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等4种.  相似文献   

20.
甘蔗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09,(4):39-41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现将甘蔗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