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种期对南方秋播糯玉米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鲜食型糯玉米品种香白糯为材料,于2004年秋在广州地区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籽粒灌浆期间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没有明显改变糯玉米灌浆期间籽粒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但对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影响很大.早播糯玉米灌浆期籽粒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脂肪、淀粉的平均含量分别比晚播的高0.87mg/g和2.68、1.0、4.96个百分点;其累积量分别比晚播的高0.74mg/粒、9.67mg/粒、2.3mg/粒和25.52mg/粒.早播糯玉米籽粒的含水量每天以1.37%的速率减少,其脱水速率高于晚播玉米籽粒的0.44个百分点.因此,南方(广州地区)秋播鲜食糯玉米的播种时间以适当早播(9月中上旬以前)、尽量推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硝铵比氮素营养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为提高广藿香的产量和药用品质提供氮肥施用依据。【方法】以海南藿香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设5个不同NO3–-N/NH4+-N比处理为100∶0、75∶25、50∶50、25∶75、0∶100,每隔10天浇一次,每次250 mL/盆,每盆定植1株6 cm高的广藿香组培苗。采收期分为定植后60、120、180、240天,每个处理每次采取4盆,分析了广藿香生长指标、叶绿素、抗氧化活性及药效成分。【结果】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增加,也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a + b含量提高。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Ca、Mg元素吸收最多,硝铵比为25∶75和0∶100处理的较低。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 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广藿香茎叶的广藿香酮的提高。硝铵比为25∶75和50∶50的处理更有利于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提高。硝铵比25∶75处理有利于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醇和其他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全硝态氮和全铵态氮 (硝铵比为100∶0和0∶100) 处理不利于或抑制广藿香茎叶油的药效成分形成和积累。【结论】供应硝铵比为75∶25的氮更能促进广藿香生长和光合效能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25∶75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形态氮对掌叶半夏生长及块茎主要化学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铵态氮、 硝态氮供应比例对掌叶半夏生长、 相关生理指标及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掌叶半夏的合理施肥、 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盆栽试验以蛭石为栽培基质,以掌叶半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 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例处理下掌叶半夏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SOD、 CAT), 叶片、 块茎中氮代谢关键酶(NR)的活性及块茎中次生代谢产物(MDA、 硝酸盐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1)叶片鲜重、 块茎鲜重及总叶绿素含量总体均随铵态氮比例的升高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在全铵营养下,块茎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2)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升高,植株叶片中SOD、 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当铵硝比为50∶50时,SOD、 CAT酶活性最高,此时,叶片中NO-3-N含量也达到最高。3)在全铵营养或全硝营养下,MDA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 当铵硝比为50∶50时,MDA累积量最低。4)在全硝营养下,叶片、 块茎中的NR活性均达到最高值,同处理水平下叶片中NR活性要高于块茎; 并且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叶片中NR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块茎中的NR活性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5)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累积更依赖于两种氮素的配施作用,在较高的铵态氮配施处理下(75∶25时),总生物碱、 总有机酸及腺苷的积累量均取得最高值。【结论】适宜比例的铵硝配比可以促进掌叶半夏生长及产量的形成,其促进效果也显著高于全硝营养; 当铵硝比为50∶50时,其植物体内的相关酶活性也达到最高,说明适宜的铵硝配比能减轻膜质过氧化对植株细胞膜造成的损伤; 同时,较高的NH+4-N也有利于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尤以铵硝比为75∶25时,累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经济器官是块茎,其形成过程及生理调节机理一直是植物生理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光周期、温度、p H、介质蔗糖浓度、土壤紧实度、氮素供应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或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而且这些环境因素主要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的代谢进而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一些研究还发现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也有影响,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根据其他环境因素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研究进展,推测激素可能介导了氮素形态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因此开展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机制的研究非常必要,研究结果将为指导马铃薯的养分管理、专用肥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北温凉半湿润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农业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马铃薯块茎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播种到可收约需150~168d,需≥0℃积温2000~2300℃·d,降水量400~500mm,日照时数900~1100h;马铃薯在播种后第105天开始,块茎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播种后的第127天,块茎生长速度最大,播种后第149天开始,块茎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气温对马铃薯产量形成除采收期外,均为负效应,块茎膨大期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的影响函数同热量的影响函数呈反相位分布,除出苗期和采收期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降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均为正效应,马铃薯分枝-开花期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6.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3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播种—返青期日照时数按40.09 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5),返青—抽穗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同时大幅升高。冬小麦幼穗分化随着抽穗前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按2.9 d·(10a)~(-1)的速率而提前结束,返青前气候变化对后续生育进程有持续影响,气象因子与播种—抽穗期、播种—成熟期持续日数以负相关关系为主。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当前河南麦区播种—返青期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有增产作用,气象因子贡献率平均为0.758;返青—抽穗期气候变化使穗密度和穗粒数平均减少2.74%和3.94%,大于抽穗—成熟期。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小麦高产和稳产均受影响,代表站点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期分别平均减产1.6%、6.3%和4.8%,其中播种—返青、抽穗—成熟期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日最高气温,而返青—抽穗期是日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酸枣种子的种仁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酸枣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6日和5月6日播种出苗率最高,分别为89.61%和87.19%,显著高于4月26日的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5月6日播种的种苗长势最强,各生长指标最高,地径可达7.59 mm;其次是4月26日的处理。5月16日播种的种苗长势最弱,地径仅为5.80 mm,极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综合酸枣出苗及生长指标,酸枣育苗最佳播期为5月6日,其次为4月26日,建议当地酸枣育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养分对寒地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分是影响黄芪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N、P、K对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寒地黄芪营养调控提供基础支撑.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N、P、K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分析1年生膜荚黄芪在不同因子水平及多因子配施下植株表观生长量和根系药用成分含量变化.1)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株高差异不显著;根长N2...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光率不同的硫酸纸袋、白纸袋、牛皮纸袋和黑纸袋对赤霞珠、品丽珠、黑比诺和梅鹿特的果穗进行遮光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纸袋的光照强度对葡萄浆果的着色有很大影响,果皮花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硫酸纸袋、白纸袋和黑纸袋之间差异极显著;但遮阴处理对供试葡萄浆果含糖量、含酸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海藻活性物质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Bunge) P. K. Hsiao]光合作用、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盆栽试验,其中干旱胁迫程度(正常水分W0、中度干旱胁迫W1和重度干旱胁迫W2,田间持水量分别为75%~80%、60%~65%和45%~50%)为主因素,海藻活性物质施用浓度(清水B0、中等浓度B1:3 g·L-1和高等浓度B2:6 g·L-1)为副因素,测定蒙古黄芪光合作用、抗逆能力、形态特性、内源激素以及药效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蒙古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抗逆能力提高;根系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和内源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根系药效成分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等浓度的海藻活性物质可以促进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蒙古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抗逆能力、根系的生长以及内源激素和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高等浓度的海藻活性物质反而出现了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中等浓度的海藻活性物质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蒙...  相似文献   

11.
超滤技术对苹果汁加工中主要芳香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青香蕉苹果和国光苹果为原料,研究了超滤对苹果汁主要芳香成分的影响。苹果汁用国产平板膜超滤机澄清,用顶空动态采样法收集芳香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芳香成分。通过比较超滤前后青香蕉和国光苹果汁芳香成分的变化,截留分子量为10000daltons的聚砜膜PS—10对苹果汁芳香成分保留有良好效果,优于PS—30,PS—60和PS—80;聚砜膜对醇类芳香成分保留优于酯类芳香成分,并对其截留机理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吸附起主要作用。芳香物回收实验表明,12000Pa,50℃为苹果汁芳香成分回收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损伤测定技术对拟南芥强向水性突变体rhe2(根毛乙烯突变体)的根系进行离子组学的初步探究。发现在水分胁迫下,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该突变体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根部质子(H^+)流向与流速;在植物向水性反应的过程中,过氧化氢(H_2O^2)和生长素(IAA)可能在根生长的维持及其相关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处理对鲜榨橙汁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超高压处理对鲜橙汁香气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处理后橙汁香气变化的原因。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对不同压力(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的鲜榨橙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分析,橙汁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有:3种烯(柠檬烯、月桂烯、α-蒎烯);2种醇(芳樟醇、α-松油醇);3种醛(柠檬醛、辛醛、癸醛);1种酮(香芹酮);2种酯(丁酸乙酯、3-OH-己酸乙酯),它们是构成橙汁的主要特征致香成分。通过定量检测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橙汁中的柠檬烯成分影响很显著,经500 MPa的压力处理15 min后其含量下降了75%,而月桂烯和α-蒎烯受高压影响较小;α-松油醇、香芹酮含量经高压处理后迅速增加;醛类特征香气成分基本不受高压影响;酯类成分在高压下会发生变化,但总体变化不显著。超高压处理橙汁使其中柠檬烯在高压下发生水合、氧化反应分别生成α-松油醇和香芹酮。超高压处理橙汁一般压力要大于300 MPa,而该文研究发现500 MPa处理会造成较多的香气损失,故橙汁超高压处理时的压力最好选择 40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通过对石家庄近50年来气候资料和20多年来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家庄冬春季升温明显,与之相适应的,冬小麦春季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1998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通过对冬小麦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的相关分析可见,各生育期与春季气温呈反相关,对大多数生育期而言,它与返青到该生育期之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栽培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基于复合肥和保水剂+复合肥2种处理,分析保水剂对氮、磷流失的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保水剂具有削减径流和抑制产沙的作用,其中保水作用更为明显;(2)径流态氮、磷的流失量随保水剂保水作用明显减少,保水剂+复合肥处理下NO-3-N、NH+4-N、TN、PO4-P和TP的流失量较复合肥处理下分别减少24.14%,22.04%,30.23%,51.86%和16.47%;(3)保水剂对磷素的强吸附改变了其流失机制,但未改变氮素的流失迁移机制;(4)保水剂减少氮、磷淋失的效益达到25%以上,且这种保肥效应主要是通过控制淋溶液减少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葛高飞  郑彬  王景  郜红建 《核农学报》2013,(10):1560-1566
菲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代表,正以低剂量叠加的方式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研究模拟菲在一次污染和累积污染方式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菲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菲累积和一次污染条件下,土壤菲可提取态和有效态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前2周(1~14d)下降速率较快,3~8周(14~56d)逐渐减缓的趋势。与一次污染相比,累积污染的土壤菲可提取量和有效态含量均较低。在2种污染方式下,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抑制现象,并且酶活性在前2周被短时间抑制,3~8周酶活性被激活而增强。与一次污染相比,累积污染的土壤酶活性被抑制效应减弱。土壤脱氢酶对菲污染反应灵敏,并与土壤可提取态和有效态菲含量显著相关,最能反映菲在土壤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2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春季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引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3个温度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2013年春季气温三因子的低温特征,并构建其与大豆、玉米、水稻播种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年春季气温与1971-2016年毎年同期比较总体以偏低为主,三因子差值(ΔT)<0℃的年份密集分布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ΔT<0℃的年数以最高气温最多,最低气温最少。(2)分析期1971-2016年内,ΔT随时间推进均呈下降趋势,以最低气温下降最显著,振荡最强,而最高气温下降趋势最弱,表征2013年春季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不对称性偏低特征。(3)研究区2013年春季逐日气温3个因子与常年同期比较(ΔTD)总体呈偏低趋势,累计低温时间长,3个因子偏低日数均超过整个春季日数的50%,最长连续偏低日数占春季总日数的20%以上,其中以逐日最高气温最多,61%的站点达35d以上,低温持续1个月以上。(4)2013年大豆、玉米、水稻的播期与历史各年比较其差值(ΔD)多为正值,表明该年播期以延后为主。53%的站点2013年春季气温ΔT与作物播种期ΔD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春季气温降低,作物播种期存在推迟趋势。ΔT每降低1℃,ΔD增加0.9~6.3d,其中以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5)内涝与低温叠加更易造成作物迟播。  相似文献   

18.
苏旺 《核农学报》2021,35(1):245-251
为探讨垄沟集雨覆盖栽培对旱作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颗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设置全膜双垄(M2)和地膜垄作(M1)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平播为对照(MO),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粘度分析仪,测定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的颗粒形态、分布及糊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从块茎发育全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了分析由重离子辐照引起的绵羊精子蛋白质组学变化,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精子蛋白,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辐照后的精子凝胶图谱上有4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上调,1个蛋白质斑点缺失,这5个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后,在国际生物信息学中心数据库搜索到相对应的2种蛋白质:烯醇酶和烯醇酶1,在辐照后的精子中这2种蛋白质表达上调。研究表明:重离子辐照会引起绵羊精子蛋白质组学变化,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的研究探索重离子辐照对绵羊精子生理功能的影响,为重离子辐照绵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杭白菊辐照杀菌效果及对功能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60Coγ射线辐照杭白菌杀菌效果及对功能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绿原酸、总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辐照对水溶性糖、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根据杀菌效果和功能成分因素综合考虑,认为杭白菊的辐照杀菌有效剂量为3~5k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