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A)。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1发病规律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临床上多数为左方变位。据报道[1,2,3],该病发病高峰在产后30d内,以  相似文献   

2.
正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此病通常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占真胃变位的85%以上。奶牛真胃变位在泌乳期的前6周为发病高峰,但可散发于泌乳和怀孕期的任何阶段,以初产青年母牛及4~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的一种疾病称为真胃变位。大多数兽医临床工作将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并且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真胃变位,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以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最近几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逐渐扩大,发病率迅速升高。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出现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产奶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前者是真胃从正常位置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又因真胃内常集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飘升至瘤胃背囊的左上方;右方变位是指真胃顺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约占80%~85%。  相似文献   

8.
1原因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也呈上升趋势。真胃离开原来的位置,按变位的方向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移动到左肷部称左方变位,反之向右腹侧或右前方移动称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这两种真胃变位都可引起消化器官功能紊乱,统称真胃变位。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的紊乱。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奶牛真胃变位以左方变位发病率较高,多发于4~6岁的奶牛,常见于泌乳早期,大部分确诊的病例发生于产后1个月内。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10.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