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以宝庆竹刻传承人张宗凡竹刻作品为切入点,介绍了张宗凡竹刻的制簧工艺与雕刻技法,并从艺术题材、表现技巧、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张宗凡竹刻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均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稳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文人官士尚古之风盛行,成为竹刻技艺迅速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相似的历史渊源,并从雕刻选材、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传承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宝庆竹刻在我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源流,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宝庆竹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成为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在题材与形式上融入现代元素,走进现代生活,并形成多种门派风格。然而,宝庆竹刻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体现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为此,文章提出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竹刻作坊间学术交流、建立宝庆竹刻创意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分析了1959以来中国有关竹刻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竹刻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地域性,在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具体内容上存在着局限性。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竹刻研究的重点方向,即通过与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展示中国竹刻工艺。  相似文献   

5.
陈新丁 《世界竹藤通讯》2011,9(1):F0002-F0002
武夷山竹刻创始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青年民间工艺大师张栋华,从事竹刻创作近20年。其独创武夷风格特色竹刻,技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作品  相似文献   

6.
雕刻艺苑中的幽兰──中国竹刻艺术纵横谈华铛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雕刻艺人们则根据竹的节实竿挺、筠色润泽的材质特性,雕琢出了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高雅竹刻艺术竹刻艺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古代竹简文化。当时人们在竹片上...  相似文献   

7.
正水墨山水,文人意趣。中国古代文人多善于绘画,藉此抒发情怀。松竹梅兰是传统绘画中常见题材。当绘画艺术与竹相遇,除了水墨画作之外,也有一部分文人另辟蹊径,就地取材,将各色画作直接雕刻于竹材之上,形成了一脉独特的竹刻艺术。可惜竹刻艺术几千年来偏居艺术界一隅,少见相关论著。为了不让自然、古朴的竹刻艺术在当代世人眼中渐行渐  相似文献   

8.
《世界竹藤通讯》2009,7(1):F0004-F0004
洪建华,37岁,竹溪堂徽州洪建华竹刻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全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师、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为弘扬竹刻艺术,2005年,  相似文献   

9.
微缩竹雕是以土家族传统建筑为对象,通过竹雕技艺再现建筑特色的一种雕刻形式。文章详细介绍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微缩竹雕"技艺传承人王仕辉竹雕作品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王仕辉老艺人依靠自己掌握的竹刻技艺,以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为己任,将土家族传统建筑特色、民俗民风、习俗礼仪等有机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土家族竹雕艺术和土家文化,使竹雕成为一种传播文化和历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竹刻之花──翻簧工艺徐华铛翻簧工艺是竹刻艺术中的新创造,自清代乾隆以后逐渐在浙江、四川、湖南等地风行。“制竹成佳器,翻簧幻善奇。”翻簧工艺的制作比较特别,先将毛竹削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仅采用里层约2毫米厚的竹簧,再放至水中蒸软,然后压平,经打磨加工...  相似文献   

11.
连续平压式热压机因具有产量高、生产的板材密度均匀、质量好等优势,在近10年中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人造板生产中。连续压机的入口段在功能上与人造板热压工艺联系紧密,且其结构复杂,对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影响显著,是连续压机中设计难度与制造要求最高的部位,因此对连续压机入口段的研究与分析,对提高人造板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结合人造板加压工艺曲线及板坯厚度变化曲线,介绍了连续压机入口段的功能要求,总结了其工艺特性;随后逐一对连续压机入口段的结构特征,包括开口大小与入口角度、热压板开度、排气长度、框架间距、横向压力分配、柔性结构要求等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上述结构特征对连续压机设计以及板坯热压过程中的影响;进而根据有关文献与专利,对目前国内外几种较为典型的连续压机柔性入口段进行了结构说明和对比,展示了这几种连续压机在入口段结构设计中的方法和原理;最后对连续压机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连续式热压机结构设计水平及其性能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光禄  李捷 《林业科学》1997,33(2):161-167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的植物学和动物学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及乡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应用,对分布于保护区的哺乳动物的科和种、鸟类的分布类型和生境分布、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区系、鱼类的类型和特点作了调查分析,讨论了分布于保护区的陆生和水生动物、动物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有98种哺乳动物分布,隶属于10个目30个科75个属,占全国哺乳动物种类数的16.14%和云南的32.23%;有145种鸟类分布,隶属于13个目36科,占全省鸟类种数的17.4%;有26种(亚种)两栖动物,有39种(亚种)爬行动物;根据不同的栖息地、水流类型、摄食习性,可将保护区的鱼类分别划分为3类、2类、3类,并介绍了该地区鱼类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的生物地理群落多样性的特点,指出了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为今后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森林火灾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亦随之增加,世界各地森林火灾潜 在的危险将长期存在,严重程度也将大幅增加。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资源和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 一。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是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重要依据,加强其规律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 森林防灭火工作。针对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态势,结合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森林火灾现状,系统论述 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气象条件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气候影响 森林可燃物,气候影响森林火源,气象影响森林火行为,气候决定森林火灾周期以及气候变化对森林火 灾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从解析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入手,通过气候变化 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客观认识我国和各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国家和地 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森林火灾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桥头跳车问题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就高等级公路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现象.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发生桥头跳车的错台.如何有效地控制桥头跳车,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工程实践中出发,首先分析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原因,然后从台背地基的处理、台背路基的填筑、设置道路与桥梁过渡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避免桥头跳车的预防措施,其结论可供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为推进红树林湿地保护、海岸带修复、退塘还湿等重大生态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本研究从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两个层面描述东寨港地区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和景观生态指数2种方法,探究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 结果 (1)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1988—2016年间,研究区域养殖水面和建筑面积大比例增长,分别从占总面积的1.6%和1.86%,上升到11.89%和9.39%;林地和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占比分别从17.61%和38.89%,下降到11.83%和27.06%;(2)从景观角度看,斑块密度和数量的上升、平均斑块面积的下降、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的高位稳定等景观指标状态都显示东寨港地区在研究区间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正在逐渐加大;(3)景观破碎化指数与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上建筑用地和养殖水面面积的增加促使景观破碎化的加重;(4)红树林在整个研究区间内总面积未出现明显波动,与其它地类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耕地、养殖水面和水域之间的转换。 结论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在近30年间,发生了养殖水面和建筑面积的增长以及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等土地利用变化,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建筑用地和养殖水面面积的增加促使景观破碎化加重。  相似文献   

17.
在延安对刺槐、油松、侧柏纯林及刺槐 侧柏、刺槐 油松混交林等几种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群落外貌结构、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外貌结构较为复杂,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各不相同;林下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 57~0.674 88和2.012 88~1.479 67,刺槐 油松林最高,16年生刺槐纯林最低;32年生刺槐纯林林下植物优势度最高者是糙隐子草,16年生刺槐纯林则为牡蒿,其它林型都是铁杆蒿;本地区选择防护林类型时,应优先选择刺槐 油松或刺槐 侧柏混交,对已有的成熟或衰退刺槐纯林可采取择伐萌蘖抚育,并间植油松或刺柏,形成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生态型树种光合生理特征对光照和养分供应的响应规律,为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麻栎、闽楠及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光环境(自然全光照,45%全光照)和3种施肥氮磷供应比(N:P=5、N:P=15、N:P=45),测定光合荧光参数以及苗高、地径的变化,研究植物光合生理参数在异质环境中的变化特征,分析林木生长与光合生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1)与全光照处理相比,遮阴降低了麻栎的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增加了木荷的Pnmax,而闽楠Pnmax没有显著变化。2种光照处理下,施肥均增加了闽楠和木荷LSP和光补偿点(LCP),但施肥对遮阴下麻栎LSP和LCP影响较小。(2)遮阴显著降低了麻栎、闽楠和木荷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 (NPQ),显著增加了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 Y (NO)。在全光照处理下,施肥普遍增加了麻栎、闽楠和木荷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和ETR,降低了Y(NPQ);在遮阴处理下,施肥显著增加闽楠Y(II)和ETR,而麻栎Y(II)和ETR在氮磷供应比为5时显著增加,木荷Y(II)和ETR在氮磷供应比为15时显著增加。(3)相对于全光照处理,遮阴显著增加麻栎、闽楠和木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 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2种光照处理下施肥显著增加麻栎、木荷和闽楠(仅全光照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4)无论在光照还是遮阴条件下,施肥普遍增加了麻栎、闽楠和木荷苗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3个树种生长与光合色素含量均正相关。 结论 麻栎、闽楠和木荷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和生长受光照和施肥交互作用影响,不同光照强度下氮磷施肥对林木促生效应大小受氮磷供应比和树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黧蒴 Castanopsis fissa 皆伐改造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黧蒴萌芽林和改造树种的生长表现 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判。9 年生时黧蒴萌芽林生长显著高于套种树种,占 据林冠上层;套种树种处于林冠下层,受光照不足和发育空间限制,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下降,高 径比偏高,冠幅偏小。现有模式下树种间比较发现,树种间的生长和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山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 和灰木莲 Magnoliaceae glanca 属于生长较快的树种,油桐 Vernicia fordii、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 Syzygium hainanense 和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 木 Eryrophleum fordii 属于生长较慢树种。改造效果综合分析显示,该模式优势在于提高改造树种的干形 和自然整枝高度、抑制格木和香樟等树种幼林期虫害发生,不足之处在于黧蒴萌芽林生长快、密度高, 套种树种的生长受到抑制,长期来看面临较高的淘汰风险。根据改造树种生长、适应性和林分结构综合 分析,建议对改造树种进行针对性的空间释放,降低竞争压力,提高其生长潜力,保障林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代表流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而深入地评析生态位理论的形成、演变过程和最新发展动态及其代表性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指出在这些流派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并分析各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优点与不足,同时,对迄今为止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对现代生态位理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