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围绕地力培育型保护性耕作模式构建的目标,在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开展垄作高留茬覆盖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辽宁中部垄作区的垄作少免耕模式是碎秆覆盖和高留茬覆盖垄作少免耕模式。从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来看,碎秆覆盖垄作模式为最佳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地区垄作栽培制度下,高留茬或秸秆覆盖耕播是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1].为此,以承担农业部2004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课题-东北冷凉风沙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为契机,以辽宁省为试点,进行了东北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的技术创新.经2006-2007年春播田间试验,效果显著.通过对这种机型的工作部件与整机进行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机型适于在东北地区垄作栽培制度下免耕播种作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合凤城地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在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技术模式为对照,进行保护性耕作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明显提高耕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微生物活性,具有增肥地力和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高留茬模式是凤城地区的主导技术模式;而碎秆覆盖模式适于在风力较小、秸秆资源丰富地区施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凤城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现状,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介绍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3种技术模式及配套选型,开展保护性耕作地块与传统耕作地块对比试验,并分别对高留茬旋耕灭茬、碎秆覆盖少耕、碎秆覆盖浅旋这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基于垄作栽培制度的高留茬秸秆覆盖耕播是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研制了适合于这种模式的双圆盘螺旋线型清垄部件、圆锥台形垄作导向装置,通过试验优选出3种滚动圆盘式破茬犁刀。设计了以小型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该项技术在平作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产区开展了“一深松两少免一覆盖”耕作模式的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含水量和平均地温均较传统耕作提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玉米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  相似文献   

7.
新型垄作耕播机破茬清垄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垄作栽培制度的高留茬耕播是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为此,在国内首次研发了适合于这种模式的前限深圆盘破茬后水平圆盘清垄的独特结构.将该装置通过通用机架与普通播种机安装在一起便可实现一次性完成破茬、清垄、播种、施肥、镇压等免耕播种全套作业.试验表明:该装置不但能够破茬开沟、清除种行残茬,创造整洁的种床,同时可以解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堵塞的问题而且起到一定限深的作用.其为研制适合我国东北地区垄作免耕播种机开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垄作免耕技术对东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列举了几种垄作免耕技术模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几种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破茬原理,指出了机具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动土量少和功耗小的破茬部件上,以提高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我国平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玉米产区和杂粮产区的一深两免耕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垄作耕作对比试验,其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含水量;平均地温在8:00时比传统耕作高,而在14:00和20:00时比传统耕作低,有利于作物生长;作物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