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放蜂防治玉米螟的世代;放蜂时间,放蜂方法和田间放蜂效果调查方法,向广大农民提供放蜂治螟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3.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几个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几个因素探讨姜连峰,高峻峰,李春山(吉林省通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化134100)我县地处长白山西南坡,是一代玉米螟发生区,每年成虫多在6月30日到7月15日间羽化.我县从1971年开始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  相似文献   

4.
5.
赤眼蜂防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可造成玉米减产3%~5%,大发生年份可造成玉米减产10%~15%,赤眼蜂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6.
7.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9.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综合效果明显的生物防治技术。湖南省道县于2011~2013年期间,在4个林场开展了通过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本文围绕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松毛虫赤眼蜂的生物学特征,利用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具体途径,如个体的释放途径、释放次数、释放的数量和时间等分别展开阐述,希望对以后马尾松毛虫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高粱田玉米螟的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玉米螟在高粱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使用不同放蜂量进行玉米螟防治,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放蜂时间与放蜂量.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能有效防治高粱田玉米螟.当玉米螟田间卵块1~2块·100株-1时开始释放松毛虫...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是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个赤眼蜂小种,结果表明,它在营养需求方面与苹果食心虫卵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对寄主卵的密度、寄生虫和寄主卵密度比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数学模型,以评价使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评价了携带昆虫致病细菌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寄生能力与未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释放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的防治效果比单纯释放赤眼蜂的高,最高达15.21%,平均为13.95%;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在田间的寄主搜索和寄生活动有助于病原细菌在田间的扩散,从而提高残留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分别为17,22,27,32℃条件下,载菌蜂与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载菌(Bt)不影响赤眼蜂寿命。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23.38%。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防治二代玉米螟幼虫的新技术,在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后,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此综合技术防治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达64.22%,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11.20%,而仅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为56.9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9.25%.因此,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对玉米螟二代幼虫有控制效果.松毛虫赤眼蜂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减少田间玉米螟一代和二代幼虫数量,在玉米螟多代发生区可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载菌方式筛选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有效的玉米螟致病菌及赤眼蜂载菌的最佳方式,并对栽菌赤眼蜂进行了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通过对卵寄生率及百株遗留虫量的调查,赤眼蜂携带病原菌对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没有影响,释放载菌赤眼蜂比单独释放赤眼蜂提高防效11.59%~15.21%。  相似文献   

17.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松毛虫赤眼蜂6个种群的酯酶同工酶.6个种群的酶谱有明显的差别.根据酶谱可将6个种群初步归为2类.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恒低温和昼夜变温以及不同诱导始期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观察证明,人工可以成功地利用恒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赤眼蜂滞育虫态为予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适宜温度为10~13℃.引起赤眼蜂滞育是卵至于蛹期连续诱导效应,其中予蛹前期为滞育敏感期.滞育适宜诱导始期为卵期,滞育诱导历或为30~40d,引起赤眼蜂的滞育率为65.8%~86.1%以上.昼夜温度的变化对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无明显促进作用,其诱导滞育率与恒温诱导无明显差异.利用恒低温诱导赤眼蜂滞育方法简单,是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蛹后期虫态的柞蚕赤眼蜂对环境高温较为敏感,尤其在环境温度超过40℃以后,短期即可对其羽化出蜂造成较大影响;蛹后期虫态赤眼蜂较蛹中期更易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