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耳优良菌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耳(Tremellafuciformis)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在PDA培养基上于适宜的条件下,均能弹射出担孢子,银耳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繁殖成孢子(芽孢)。选取不同品种的银耳孢子进行杂交后,淘汰去不理想的菌株,则可选出产量高、质量好的银耳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蚤蝇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中国食用菌》1998,17(2):34-36
蚤蝇与防治李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蚤蝇(Megaseliasp.)是严重危害蘑菇、平菇、草菇、银耳、木耳、猴头、鸡腿蘑等食用菌的主要害虫,由于其个小、活泼、繁殖力强,许多菇场对其认识不足,酿成爆发,一般减产30%~70%,个别菇场甚...  相似文献   

3.
凝固型银耳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莲 《食用菌》2008,30(1):50-52
以鲜牛奶、银耳浆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蔗糖和明胶,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进行发酵,制作银耳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银耳酸奶产品的最佳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银耳浆与鲜牛奶以1:4(V/V)混合,添加5%蔗糖,0.2%明胶,接入5%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1:1)混合菌种,在42℃发酵3.5h,然后放入冰箱于2-5℃中冷藏12h,可以制得营养丰富,气味纯正,酸甜爽口,具有保健功能的银耳酸奶。  相似文献   

4.
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 var.tumida Tsen et Lee)采用地膜覆盖 栽培,可以提早采收期5—6天,使瘤状茎增产40-50%,并降低空心率与减轻空心 程度,不同颜色地膜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黑色地膜用于茎用芥菜地面覆盖栽培,不仅可以增产,而且可以提高蛋白质与 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贵州宽阔水的食(药)用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阔水地处黔北山区,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真菌资源非常丰富。作者鉴定了宽阔水大型真菌标本1400余号,共整理出具食药作用的大型真菌26科95种。其中有代表性者或量较大者列名如下。所有标本现存于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系孢子植物标本室。凉山虫草 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 et Hu.圆锥羊肚菌 Morchella conica(L.) Pers.羊肚菌 M.esrulenta Pers.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木耳 Auriculara auri…  相似文献   

6.
赵同庆 《蔬菜》2006,(2):16-17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银耳原是野生于枯木上的胶质菌,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工银耳栽培,实践证明,室内层架栽培银耳法,比一般方法增产25%,每100kg培养料可收干银耳16~2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1979年用大白菜品种Granaat和PakChoi杂交(Brassica,apa subsp.PekinensisxB.rapa subsp.chinesis)得到杂种F1。F1自交产生一个好象雄性不育的I1株(1981)。用大白菜品种Monument(B.rapa Pekinensis)的雄性可育株给其授粉得到回交一代B1(1982),B1中既有雄性不育株也有雄性可育株。以后用Monument的自交后代I1、I2、I3的个体分别给雄性不育的B1、B2、B3个体授粉,用B2中可育株给不育株授…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银耳菌丝的生理特性,大多是用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丝,很少用单一的纯银耳菌丝。1980~1981年,我们用露地银耳组织分离菌丝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种耳来源:菌种于1979年从上海农科院食菌所引进,次年4月接种在段木上,取采收的银耳做种耳,进行无菌处理后分离。 (二)培养基:①分离培养基,松针汁800  相似文献   

9.
林永安  程光明 《食用菌》2000,22(6):11-12
洁白是银耳的象征。熏磺是银耳增值的一道不可取的流程,采用熏磺增白银耳不仅对环境带来污染,又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为此,笔者进行在银耳生长期应用紫外线辐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地点与菌种 于1999年9月25日、10月25日、11月25日,在极乐村银耳工厂化生产专业房内进行,以随机取样的市售菌种。12 试验方法 于专业房内作业道两旁用50赫千瓦时频率,分别装置60W普通灯光、40W、双40W萤光灯(为双向装置)三种类型,在银耳子实体迅速增长期24小时辐射15天。其中普通灯光和双40W萤光灯为室内固定点;…  相似文献   

10.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又名橙黄银耳、黄金银耳、黄木耳、金木耳、黄耳、脑状银耳、脑耳、胶耳等,是一种野生珍贵稀有,家种高产稳产的食、药兼用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银耳制种分离方法上,强调“专一性”。也就是:银耳菌丝和羽毛状耳友菌丝(又称香灰菌丝)的专一性。分离时,必须在同一耳木或同一袋木屑培养基上,分别获得银耳纯菌丝(包括酵母状分生孢子)和耳友菌丝进行合交,而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耳木或不同木屑...  相似文献   

12.
银耳玉枣罐头的加工严泽湘(湖北省江陵科研所食用菌开发中心434100)银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酸性异多糖等化合物,不仅能滋补身体,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历代医学家都公认,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律、止咳、降火、润肠、养胃,补气、活血、强心...  相似文献   

13.
在银耳栽培过程中,不同菌龄的银耳菌种(栽培种),不同的栽培基质、培养温度,不同的菌种搅拌时间等,对栽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以在温度20~23℃条件下培养的不同菌龄的银耳栽培种,在常规基质中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银耳酸奶的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耳亦你白木耳,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冰糖银耳是我国传统的药膳,有清热消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中益气、安神健脑等功效。酸奶是本地区传统的奶制品,能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健胃的保健型活菌饮料。在常规酸奶中配以冰糖银耳制成的酸奶,是一种新型保健饮品、现将其研制方法介绍如下:1 工艺流程 干银耳→检选→浸泡→预煮→磨浆→过滤→配料→消毒→冷却→袋种→分装→发酵→冷藏→检验→成品→包装2 操作要点2.1 酸奶发酵剂的制备 母发酵剂的制备(试管活化)→中间发酵剂制备(250mL三角瓶扩大)→工作(生产)发…  相似文献   

15.
银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菇菌、绿色食品。也是广大菇农经济收入的1个主要项目.由于银耳生物学特性与其他菇类不同。是由2种菌丝(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混合结构的。而这2种菌丝对温度要求不同。且生长周期较短。在管理上稍有一个环节疏忽失误或受恶劣天气侵袭.都会造成不出耳或欠产。因此菇农就有“银耳栽培无常胜将军”的说法.意思是生产失败在所难免.而且原因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蕈菌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中国领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许多不同种类蕈菌生长的大本营。至2004年,可进行人工驯化的蕈菌有95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已获得人工栽培成功。中国被誉为是多种热销蕈菌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如黑木耳(公元600年)、金针菇(公元800—900年)、香菇(公元1000-1100年)、草菇(公元1700年)、银耳(公元1800年)等。在20世纪以前,双孢蘑菇是唯一一种不是由中国率先人工栽培的主要蕈菌种类。  相似文献   

17.
3银耳的产地、产量、销路和贸易状况 3.1概述野生银耳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很早就有记述,如晚清时期《农学报》1903(光绪二十九年)第227册《鄂省西北部农业视察记》中记述:“由沙市至襄阳…荆州除北面一小部分外,四面皆山…白木耳产此山中……由三官殿经均州至郧阳……其房山只奥,则有菌类白木耳、  相似文献   

18.
1银耳纯菌丝分离操作技术 单独分离银耳纯菌丝和香灰菌丝,然后进行交合培养的母种,具有适应性好、抗逆力强、朵形美、产量高而稳的优点。可以利用两种菌丝的不同耐旱力,制定银耳纯菌丝分离方法:将新鲜银耳分离材料的基质,通过干燥器逼干,使不耐旱的香灰菌丝先行枯死,进而分离获得耐旱存活的银耳纯菌丝(图1)。  相似文献   

19.
银耳菌种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病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汉文 《食用菌》2000,22(3):36-37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分析认为银耳栽培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栽培者管理技术上的失误,以及菌种质量的优劣。为此,本所就银耳菌种除了杂菌污染和虫害侵袭之外,针对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的病害作了一些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态特征与病理剖析 银耳菌种是一个混合菌丝体结构。即由银耳菌丝和一种称为“耳友菌”或称“伴生菌”的香灰菌丝构成的一个组合体系。这两种菌丝在生理生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银耳菌丝是白色,耳友菌丝前期白色逐渐转为黑色。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耳菌丝能直接利用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我县银耳生产是从1978年学习推广三明真菌研究所瓶栽银耳技术开始的。目前全县有一万三千多户栽培银耳,占总农户六分之一。去年全县总产超过二千吨,产值达二千万元,被称为我国新兴的“银耳之乡”。银耳生产的发展,对菌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从数量上要求满足,而且在单产与品质方面也要求更高。1981年春,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到银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