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王家季  刘振国 《食用菌》1995,17(3):10-10
平菇CCEF89是我研究所1990年从国外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几年试验和推广表明,该菌株的抗杂菌特性、菇的质量和产量均名列前茅。目前该品种已遍布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十几个省市。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平菇CCEF2004是我所1992年从法国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获得的一个优良平菇菌株。两年多的试验表明,它具有抗杂菌能力强,发菌速度快,耐料大含水量,出菇转潮快,菇质鲜嫩,孢子量少,产量高等优点,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齐,气生菌丝生长较旺盛。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菌盖直  相似文献   

3.
徐晖  梁瑞玲 《食用菌》2000,22(4):16-17
平菇CCEF99菌株是我所1996年驯化选育的一个优良菌株。现已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地推广种植。该品种在转潮、出菇量、商品特性等方面均被广大菇农接受、认可。其推广种植量有超越我所CCEF89菌株的趋势,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 平菇CCEF99 菌株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子实体丛生,丛个体数9~18个,菌柄侧生或偏生,菌盖扇形,边缘圆正,菌盖直径 5~9cm,厚 1.0~1.5cm,柄长1~4cm,直径1.5~2.2cm。子实体颜色与生长温度有关,8~15℃子实体灰色,15…  相似文献   

4.
霍奕  石国昌 《食用菌》1992,14(6):5-6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平菇单孢杂交育种的研究报道,其中大多是采用平板稀释涂布孢子悬液法分离单孢,并且依据锁状联合的有无来判断是否是单核菌丝,这种分离和检测方法很有可能会将多孢菌落误认为单孢菌落.平菇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四极性类型.用上述方法获得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时,就会出现种质不纯的严重问题.引起菌种退化,本实验通过一种简便的挑选单孢子的方法进行平菇品种间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襄中  夏道平 《食用菌》1996,18(2):9-10
为了减少平菇孢子对栽培者健康的危害,我们自1992年开始,以无孢平菇P_(22)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使之再生出菌落,采用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和电镜扫描,确定为无孢突变菌株。经三年来多批次栽培试验、品比筛选,对选育出的无孢平菇新菌株编号为4-10。现将选育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菇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亲本与异核体的同工酶差异 1.酯酶同工酶的差异:异核体的酯酶同工酶谱有别于其双亲的同工酶谱,各异核体的同工酶谱带均有互补现象。26-11×8-54和13-8×8-54的酶谱出现了杂种新酶带,25-5×8-3的酶谱没有出现新酶带(图1)。  相似文献   

7.
平菇山大1号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平菇“山大 1号”原始菌株的担孢子收集、UV诱变以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菌能力测试研究 ,从 45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了 2株很有潜力的菌株。 6号菌株株形美观 ,抗杂菌能力强、转潮快 ,生物学效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约 3 4.3 %,达 177.1%;3号菌株表现为无孢突变 ,为平菇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外线诱变育种已成为食用菌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试验旨在研究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长速、生长势和细胞内含物变化的影响,为食用菌紫外线诱变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无孢5号,本校分离。平板培养基为综合马铃薯汁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8,硫酸镁1.5g,维生素B_1 1片,水1000ml,pH值自然。接种后将平板置恒温箱25℃下培养。 (二)照射剂量与方法 试验设1′30″、2′、3′、5′和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用18×90mm培养皿平板培养菌丝,每个平板中央接入8mm的菌丝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5种育种技术在平菇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是获得遗传标记菌株的常规方法之一,最近国外报导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平菇原生质体缺陷型突变体的融合,并获得了种间和种内的融合子。为了进行食用菌的细胞融合,我们首先对平菇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灯照射诱变,希望获得营养缺陷型标记菌株。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plf,佛罗里达平菇。引自南京林业化学研究所。 (二)方法: 1.孢子经Tween80分散处理后制成悬液。将制好的孢子悬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同时用15w紫外灯照射,距高30cm,被紫外线诱变的孢子于液体基本培养基中进行避光振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平菇(农平8l号)孢子,培养孢子获得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育4个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子实体颜色及形态特征都有变化。诱变的菌株生长速度普遍快于对照菌株,诱变的菌株生长势普遍好于对照菌株,诱变后各菌株生长发育比对照都快,其中1号生长最快。出菇结果表明各诱变菌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快,出菇早,1号比对照提前12 d,其中以1号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平菇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采用杂交方法进行平菇育种的研究,通过单核菌丝的特性观察,配对杂交,拮抗试验,同工酶分析,出菇试验和品比试验,筛选出了2个高温型的高产杂交组合13—8×8—54和26—11×8—54。在品比试验中,13—8×8—54的生物转化率为107.2%,单产比优势亲本和对照增产22.6%;26—11×8—54单的生物转化率为103.2%,单产比优势亲本和时照分别增产24.0%和17.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这是选育平菇新品种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蔬菜生产上多应用杂种一代优势,但茄果类蔬菜靠人工去雄获得一代杂交种子成本较高。本试验试图应用化学诱变剂诱导辣椒遗传性状发生变异,以获得辣椒新品种。1 材料与方法1991年3月用0.2%秋水仙碱水溶液浸泡华椒17(1990年从武汉市蔬菜种子公司购进)种子40粒,至种了萌发两天后用清水洗净播种。播后仅长出两株幼苗,其中一株在移钵过程中死去。剩下一株幼苗生长极缓慢,5月中旬苗高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夏季平菇生产对高温型抗病菌种的需求,研究选择平菇菌株科佳1号和江都71作为亲本进行高温型平菇的新品种选育。采用单单杂交的方式,将2亲本菌株孢子两两配对杂交,共获得154个组合,其中22个可亲和组合;高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组合可在33℃以上出菇;结合不同温度菌丝生长速度、酶活力和抗木霉特性,确定了2个耐高温抗病的平菇新品种PZ1和PZ7,并进行亲缘关系鉴定。选育出具有抗霉菌等杂菌污染、优质、高产的高温型平菇菌种,降低了平菇在夏季高温时期的生产风险,提高了夏季平菇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蔬菜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国内外研究动态我国是当前世界上拥有返地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因而,具备了研究空间诱变育种的优势。从1987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七次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及昆虫样品等搭载试验。开展了农作物,抗生素及酶制剂菌种和家蚕等诱变育种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讨了...  相似文献   

18.
以杏鲍菇"杏大"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方法对诱变时间、诱变距离及孢子浓度进行筛选;采用生长速率、荧光显微、菌落特性观察及杂交组合子的出菇状态来评价杂交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紫外诱变组合为孢子浓度100倍、照射时间45 s、垂直高度45 cm。诱变后亲本单菌落杂交形成10个杂交组合,其中杂交组合TX6菌丝生长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的生长速率(P<0.05);出菇培养后TX6、TX8和TX10组合均出菇,菇体表现为耳片状,部分化菌柄,耳片背面未见菌褶。这3个杂交组合可以作为杂交新组合进一步进行出菇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平菇和香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菇和香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简报李成一,王秉峰,卢洪英,路等学(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兰州730000)平菇、香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类,其异核双核体菌丝(简称异核体)均具“锁状联合(Clampcormection)”结构。异核体菌丝经酶解后...  相似文献   

20.
蔬菜航天诱变育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蔬菜航天诱变育种的初步探讨邓立平(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哈尔滨)太空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开始进人跨越天疆的万里长征。升入蓝天的生物卫星,拉开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序幕,随着返地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