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在摸清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嘉兴市秀洲、嘉善、平湖县(市、区)2009年项目(面积4015.6 hm2)实施了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翻耕加深耕作层、调整土壤酸度、改善农田排灌等技术措施。2年后对该项目进行地力培育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由二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60~0.80)提高到一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80以上)的面积占65.89%,未达到一等田的地力综合指数也提高0.04~0.10。文章分析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嘉兴市高标准农田的地力建设目标应为一等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华市标准农田耕层土壤抽样调查分析,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运用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对金华市标准农田进行分等定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金华市标准农田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阳市标准农田地力培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升,试点标准农田地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7556%的试点标准农田由二等田提升到一等田,2444%的标准农田为二等三级田。同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等也日渐完善。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项目涉及面广、农民接受能力差等原因,提升效果与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由于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导致部分已建标准农田没有达到预期的吨粮田标准。为确保粮食安全,浙江省农业部门组织力量对已建标准农田开展全面的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文章提出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开发了“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地力评价与统计分析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一等、二等、三等标准农田分别占33.2%,60.7%,6.1%,通过实地检验,评价结果符合生产实际。该项研究可为今后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淮安市淮阴区耕地地力现状,包括高产稳产农田数量、现状和中低产田土壤的基本情况等,阐述了标准粮田建设目的与任务,并从总体目标、总体规划布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规划与标准粮田建设、节水灌溉与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与标准粮田建设等方面提出标准粮田建设规划与措施,以期为提高淮阴区耕地地力水平,促进标准粮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2年对诸暨市山下湖镇西泌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通过与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数据比较,分析农田地力变化,指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建设标准农田后造成部分农田耕作层破坏、肥力低的情况,通过对秀洲区标准农田现状调查和92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将全区标准农田地力分为四等,并分等级提出了培肥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3年底,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标准农田地力调查试点县,标准农田类型主要为多年种植、平整后种植、旱改水与围垦后种植四种类型。在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机械化作业,经推土机推压,土壤被压实,因此,平整后种植、旱改水类型不同程度存在着耕作层的改变或破坏。为全面了解我县标准农田地力现状,我们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旨在及时提出培肥改良技术措施,以期有效指导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标准农田分3等5级,2008年平湖市标准农田以1等田和2等田为主,2等田占53.4%。2010年,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培育示范,通过3年的实施,地力培育取得较好效果,大部分取样点地力水平上升了1个级别。现以平湖为样本,就杭嘉湖平原地区标准农田地力培育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青田县标准农田地力现状,我县从2008年3月开始,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监测及分等定级调查。调查主要内容有标准农田类型、土壤养分、耕作层厚度、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产量水平等指标。并建立标准农田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地力分等定级,为标准农田利用、保护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要求,2008年开始对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标准农田的地力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了全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结果表明:全镇标准农田地力状况总体不高,相当一部分农田急需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熟化耕作层浅薄、主要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该区域农田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乐清市虹桥镇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虹桥镇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和62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将标准农田地力定为一、二、三等,并提出了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参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诸暨市规划建设的21 339.7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地力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地力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冯忠平  王仪春  王旭阳  王云华  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87-12587,12606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摸清湖州市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状况。根据综合地力指数,将标准农田评定为三等六级。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酸化趋势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但是缺磷钾面积所占比例依然很高。通过调查评价,湖州市标准农田质量以一等和二等田为主,分别占46.6%和53.0%,总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乐清市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通过对乐清市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和88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将全市标准农田地力定为二、三、四等,并提出了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推动农田地力建设?如何实现农田地力建设的生态补偿?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耕地质量下降的现状,指出了加强土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以美国、英国、韩国为例,分析和总结国外土壤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田地力建设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地力补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嫩江市始终把地力提升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核心建设内容,2019年以来,已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实施地力提升工程27万亩.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标准农田16项土壤指标的分析汇总,将标准农田分成三等六级,初步了解了全区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并针对建成标准农田存在作物生长的障碍现象,提出了秸秆粉碎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翻耕和种植绿肥等地力培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力培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是普遍采用的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设计施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等处理进行试验,以期找到适合当地的综合地力培肥方法,为农民高产稳产管理和农田高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