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现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649个,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科研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事业性质将逐步弱化,企业化将是改革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果.面对改革的挑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种业这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传统产业,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发展与推广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俊国 《种子》2006,25(7):104-106
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发展我国现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649所,其中涉及种植业的单位326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江苏省的徐州、淮安、盐城、扬州等农业科研单位都经历于科研体制改革的热潮中,随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事业性质将逐步弱化,企业化将是改革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果。面对改革的挑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淮安市农科院近期成立种业公司———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在淮安市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种业发展使命。1.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现状1.1.1发展起步晚淮安市农科院是百年老所,主要经历于…  相似文献   

3.
1 加入WTO,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中国种业所处的位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面临的挑战 1.1.1 面临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的挑战。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由于隶属于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管理机制有了长足进步,然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做为农业科研推广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地农业、特别是种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青岛市种子行业发展的视角,以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为例,从人才、品种科研成果、优势品牌效应、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对促进当地种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经纬  贺梅  俊恒 《种子科技》2001,19(5):267-26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业科研单位将由国家统包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直接面向市场的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这些单位除争取到部分课题攻关经费外 ,今后则主要从自己育成的新品种中创造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争取到更多的经济来源 ,许多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已经提出或创办起自己的种子经营实体。据笔者观察 ,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种子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提出几点看法与同人商榷。1 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种子公司存在的问题1.1 思想观念陈腐 ,工作方法简单。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除高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种业新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给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质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后劲强、效益好的科技型种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笔者结合河南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种业公司的多年实践,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其发挥的作用,以供从事种业发展的同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给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种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的科技型种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笔者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种业公司的多年运作实践,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其发挥的作用,以供从事种业发展的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逐步向世界开放,面临国内外具有资本、技术、经营明显优势种子集团的严峻挑战。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如何生存、发展、壮大,已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研院所,没有资金积累,开发能力薄弱。在良种繁殖、种子生产加工、市场  相似文献   

10.
基层农科所是一支有贡献的科研力量,但与所处社会地位和回报很不相称.科研人员对生存现状和改革困境表达了太多的困惑与忧虑.基层农科所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重复,条块分割,改革是肯定的.但要全国统筹安排,把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摆在一起,打破行政界限,按生态区域规划,重新配置和调整农业科研布局,重点建设和加强对区域农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农科所(中心),逐步向企业化转制或进入企业.  相似文献   

11.
戴晋 《中国种业》2017,(9):19-22
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形势,以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地级市农业科研院所新时期下的发展背景,阐述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三五”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为促进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新品种选育、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农业发展、新品种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安麦11组合配置、株系选育、农艺性状、栽培技术、产量表现及品种推广转化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加入WTO,给科研育种单位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种子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使种子生产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创名牌,建网络,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从而建立起一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科技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蔚承祥  孔怡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20-525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居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网络构架中的末端,又置身于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的前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对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社会公益性地位认识的不统一,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从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所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公益性程度高的农业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服务以及对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等方面,阐述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形势,以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地级市农业科研院所新时期下的发展背景,阐述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三五"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为促进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种子市场的完全放开,地市级农科所相继依法成立种子公司,以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国外的种子公司将相继涌入,地市级农科所的种子经营刚刚起步,又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1农业科研院所种子经营的优势1.1拥有经营自主权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种子经营主要是以县级以上种子经营单位为主,农科所不能搞种子经营;在双轨制期间农科所也只是种子经营的副渠道;《种子法》二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科研单位、学校等依法经营农作物良种,农科所拥有了与国有公司一样的种…  相似文献   

17.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给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质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的科技型种业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结合河南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农业科技实业公司的多年实践,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其发挥的作用,以供从事种子产业的同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参与种业竞争的形势与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育种单位增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及自身体制弊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内外种业集团的兼并重组,是应确立的长远发展战略,借此融入国内外一流种业集团。在当前应通过夯实基础、加快创新,特别是实施品种创新战略,提升核心的竞争力,为参与兼并重组创造条件,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邱艳  丁晓松 《种子世界》2010,(11):I0001-I0001
<正>继2009年之后,2010年9月14日第十八届北京种子大会上第二次举办农作物品种转让拍卖会。会上有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品种成交,出让品种的单位既有国家级、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也有从事育种的种子企业。拍卖的形式,更加有效地实现了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种业新政下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育种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钦 《种子科技》2012,30(2):3-4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为出发点,研究了农业科研单位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了种业新政下农业科研单位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就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在新政下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保持商业化育种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