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6种不同复种方式的生产力、能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种方式生产力和效益不同。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多花黑走草-水稻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最好,是值得推广的高效农牧结合型复种方式;其次为小麦-水稻复种方式,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较小麦-水稻复种方式的稍差,但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冷季型和暖季型牧草,是适舍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草-草”型复种方式;小麦-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和黑麦-水稻3种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3.
4.
5.
利用复播技术选择一些冷季型草种播在暖季型草坪上,形成一块暂时性冷季型草坪,在翌年暖季型草返青时,使冷、暖季型草平稳过渡衔接,从而达到草坪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试验采用在马尼拉草坪上复种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绿宝石和博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绿宝石表现性状比博士强,较适宜于郑州地区气候及土壤条件,另一方面总结冷、暖季型草复播技术,并对该项技术在黄淮地区广泛推广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设施番茄是目前中国番茄生产的主要形式,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授粉问题是影响设施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2016-2017年两年间,通过实地考察、用户填表和座谈会3种方式调查了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设施番茄不同授粉方式的生产成本与产出效益,结合文献分析,针对设施番茄的不同授粉方式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提出不同授粉方式的应用建议,供科研工作者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复种方式对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于2009—2011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复种方式,即肥(紫云英)-稻-稻(ZDD)、油(油菜)-稻-稻(YDD)和闲(冬闲)-稻-稻(XDD)3个处理,副区为施用化学氮肥和不施氮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田不同复种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施氮区产量均以ZDD最高,2010年比XDD高237.2 kg/hm2,2011年比YDD高331.5 kg/hm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氮区2年均呈ZDD>YDD>XDD,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积累总量ZD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区增幅为13.5%~21.7%,无肥区增幅为57.9%~94.6%。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积累总量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达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旱作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新铺膜种植大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 592.7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88.64%;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留膜免耕种植次之,为2 256.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4.16%;平膜种植的折合产量为1 708.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24.3%。全膜双垄沟播新铺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保墒蓄水能力,可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周边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比较了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三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和高油4515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1.75 t/hm2和10.84 t/hm2,较对照分别降低1.6%和7.2%;其秸秆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23.90%和27.03%,较对照提高13.2%和10.1%;其籽粒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39.04%和22.61%,而对照没有籽粒产量.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技术,可以实现抢农时、提高营养品质的效果,但应用该项技术一定要注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10.
11.
多元多熟种植制度复种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90年代种植制度变革的新特点,分析了间套作、复种及复种指数的意义,讨论了区别间套作的共生期标准、作物标准熟期与熟数系数以及面积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多样化的多元多熟种植条件下复种指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生态产品的三大特性(产品外部性、公共产品及生态资本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科学认识复种、科学提升复种潜力对于“藏粮于地”战略实施、解决耕地“要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业土地系统视角,对耕地复种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科学发展复种内涵,并对耕地复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结果】传统复种定义只针对单一固定年份的研究,而复种系统可以描述多年不同种植方式和休耕策略是如何结合的,是一种长期性、稳定性、周期性出现的耕地集约化利用方式,与现实种植制度特征吻合。复种系统遥感制图、从复种系统角度宏观尺度上科学挖掘复种潜力并进行潜力提升及综合效益评价,将是复种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结论】复种系统研究将提供耕地集约化评价的新视角,可服务于深入理解复种现状和科学挖掘复种潜力,为“藏粮于地”战略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4):86-89
试验以‘翘头青’‘新翘头青’萝卜为试材,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播种期对复种萝卜产量、经济效益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高海拔地区复种萝卜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当播种期在6月30日~7月23日时,萝卜的产量及品质随着播种时间的延后而升高,7月23日播种的萝卜各项指标达到最优.表明高海拔地区秋冬萝卜复种的适宜时期为7月中下旬,且‘新翘头青’更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河西绿洲灌区的7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CFX-2开放式呼吸测定系统进行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结果】7类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单作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单作玉米玉米间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春小麦复种冬油菜春小麦复种冬小麦春小麦复种春油菜春油菜复种马铃薯,且不同处理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单作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最强,春油菜复种马铃薯最小,且单作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为春油菜复种马铃薯的4.6倍.间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带土壤呼吸速率较相应的单作分别降低20.9%和26.3%.【结论】7种种植模式中,单作玉米潜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春油菜复种马铃薯最有利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而间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配置作物的土壤呼吸速率强度. 相似文献
17.
根系分泌物在不同播种模式中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在不同浓度、不同组合方式下对单播和混播作物根干重和芽干重造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鹰咀豆根分泌物苯甲醛是一种自毒型化感物质,小麦根分泌物间甲酚和玉米根分泌物邻苯二甲酸是他感型化感物质。间甲酚和苯甲醛组成的混合溶液,以及由3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对小麦、玉米、鹰咀豆根干重无明显的累加化感作用,但对芽干重具有累加化感作用。与单作相比混播能够弱化高浓度化感物质的负效应,同时可以减小化感物质对芽干重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华北平原不同粮作模式下作物水分利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的研究方法,对在华北地区通过种植模式调整实现农业节水的潜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比较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季和周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量平衡方程,获得如下结论:1)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常规模式(对照)具有显著产量优势,但水分利用率较低,对地下水消耗较大,不利于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与对照相比,春玉米一熟模式可以实现最小灌溉或者零灌溉,充分利用自然降雨的同时,还有助于地下水的恢复,但周年产量降低较多(降低41%),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求,该模式不适宜在当前推广;3)与对照相比,两年三熟模式3年总灌溉量降低48%,产量降低11%,节水效果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该模式进一步完善后可适当推广.本研究结果为在华北平原地区兼顾粮食安全基础上拓展节水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