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草业学报》2014,23(5):61-68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赵莳蒂  钱勇 《青海草业》2011,20(2):28-29,33
研究了放牧对草地植被特征、草地土壤的影响,文章认为放牧改变了草地植被生态特征,进而影响了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群配置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理化性质的改变,过度放牧会加速草地生态演替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世界各地236个点收集的有关放牧与未放牧对照处理下植被种类组成,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根量及土壤营养变化的配套资料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定量地评价生态系统的有关因子对大型草食动物放牧的灵敏度,评价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以经验方法建立的适用于大范围的关系式是否与植物是一动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理论及全球放牧地管理的基本思想相一致?放牧处理后种类组成的变化基本上是该样地的ANP  相似文献   

5.
短时间高强度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灌丛草地类型区作为草地实施放牧和全年禁牧管理后的观测区。以2003年的观察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月份梯度实施禁牧与全年放牧状态下,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和重量的变化对比,辅以气象、土壤因子进行分析,意在找出草地合理的放牧强度,草地适宜的休养生息时间,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结果表明,灌丛草地在实施禁牧措施后草地植被状况有好转。草地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04g/m^2。灌木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15.8kg/hm^2。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植被高度平均提高17cm,植被的群落演替过程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禁牧与放牧管理下典型草地植被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峰市巴林右旗典型草地类型区作为草地实施放牧和全年禁牧管理后的观测区。以2003年的观察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月份梯度实施禁牧与全年放牧状态下,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和重量的变化对比,辅以气象、土壤因子进行分析,意在找出草地合理的放牧强度,草地适宜的休养生息时间,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结果表明,典型草地在实施禁牧措施后草地植被状况有好转。草地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78.1g/m2。植被盖度平均提高8.5%,植被高度平均提高9.6cm,植被的群落演替过程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刘颖  王德利  王旭  巴雷  孙伟 《草业学报》2002,11(2):22-28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实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种群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草地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程度的放牧可增加禾草在群落中的比例,提高牧草质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密度有增大的趋势,植物多样性指数先增高后降低,即中度放牧下多样性指数最大,有利于多样性的维持,多样性增加又增强草地对放牧的缓冲力。植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cattle grazing to longer-term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herbage production following fire in sagebrush steppe. This study evaluated vegetation response to cattle grazing over 7 yr (2007–2013) on burned Wyoming big sagebrush (Artemisia tridentata ssp. wyomingensis [Beetle & Young] Welsh) steppe in eastern Oregon. Treatments, replicated four times and appli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included no grazing on burned (nonuse) and unburned (control) sagebrush steppe; and cattle grazing at low (low), moderate (moderate), and high (high) stocking on burned sagebrush steppe. Vegetation dynamics were evaluated by quantifying herbaceous (canopy and basal cover, density, production, reproductive shoot weight) and shrub (canopy cover, density) response variables. Aside from basal cover, herbaceous canopy cover,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were not different among low, moderate, and nonuse treatments. Perennial bunchgrass basal cover was about 25% lower in the low and moderate treatments than the nonuse. Production, reproductive stem weight, and perennial grass basal cover were greater in the low, moderate, and nonuse treatments than the control. The high treatment had lower perennial bunchgrass cover (canopy and basal) and production than other grazed and nonuse treatments. Bunchgrass density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high treatment, not differing from other treatments, and reproductive effort was comparable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ese areas are potentially recoverable by reducing stocking. Cover and production of Bromus tectorum L. (cheatgrass)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grazed and nonuse treatments, though all were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Cover and density of A.t. spp. wyomingensis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burned grazed and nonuse treatments and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We concluded that light to moderate stocking rates are compatible to sustainable grazing of burned sagebrush steppe rangelands.  相似文献   

12.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草本层片结构组成与群落演替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人工固沙区草本植物带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代以前的固沙植被区已进入演替的亚顶极群落,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值均达相对最大,优势度最低,草配支片的种类组成以小画眉草和雾冰黎为主,伴生虫实、虑尾草和狗尾草等的一年生草本。固沙区受到扰动后因其固沙年限和干扰程度的不同,群落将在原基础上开始其初始状态不同而终局相同的演替历程。  相似文献   

13.
草海水生植被演替系列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保庆  王刚 《草业学报》1998,7(2):23-3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草海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并以分类结果为基础,计测了典型群落的群落位,用来探讨植物群落在水分梯度上的渐变过程。结果表明,草海湖相植物系列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替代性,群落带状分布十分明显;水生群落多为单优势种群落,组分种少,结构简单;内源性富氧化是水生群落演替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活动对湖区景观格局和植物种群动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暖季限时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种不同时间的限时放牧与自由放牧条件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群落多样性及产草量之间比较研究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限时放牧对草地植被有明显的影响,其中5h限时放牧区的草地植被高度、盖度、多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产草量均高于6h限时放牧区、7h限时放牧区和自由放牧区.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选择放牧区和禁牧区两种生境研究植被生物量、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及多样性,旨在探讨放牧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动物的影响,为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降低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2)放牧使草地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3)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与植被地上生物量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放牧对内蒙古草原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荒漠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生针茅的高度和密度在全天放牧区最高,盖度在对照区最高;无芒隐子草高度在对照区最高,盖度和密度在夜间放牧区最高;赖草的高度和密度在白天放牧区较高,盖度在对照区最高;夜间放牧区的地上生物量在7、8、9月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连续三个放牧季的放牧,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2003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2004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②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且草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物量与放牧强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0~30 cm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强度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③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7.23头/hm2。  相似文献   

18.
季节性放牧对甘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南玛曲县选取典型的季节性放牧和围封样地,从植被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来评估季节性放牧对草地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围封样地相比,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盖度由90.5%降至79.1%,植被高度显著降低了44.1%,密度显著降低了49.5%(P<0.05)。季节性放牧减少了优质牧草的数量,增加了毒草的数量;同样减少了一年生、两年生草本的数量,增加了半灌木的分布。季节性放牧提高了高寒草地植被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与围封相比,季节性放牧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28.3%,而全氮含量显著升高了27.5%(P<0.05)。本研究将有助于准确认识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影响,为甘南地区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放牧密度对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1,他引:37  
呼伦贝尔天然草原在不同放牧半径条件下的草原植被演替特征,包括植被组成、群落主要植物的优势度、植被演替度、植被高度、盖度以及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变化关系等。结果分析表明:呼伦贝尔草原放牧密度的差异将导致植被组成中的减少种、增加种与侵入种比例呈有规律改变,特别是随放牧密度的增大,侵入种比例急剧开始升高;同时草原植被中优势种比例下降,而且植被演替度减小,植被生产力下降。应用植被生态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称多地区高寒草甸在重度放牧处理下矮嵩草的高度与其它处理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放牧强度对毒草类植被高度影响不显著。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盖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矮嵩草经放牧处理盖度有明显减少,重度放牧可降低植被总盖度,其它处理影响不显著。重度与中度放牧可使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