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口角疳”是以骆驼口角粘膜发生溃烂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时溃烂灶蔓延至颊部,则患畜无法采食、饮水,最后消瘦而死或被淘汰。据临床观察,本病不论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易感动物等方面都有其典型特征,且发病率高,流行广,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疫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俗名“口疮”、“蹄癀”,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它能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哺乳家畜,亦能感染野牛、鹿、羚羊、骆驼等野生动物,还能传染给人,是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人畜共患病。病的特征和症状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严重时口腔会有条状黏液流出,目前对患病牲畜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使用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进行积极防制。  相似文献   

3.
小反刍兽疫(PPR)是偶尔感染牛、水牛和骆驼,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以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溃烂,胃炎,肺炎为特征。本文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消息报道     
(一) 甘肃黄牛“脱尾疳”——泰勒锥虫病原的发现甘肃省兽医总站杜志铭、施龄、薛玉平;天水地区畜牧站董征菊;西和县畜牧站赵尚文;成县畜牧站辛奋勇等同志对我省陇南地区黄牛“脱尾疳”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验室补体结合反应、虫体量度、小白鼠接种和马类动物感染等工作,初步认为病原为泰勒锥虫。特予报道,病原诊断报告因限于本期篇幅未登,以后刊出。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一、流行情况乌拉特后旗是我国主要养驼地区之一。俗称“骆驼脓肿病”已在该旗断续流行二十多年,其病原始终未定。 1964年和1977年,该地区发生过二次“骆驼脓肿病”,1984年再次发生。首先发病的是一峰成年大驼,逐渐感染羔驼以及其它年龄的骆驼。成驼的发病率为50%,致死率为2.5%;羔驼的发病率为80%,致死率为9%。气侯干燥、闷热、草场贫乏、骆驼本身膘情差等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 2007年12月上旬,安阳县某羊场一窝尚在哺乳的羔羊表现精神不振,饲养员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中5只羔羊唇部、口角、鼻、眼睑的皮肤上有散在的小红斑,并很快形成丘疹和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和脓疱,其中1只羔羊口唇溃烂严重.  相似文献   

7.
素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远在唐虞以前,居住在今蒙古、新疆和中亚细亚一带的游牧部族就已把野生骆驼作为“奇畜”驯养起来,随畜牧而转移。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骆驼不仅大量繁殖饲养,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军事。特别是到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殖技术》2006,(2):47-47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  相似文献   

9.
猎杀骆驼     
<正>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说:“你答对了。”点评:制定目标并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兽的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流行后较易从1种动物传染给其他动物。一般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急性心肌炎、出血性肠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海狸鼠“疳尾”病诊治1993年12月8日,兰州市某养殖专业户的一对海狸鼠所生的6只(5母,1公)20日龄小海狸鼠,先后全部发生由尾尖部一节节坏死,脱落的“疳尾”病。精神沉郁,饮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体温375—379℃,尾端红肿,坏死继之结痂脱落。...  相似文献   

12.
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民间把此病称为“回旋病”、“转圈疯”、“转场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肠内的多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在牛、羊、骆驼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牛、羊发病较多,偶发于骆驼、猪、马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极少感染于人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盱眙县仇集、古桑等乡的山羊曾发生以“烂嘴”为特征的传染病 ,俗称“羊口疮”。该病传染快、羔羊病死率较高。根据典型症状及流行情况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脓疱 ,现报告如下。临床症状 :病羊口角或上唇病初出现小结节 ,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 ,脓疱破溃后成棕黑色疣状硬痂。严重病例亦见于唇口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少数病例患有严重眼炎 ,个别病例口腔发出腐臭味 ,舌苔黄染 ,流黄涎 ,舌体肿大溃烂 ,采食困难。病程 1周左右 ,羔羊多因饥饿虚脱衰竭或继发感染、肺炎等病而死亡。防治措施 :首先停止放牧 ,采取舍饲并辅以精料饲喂 ,…  相似文献   

14.
骆驼“油脖子病”是阿拉善盟骆驼的疑难病之一。因本病在颈部皮肤发病,患部有油性渗出物,故俗称为“油脖子病”。长期以来没有搞清病原而未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我们于87年春对该病病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民间把此病称为“回旋病”、“转圈疯”、“转场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肠内的多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在牛、羊、骆驼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牛、羊发病较多,偶发于骆驼、猪、马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极少感染于人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国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和甘肃常发生一种骆驼身体各部严重化脓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骆驼“脓疱病”。1978—1983年笔者在阿克塞对本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部检、病原和免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多为慢性。患病骆驼体表或内脏均可出现脓疱。内脏出  相似文献   

17.
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民间把此病称为“同旋病”、“转圈疯”、“转场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肠内的多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在牛、羊、骆驼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牛、羊发病较多,偶发于骆驼、猪、马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18.
自 1999年秋末冬初 ,在我旗超格图呼热苏木的部分骆驼发生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当地牧民称“骆驼咳嗽”,蒙古族称“骆驼查查拉格额布青”,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1999年 11~ 12月 ,超格图呼热苏木三道湖嘎查张××、陶××、巴××等 8群骆驼中发生了骆驼咳嗽病 ,据不完全统计 ,该 8群骆驼共饲养 358峰 ,发病98峰 ,发病率 13.4 % ,死亡、淘汰各 1峰 ,死淘率占0 .6 %。2 临床症状多数骆驼体温升高达 4 0℃以上 ,病驼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咳嗽 ,有浆液或粘液性鼻液。呼吸 2 6次 / min,心率 4 0次 / min。病情严重者 ,食…  相似文献   

19.
1991年6月中旬本场的一幢鸡舍中饲养的伊莎父母代育成鸡9480只.83日龄开始到92日龄,死鸡逐渐增多,每天最少8只,最多26只,10天中平均每天死鸡18只. 症状:病鸡消瘦,缩头呆立,尾巴下拖.食欲大减,拉黄白色稀便.有的病鸡开始眼肿,以后越来越肿,象“金鱼眼睛”.有的病鸡上下眼睑完全粘合在一起,不能视物.扒开眼睑,眼睑内有乳白色的液体分泌物或干酷样的分泌物.绝大多数的鸡只是一侧眼被报害.只有极少数的鸡两侧眼被权害.病鸡的口角有一个个紫黑色大小不一的痂块,有的病鸡整个口角都溃烂了.病鸡的上下眼睑、脚、趾,有一个个紫黑色的疣状隆凸物.有的疣状隆凸物把整个眼覆盖.病鸡头部羽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农牧渔业部和畜牧总局的关怀下,在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的主持下,第三次骆驼育种会议于1983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中外驰名的“丝绸之路”要道——敦煌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