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水不成茶,不好水不可与论茶。好茶必定要配好水,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质量。文章通过系统阐述泡茶用水对茶的重要性,讨论古代与现代选择泡茶用水的不同观念并分析对茶汤品质的影响,为消费者选择泡茶用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艺蕴含着无穷的美。在茶艺活动过程中,要使人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必须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俱美。本文从茶人之美、茶叶之美、泡茶用水之美、茶具之美、茶境之美、泡茶技艺之美六个方面对中国茶艺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3.
论泡茶用水     
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泡茶用水都有不同于一般饮用水的要求。不同水质泡茶,会影响茶叶内容物的溶解和释出,从而影响其感官品质特征。本文浅析了水质常规理化项目,如pH值、硬度、金属离子及余氯对茶汤的影响,提出适宜泡茶的水质理化要求,为泡茶、评茶用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叶的色、香、味要靠水来体现,故有“水为茶之母”之说。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没有好水再好的茶都会“黯然失色”。因此如何选择好泡茶的水就成为茶叶品评中的要素之一。1茶叶与水的关系在历代古茶书中,有不少篇章和专著论及茶与水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口用之不可少者,品周有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明代许次纾…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茶叶的色、香、味品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冲泡而释放出来的。"龙井茶,虎跑水",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冲泡用水、用具及其泡制方法对冲泡茶汤的风味品质有显著影响,历史上紫砂壶和瓷碗等茶用器皿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传统茶叶的冲泡。从已有的研究和日常生活经验分析,不同材质的泡茶器皿冲泡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对茶汁风味品质和卫生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玻璃、塑料、陶器、瓷器、不锈钢、纸质等不同材质的茶用冲泡用具被不断开发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类不同材料和涂层的纳米陶瓷杯不断被开发出来,但其泡茶效果及其安全性问题并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收集了市场上一些典型的特殊陶瓷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对了解市场上  相似文献   

6.
泡出一杯好茶是不容易的,需一择茶、二择水、三择具、四择法。择水对茶叶冲泡关系更大,选用好水泡茶,才能显出茶的色香味。自古以来,泡茶很重视水的选择。王安石诗句:“水甘茶串香”,说明了好水泡茶,茶味才会香醇甘美。我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选择慢慢流出的山泉,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我国有许多名泉,都以宜于泡茶而著称。扬子江中南儒水,深居长江中心盘涡险处,唐代刘伯刍把它举为煎茶水…  相似文献   

7.
试论泡茶的用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水对茶的重要性和古人的品茶择水观,并着重讨论泡茶用水的性质和质量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对于茶叶冲泡及品饮中水质的关注持续至今。目前,泡茶用水的研究和选择已从水的来源(如江水、井水)、水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硬度)拓展到水的处理(如纯净水、专用水),水质对于茶叶冲泡的影响也从茶汤的基本品质拓展到冲泡过程中内含物的溶释规律。本文就水的总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及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方法对茶汤风味及内含物溶释、稳定性(如沉淀、转化、变色)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和总结,认为(1)较之于永久性硬水,软水或暂时性硬水更适宜泡茶;(2)高Ca~(2+)、Mg~(2+)水会损害茶汤色泽、滋味;(3)水的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是相互关联的因子,其结果还可致水体本身呈现不同的味觉、气味,对茶汤品质产生直接影响;(4)泉水,尤其是经过水源选择且适口的瓶装矿泉水总体上适宜泡茶,纯净水则为相对安全的泡茶用水,但不足以释放和发挥某些类型茶叶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9.
古代泡茶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水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影响。但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程度一直是困惑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不同类型饮用水对茶汤感官品质及其主要成分的影响,对开展水质影响茶汤品质的基础研究,以及日常用水的选择和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是茶叶色香味品质释放和形成的主要载体,水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优劣。水的选择和处理是日常泡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选择指标和处理方法等并不清晰。本文在科学分析泡茶用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选择标准、处理办法与使用技术,对人们日常科学、健康泡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茶如命,爱水如迷。水是生命之源,茶之介质,也是茶文化主要内涵之一。煮茶、泡茶、饮茶都离不开水,无水则不成茶。所以茶与水如同鱼与水的生命关系,有着直接的天然联系。茶与水的关系、自唐代以来就有很多专著论述和生动的诗词歌赋写照...  相似文献   

12.
针型茶的形态与冲泡方法对冲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淑英  顾志蕾  陈利燕 《茶叶》2001,27(1):44-47
应用不同形态的针型茶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与用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细紧挺直的针型茶比粗短呈弯月形的针型茶冲泡时观赏效果好,针形茶杯泡的观赏性以采用中型玻璃杯(杯高100-110mm),投茶量2.0-2.5克,泡茶水温80℃左右,加水高度为针型茶长度4倍最为适宜;针型茶壶泡的观尝性,以采用圆柱型玻璃壶,投茶量3.0克(壶底直径120mm),泡茶用水70-75℃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丁俊之 《福建茶叶》2010,32(7):52-53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程,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陈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14.
茶是水写的文化,择水是习茶8要素之一。泡茶,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相似文献   

16.
置茶,也称纳茶是指向泡茶器中(茶壶、盖碗或茶杯)装或投入茶叶,这是泡茶的必须步骤,否则成了无米之炊。向泡茶器中投入多少茶叶?以什么方法和艺术表现方式向泡茶器中投入茶叶?既关系到泡茶的品味,也关系到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谨此谈谈笔  相似文献   

17.
5月27~28日,周智修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水火器茶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台湾善濡茶文化讲堂的创始人金春枝女士,从泡茶之水、煮茶之火、容茶之器、载茶之席四个要素出发,在深入细致研渎中国古代茶书茶文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辩证的实验和分析,与大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程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人云亦云",也不主观臆断,认为"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茶的声誉,尤其是日本继欧盟  相似文献   

19.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点》中开头就说:"点茶不一,……"古时,来客请饮茶,先在茶杯里放人茶末二钱,注入少许水,加以搅动,使茶膏像融胶那样有一定浓度和粘度,这叫"调膏",此后才注入煎好的沸水。点,就是把茶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杯中。点茶,犹泡茶。宋·苏轼《送南屏禅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蔡襄《茶录》:"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一边自点茶来吃了。"点茶是泡茶技艺之,与"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质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清晰,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饮用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对影响冲泡茶汤品质的可能水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明确影响茶汤风味品质的主要饮用水质因素,对茶叶品质形成理论和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