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蜜蜂群工蜂会产未受精卵并培育出雄蜂,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无王群中。根据亲属选择理论,工蜂个体应该更愿意培育自己的后代,而不去培育蜂王的后代以及半姐妹的后代。然而工蜂也不愿意其他工蜂繁殖,个体繁殖与群体繁殖也就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2.
蜜蜂性比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按亲属选择理论和性比原理预测 ,工蜂则可能对雌性性别更多地投资 ,这样蜂王和工蜂在决定性比问题上存在矛盾。本试验通过RAPD技术测定蜂王交配次数 ,并利用亲属选择和性比理论 ,研究了蜂群中的性比冲突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工蜂调控蜜蜂性比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工蜂、蜂王幼虫发育初期,体内含有少量的10 - HDA( 仅在普通王浆含量的13 % 以下) ,随日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停止进食后则很快消失。工蜂幼虫体内所含的10 - HDA 数量仅为相同日龄蜂王幼虫的1/8 ~1/5 。工蜂和蜂王幼虫一旦从卵中孵化出来,所吃的食物就不相同。利用幼虫体内10 - HDA 的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有可能判断幼虫的型别、日龄,还有可能判定其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工蜂和蜂王都大约在第9日龄(自卵产下开始计时)体重达到最大,此时蜂王平均体重约为工蜂平均体重的1867倍。蜂王在第7日到第8日龄期间生长特别快。蜂王的干物质、灰分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高,而总糖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低。工蜂、蜂王体内蛋白质的含量有波动现象,粗脂肪在工蜂、蜂王体内的含量及变化反映了蜂王的营养水平比工蜂高。意大利工蜂与蜂王的体重及干物质、灰分、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规律都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的观察,大群里的处女王(工蜂发声的情况较少见)发出"叫声"的情况较普遍.并且在蜂多于脾的处女王群才出现这种情况.脾多蜂少的处女王群未见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7.
8.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苏南老养蜂人时集成,有五十多年的养蜂经验。在一次谈到诱王的问题时说:“介绍蜂王后,有看到箱门口工蜂咬杀。这说明箱中已成两派,有蜂在保卫蜂王,有蜂在刺杀蜂王。王已被围,这时有数十只到数百只蜜蜂咬杀。这是常见到的情况。”这了弄清情况,笔者请时老谈了他所碰到这种咬杀现象的一些情况。问:这种因诱入蜂王而发生咬杀现象的蜂群群势有多大?答:不管群势大小,有时会发生这样咬杀(不是经常会有)。问:发生咬杀时的外界蜜源情况如何?大约发生的季节?答:外界无蜜源时容易发生。问:发生咬杀大约出现在诱王后多少时间?答:诱王后几分钟。问:咬杀… 相似文献
13.
14.
蜂群中蜜蜂的细小动作和行为 ,大多是蜂群的生物学行为 ,如能注意观察 ,利用 ,对于养好蜂是大有裨益的。1、谈谈蜜蜂采粉粉源丰富的时候 ,蜜蜂采粉一般是结队而行。但是在秋季 ,尤其是在中秋之后 ,蜜蜂采粉大多是个别行动。这是由于粉源植物分布比较零散。如皖北平原 ,此时的粉源植物仅有苍耳、草、黄蒿和野苋菜等。它们很分散 ,一小片苍耳或几棵其他粉源植物 ,只能容纳一两只蜜蜂。如果是一片杂生的不同粉源植物有的蜜蜂采这种粉源植物 ,有的采那种粉源植物。由此可见 ,蜜蜂采粉是根据季节和粉源情况 ,而用不同的采集方式。据笔者观察 ,… 相似文献
15.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 ,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 ,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 ,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2 0 0 2年 ,我用王笼向一失王群介绍蜂王时又遇到蜂群不接受新王的情况 :十多天中 ,新王放了三四次都被围攻 ,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将蜂王重新关于王笼中才没被杀。最后一次 ,我把围王蜂团的工蜂全部杀死 ,把蜂王关入王笼重新吊入蜂群 ,后发现王笼上只有部分工蜂对蜂王怀有敌意 ,就把这些工蜂也捉住杀了 ,再把王笼吊回蜂群 ,反反复复三四次 ,当王笼上再没找到对蜂王怀有敌意的工蜂时 ,才把蜂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南宁的许多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养殖场经常出现麻色蜜蜂和黄色蜜蜂混同一起的种群(简称双色群),引起中蜂养殖者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南宁市吴圩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定地养殖中蜂十余年,每年都有少量双色蜂种群出现,为此对双色中华蜜蜂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验证,认为双色蜂不是一个独立品种,是外来黄色蜂种与本地麻色蜂种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