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吴小波 《中国蜂业》2008,59(2):48-48
蜜蜂群工蜂会产未受精卵并培育出雄蜂,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无王群中。根据亲属选择理论,工蜂个体应该更愿意培育自己的后代,而不去培育蜂王的后代以及半姐妹的后代。然而工蜂也不愿意其他工蜂繁殖,个体繁殖与群体繁殖也就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2.
蜜蜂性比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按亲属选择理论和性比原理预测 ,工蜂则可能对雌性性别更多地投资 ,这样蜂王和工蜂在决定性比问题上存在矛盾。本试验通过RAPD技术测定蜂王交配次数 ,并利用亲属选择和性比理论 ,研究了蜂群中的性比冲突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工蜂调控蜜蜂性比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工蜂、蜂王幼虫发育初期,体内含有少量的10 - HDA( 仅在普通王浆含量的13 % 以下) ,随日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停止进食后则很快消失。工蜂幼虫体内所含的10 - HDA 数量仅为相同日龄蜂王幼虫的1/8 ~1/5 。工蜂和蜂王幼虫一旦从卵中孵化出来,所吃的食物就不相同。利用幼虫体内10 - HDA 的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有可能判断幼虫的型别、日龄,还有可能判定其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工蜂和蜂王都大约在第9日龄(自卵产下开始计时)体重达到最大,此时蜂王平均体重约为工蜂平均体重的1867倍。蜂王在第7日到第8日龄期间生长特别快。蜂王的干物质、灰分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高,而总糖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低。工蜂、蜂王体内蛋白质的含量有波动现象,粗脂肪在工蜂、蜂王体内的含量及变化反映了蜂王的营养水平比工蜂高。意大利工蜂与蜂王的体重及干物质、灰分、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规律都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4,55(5):17-18
根据我的观察,大群里的处女王(工蜂发声的情况较少见)发出"叫声"的情况较普遍.并且在蜂多于脾的处女王群才出现这种情况.脾多蜂少的处女王群未见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7.
刘茹馥 《中国蜂业》2006,57(3):31-31
1、加隔王栅隔王栅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在竹片中凿一长孔,孔径以工蜂能进出而蜂王不能出来为宜。收蜂当晚要喂糖水,第2天早上观察蜂群出勤情况,如蜜蜂积极出工,带回的花粉很多,就是蜂群安居的表现,不必再加隔王栅。如只有少数蜂进出而无花粉带回,则是蜂群不定居的表现,必须再加上隔王栅。  相似文献   

8.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9.
蜜蜂的行为(六)李紫贤第三节蜂王与工蜂的联系一群蜂有上万只工蜂,而蜂王只有一只。当蜂王因故丧失时,工蜂能很快觉察,那么工蜂是怎样觉察的呢?也就是说工蜂与蜂王之间是通过什么机制联系着的?人们已与蜜蜂打了几千年的交道,直到今天,人们面对这个似乎是常识以下...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蜜蜂已有30多年,蜜蜂是我心中的最爱。话要从30多年前说起,那时我的风湿病相当严重,各种治疗均不见效。1975年响应号召下乡去了农村,当时让我看管一位“黑五类分子”,我按政策办事,他对我印象非常好,不仅用蜂毒治好了我的风湿病,而且还给我讲授蜂疗知识。这些年来我的身体非常好,并用学到的蜂疗知识为很多人治病。  相似文献   

11.
蜜蜂的行为 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的行为(五)李紫贤五、蜜蜂群体情绪的作用(一)协调全群蜜蜂的行为──“意志”。蜜蜂的一切行为都受群体情绪的支配,即使群体情绪稍有微细变化,都能直接从每个个体的行为反映出来。现在我们只能从现象上解释这种机制,和运用自然选择原理解释这种机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南老养蜂人时集成,有五十多年的养蜂经验。在一次谈到诱王的问题时说:“介绍蜂王后,有看到箱门口工蜂咬杀。这说明箱中已成两派,有蜂在保卫蜂王,有蜂在刺杀蜂王。王已被围,这时有数十只到数百只蜜蜂咬杀。这是常见到的情况。”这了弄清情况,笔者请时老谈了他所碰到这种咬杀现象的一些情况。问:这种因诱入蜂王而发生咬杀现象的蜂群群势有多大?答:不管群势大小,有时会发生这样咬杀(不是经常会有)。问:发生咬杀时的外界蜜源情况如何?大约发生的季节?答:外界无蜜源时容易发生。问:发生咬杀大约出现在诱王后多少时间?答:诱王后几分钟。问:咬杀…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很多养蜂的人来说,冬天是最让他们头疼和棘手的季节。特别是经验少、养蜂技术不佳的蜂农,在这个季节也许只投资,没有回报,不但如此,弄不好,还会全群覆没。别说新蜂农,就是养蜂很多年、有经验蜂友也会出现这种悲惨的现象。比如,蜂农检查蜜蜂不及时、蜂王传递信息不灵,就会工蜂产卵,这样蜜蜂活动量大,消耗饲料就会很多,不到春繁季节,很多蜜蜂就会饿死。  相似文献   

14.
养蜂琐记     
蜂群中蜜蜂的细小动作和行为 ,大多是蜂群的生物学行为 ,如能注意观察 ,利用 ,对于养好蜂是大有裨益的。1、谈谈蜜蜂采粉粉源丰富的时候 ,蜜蜂采粉一般是结队而行。但是在秋季 ,尤其是在中秋之后 ,蜜蜂采粉大多是个别行动。这是由于粉源植物分布比较零散。如皖北平原 ,此时的粉源植物仅有苍耳、草、黄蒿和野苋菜等。它们很分散 ,一小片苍耳或几棵其他粉源植物 ,只能容纳一两只蜜蜂。如果是一片杂生的不同粉源植物有的蜜蜂采这种粉源植物 ,有的采那种粉源植物。由此可见 ,蜜蜂采粉是根据季节和粉源情况 ,而用不同的采集方式。据笔者观察 ,…  相似文献   

15.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 ,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 ,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 ,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2 0 0 2年 ,我用王笼向一失王群介绍蜂王时又遇到蜂群不接受新王的情况 :十多天中 ,新王放了三四次都被围攻 ,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将蜂王重新关于王笼中才没被杀。最后一次 ,我把围王蜂团的工蜂全部杀死 ,把蜂王关入王笼重新吊入蜂群 ,后发现王笼上只有部分工蜂对蜂王怀有敌意 ,就把这些工蜂也捉住杀了 ,再把王笼吊回蜂群 ,反反复复三四次 ,当王笼上再没找到对蜂王怀有敌意的工蜂时 ,才把蜂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南宁的许多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养殖场经常出现麻色蜜蜂和黄色蜜蜂混同一起的种群(简称双色群),引起中蜂养殖者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南宁市吴圩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定地养殖中蜂十余年,每年都有少量双色蜂种群出现,为此对双色中华蜜蜂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验证,认为双色蜂不是一个独立品种,是外来黄色蜂种与本地麻色蜂种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18.
蜂王信息素     
马卫华 《中国蜂业》2004,55(2):40-40
1.蜂王信息素新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蜂王产生的信息素功能有:吸引工蜂围绕在蜂王周围形成侍卫圈,吸引雄蜂交配,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和控制分蜂热等.  相似文献   

19.
工蜂产卵群的处理 工蜂产卵的蜂群,介绍产卵王根本不接受,介入王台也会常被咬毁,让人束手无策,只得将其合并.主要原因是工蜂的卵巢发育,根据国外资料报道:卵巢发育工蜂的记忆力已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