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度增长率、强度和变异系数对甘肃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备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均随时问变化呈上升趋势,且绝人多数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嘉峪关、金昌、天水、庆阳、定西5市的土地集约度处于减速增长阶段,而白银市土地集约度则处于降低阶段;1998-2007期间,甘肃省各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甘肃省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的空间特性明显,由于土地集约度在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相反的发展结构,使得甘肃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差异性减小,这一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是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度增长率、强度和变异系数对甘肃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且绝大多数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嘉峪关、金昌、天水、庆阳、定西5市的土地集约度处于减速增长阶段,而白银市土地集约度则处于降低阶段;1998~2007期间,甘肃省各设区市的十地集约度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甘肃省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的空间特性明显,由于土地集约度在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相反的发展结构,使得甘肃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差异性减小,这一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是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棉花、果园、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土壤相比 ,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特别是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了 37 30 %,而土壤有效锌、有效铜以及可溶盐含量则分别提高 1 1 0 4 %、 32 0 5 %和 1 7 86%;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 ,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极其显著 ,达到大田土壤速效磷含量近 4 6倍 ,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也增加了 2 5倍多 ,土壤质量显著提高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松江五厍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及Pb,Cr,Hg,As,Cd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法计算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果园、稻田、林地、菜地、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农林复合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地维持土壤质量.该文从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3个方面综述了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建议今后加强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随着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强化农林复合经营对深层土壤质量的影响,并揭示农林复合系统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对于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质量酶指标研究的新思路,把有关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林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工林的培育模式、森林抚育措施以及林地施肥管理等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过程,都显著改变着土壤酶活性。酶是反映森林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森林经营措施的实施效果。今后在森林土壤酶的研究中,应重视水解酶的种类、酶指标的敏感性以及酶变化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黄河淤区土壤质量及土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黄河淤区土地的合理有效使用,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南黄河南岸郑州至兰考段的放淤区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淤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极差,并且土壤质地偏砂,土体构型不良,黏粒及有机质含量很低,其中,10个样点有机质含量为2.06~6.96g/kg,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3.97~27.94mg/kg,也处于极低水平,使得农业生产力低、土壤保水保肥性差,而且容易引起周边地下和地表水体富营养化。该区土地适宜发展林业,可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地下水污染,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K以及3种土壤酶,均显著大于常年放牧草甸;针叶林地与高山栎灌丛地具有相似的土壤养分特征;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有机质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全Mg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红卫农场格田标准化改造区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地形数据提取挖方区、填方区,采用4期哨兵影像提取水稻生长期的长势,结合30个土壤样点养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产生了扰动,且填方区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挖方区;作物长势分布与土地平整的高差成极显著正相关,NDVI值可以作为土地整治后耕地监测与评价的指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利用团聚体分组方法,选择红树林湿地和农田(由湿地开垦为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00~250μm粒级中。质量分数为76.52%。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分配呈现了在2000—250μm粒级中最大,50~250μm次之,〈50μm团聚体最小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影响,对2000~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影响最为显著,50~250μm次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2000~250μm和〈5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同50~250μm粒级有机碳含量并无明显相关。[结论]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导致土壤团聚体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000~250μm粒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耕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快速提升宁夏中部干旱区耕地土壤质量,促进旱作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采用BIOLOG 技术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新推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化肥配施牛粪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化肥配施牛粪处理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pH、碱解氮、全氮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17.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林毛村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碳库管理指数。[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的相结合的方式,土壤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活性碳采用333mmol/L高锰酸钾氧化法。[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CMI的差异随着有机质活性的增强而增大,灌丛的CMI高于其它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具体为灌丛〉林地〉水田〉旱耕地,活性有机质与其它基本理化性质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活性有机质可以指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C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娄土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2a长期定位施肥研究了土娄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施磷肥可以增加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施钾肥对土壤全钾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培肥地力。2)土娄土对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长期不施氮肥或磷肥,使土娄土生产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玉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66.9%、45.1%,小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77.5%、75.8%。3)氮肥与磷肥配施或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娄土土地的生产力贡献率维持在93.5%~96.7%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