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佼佼塌地菘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这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冬日田园杂兴诗》中,盛赞塌地菘的名句。塌地菘,即“乌塌菜”,又名“塌菜”、“塌棵菜”,乃十字花科白菜的一个变种。“菘”即白菜的古称,因此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谓“塌地菘”是“黑叶白菜之类”,可见古人对植物的变种现象也早有认识。乌塌菜的品类甚多,按叶形及颜色,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2.
《吉林蔬菜》2003,(3):63-63
《本草纲目》载:“白菜,亦名菘。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 菘,相传原为王母娘娘仙园中菜,是王母一年一度宴请天神仙子的必备之菜。某年,玉帝第三女触犯天规,被赶下凡至太白山受苦,遭受龟精之辱,得松阳真人解救与保护。度过  相似文献   

3.
冬淡大白菜,素有冬蔬一宝之佳称。追根溯源最早在《诗经》中就记有“蔚”,而后到了西晋时一本名《南方草木状》中有“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之说,南北朝的《南齐书》更精辟记述南方有小白菜栽培,如其中写道“秋末晚菘”。到唐代有一本名《新修本草》,曾提到不结球的散叶大白菜,称“牛肚菘”,它大概就是大白菜雏型吧!在到宋代陆佃所著的《埤雅》中记述“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菘”之  相似文献   

4.
白菜又名“小白菜”、“油白菜”,属十字花科云苔属,原产我国,是南方地区的主要蔬菜。西安新石器时代遗址半坡村出土的白菜种子,经考证距今不少于6千年。《诗经》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距今二千五百余年。《扬子方言注》中将葑通作菘。可见葑在上古是对芜菁、萝卜、白菜、芹菜的通称。宋代有人将“菘”解释为;“松性凌冬晚  相似文献   

5.
缪士毅 《花卉》2021,(1):44-45
冬天,正是我国白菜上市的旺季.都说冬令白菜美如笋,此时,家常的餐桌又添了以白菜为原料烹制的菜肴,令人品味不已,食欲大增,大快朵颐. 白菜,古称"菘",宋代陆佃的《埤雅·释草》:"菘性隆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  相似文献   

6.
本波 《中国果菜》2014,(1):58-61
白菜,古名“菘”,有大白莱和小白菜之分,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重要蔬菜之一。西安半坡村遗址就出土过白菜籽,这说明白菜的栽培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了,其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中国居各类蔬菜之首。十九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7.
"辽菘五号"大白菜是由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经多代自交筛选出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自02-5、自06-8配制成的优良杂种一代。抗病毒病、霜霉病兼抗软腐病,生育期75 d左右,叶球倒卵形,中心柱半圆形,667m2产量8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8.
白菜,古称“菘”,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白菘类羔豚”之诗句,宋代范成大更描绘道:“拔鱼挑来塌地菘,味如密藕更肥浓”,民间有“百菜不如白菜”之谚,言下之意,俨然菜中之王了。 白菜叶质软嫩,柔脆甘美,适于各种烹调加工,筵席菜用,是冬季鲜贮菜之一,还可以腌制、酸渍。味甘,性平,可养胃,利小便。 白菜营养价值较高,含维生素C和钙质较多。据分析,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水分94克,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粗纤维0.5克,灰分0.7克,钙33毫克,磷42毫克,铁0.4毫克,并可为人体提供19千卡的热量。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Brassica compestris L.ssp.Pekinensis)十字花科(Crucferae)芸萋属(Brassica)蔬菜,又名结球白菜,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为菘,在我国分布很广,栽培面积也很大,曾一度成为北方主栽蔬菜种类之一,在日本和韩国也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北酸菜(酸渍大白菜之一)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东北酸菜的探讨提出以下看法:菘古指小白菜,1578年大白菜首次现身也属菘类;菹古指酢菜和腌菜,酢菜在公元100年已有记载,但无解释。腌莱公元前就有应用,但1578年前却无腌字出现;依据《玉书》对酢的释义是酸也。可把酢菜理解是酸菜;用大白菜渍酸菜的开始时间是1578年,东北酸菜大致始于1578~1893年之间;具有酸、香、鲜、脆的风味,所含硝酸盐、亚硝酸盐均在ADI值之内;尽管有合成亚硝胺的危险,但无致癌的证据;pH值达3.5左右,因酸味很强,食用前需要切丝、浸泡和攥团,在减轻酸度的同时有害的亚硝酸盐也随之减少,既提高了安全质量又保存了适口的风味;近年来酸溃方式,已由自然发酵迈进接种发酵的更科学安全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云南芝麻菜     
芝麻菜属十字花科植物。据《图考》蔬菜卷六第136页“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叶,抽茎开四瓣黄花,有黑缕,高尺许。生食味如白苣而微埴气”。又据《滇南本草》第二卷“芝麻菜,味(甘、平)性微寒。治中风、中寒并暑热之症”。芝麻菜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  相似文献   

12.
许启新 《上海蔬菜》1999,(1):6-6,17
青菜,又称不结球白菜、普通白菜、油菜、菘,是上海地区栽培最多的蔬菜品种,全市种植面积约在1.5万公顷,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30%左右,消费量占全市市区人口蔬菜总消费量的37%左右。青菜对温度的适应性强,能耐-3至—5℃低温和35℃以上高温,在江南地区可以全年生产,周年供应,也是冬淡和夏淡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玉田县大白菜种植历史悠久,19世纪末清光绪年间《玉田县志》记载:"玉田白菜,一名菘,有十数斤者,甘脆、甲他邑"。玉田包尖白菜是河北省玉田县玉田镇、虹桥镇、杨家套乡、亮甲店镇、彩亭桥镇、郭家屯乡等6个乡镇特有的地方品种。玉田地处燕山南麓,渤海之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地下水中偏硅酸和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别名菘菜、包心白菜、结球白菜、黄芽菜等,是一种中国原产和特产蔬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在各地广泛栽培。大白菜在我国可追溯的栽培历史接近7000年,早在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有出土的大白菜籽。三国之后大白菜开始被文字记录,《吴录》曾有记载:“陆逊催人种豆、菘”。隋唐之后大白菜种植得到推广,和萝卜一起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乌塌菜,又名塌莱、黑菜、塌棵菜、太古菜、塌地菘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由芸薹进化而来,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是主要的越冬蔬菜品种。乌塌菜以墨绿色叶片供食用,口感鲜嫩,入冬经霜后味更鲜美,营养丰富,维生素C、抗坏血酸、胡萝卜素以及钙质矿物盐类含量较高,被称为维他命菜而倍受人们青睐。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乌塌菜     
章泳 《蔬菜》2006,(8):9-10
乌塌菜学名Brassicaca 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是常规二倍体小白菜,英文名为savoy,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乌塌菜叶色浓绿、叶片肥嫩,口感清新爽脆,可炒食、作汤、凉拌,色美味鲜,营养丰富。尤以秋栽一茬,经霜雪后,味更美而著名,被视为白菜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 var. rosularis
Tsen 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
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文综述了我国乌塌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主要种类、新
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生理相关研究以及分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
我国乌塌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冬淡应市的美味可口的蔬菜,首推“东海瀛洲”一宝——大白菜,上海俗称黄芽菜。它源于我国北方,堪有“国莱”之称,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栽培历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竟把大白菜(菘)与小羊小猪和熊掌媲美。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白菜与辣椒》图中题词道:“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是我国原产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地处东南沿海福建省的大白菜品种,在我国大白菜品种大家庭中,别具一格。一、品种来源及历史福建省的大白菜品种来源,可能有两条途径传入: (一)河南洛阳传入。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郭柏苍撰写的《闽产录异》卷二记载:“张九龄自函京携种归,曲江种之,闽中呼为相公菘”。函京即今河南洛阳市。张九龄(678—740)系唐玄宗时大臣、诗人,诏州曲江(今属广东)人。由此可见,福建省  相似文献   

20.
鲁运江 《蔬菜》2010,(3):30-32
<正>大白菜古代称之为"菘",起源于我国,原始大白菜是不结球的散叶类型,经过历史长河的选择与培育,才形成了今天的结球状态,所以又叫"结球白菜"。20世纪80年代一般北方种植面积较大,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菜篮子工程"产业的兴起,现今大白菜产业已成为嘉鱼县"四大"大宗蔬菜产业(大白菜、甘蓝、南瓜、冬瓜)的亮点之一,沿长江百里走廊,进入秋冬季节,大白菜、甘蓝两类姊妹大宗菜平分秋色,全县大白菜年生产面积6667hm2(10万亩),产值1.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