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镇江市蚕茧产量持续增长。1987年蚕茧产量7740吨,比1978年增长2.4倍;养蚕的张单产也大幅度提高,1978年每张种产茧量全市平均只有21.35公斤,1987年提高到31.7公斤。亩产茧量由1978年的35.15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80.35公斤,增长128.6%。市丝绸公司成立三年,蚕桑生产跨了三大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1985年增产500吨,1986年增产750吨,1987年又增产775吨。我市在促进蚕桑生产持续增长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正确理解发展方针,端正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应该说是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方针。但是,在一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我县第一次创造了蚕茧生产历史最高纪录——年产茧1,800多吨之后,由于蚕茧价格下跌,并取消了化肥奖售政策,严重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导致1986、1987连续两年蚕茧生产下降。从1988年起,我县蚕桑生产又开始恢复了元气,并逐年稳步回升。1992年第二次又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年产茧1,900多吨。即使1992年遇到连续两次调低茧价,1993年又  相似文献   

3.
1 实行科技养蚕的重要性随着蚕桑生产蓬勃发展,蚕茧质量、单产逐年提高.但这两年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积极,蚕农不愿养蚕,更不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养蚕技术不能应用推广,蚕茧质量、单产随之大大下降.以我县为例,去年蚕茧单产由1994年的21公斤减到13公斤.春茧试缫鲜茧上车率仅65%,茧丝长850米,公斤茧700粒.夏秋茧差距更大.如此质  相似文献   

4.
<正>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下游的南充地区,在1987年增产蚕茧315万公斤的基础上,1988年又获丰收。1988年产茧2675万公斤(26.75万公担),比1987年的2389万公斤,增产286万公斤,增长12%,单盒产茧23.8公斤,比1987年有些下降;农民茧款收入2.05亿元,比1987年的1.2亿元增收0.85亿元,增长70.8%。其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5.
<正> 提高养蚕单产,在蚕品种相同、卵量标准一致的前提下,一是提高蚕种实用孵化率;二是使蚕儿良桑饱食,增加单粒茧重;三是减少蚕头损失,有更多健壮蚕结茧。要做到这几点,养蚕人员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加强饲养管理。还应具备好的养蚕条件。近年,我省养蚕蚕茧单产几乎年年下降。1987年全省平均蚕茧单产仅23.66公斤,虽比1986年提高0.32公斤,但与1980年相比,降低了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蚕茧单产茧质连续下降,严重困扰我省蚕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发展三高蚕业已是我省蚕业的方向和出路。发展“高单产、高质量、高经济效益”蚕业,曾在几年前提出,即当时的“蚕桑三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把“蚕桑三提高”真正落到实处,致使近两年我省蚕业主要产、质指标没有提高,某些项目还略有下降。1991年全省单张产茧20.94公斤,比1990年减  相似文献   

7.
高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发展起来的新蚕区,由于生产的分散和现行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的差异,近几年来,蚕茧单产呈下降趋势:1985年为22.3公斤,1986年为21.6公斤,1987年为20.35公斤,1988年为18.85公斤,1989年为18.15公斤。为此,蚕业生产部门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种药配套、实施蚕前专业化消毒的方案,并运用于  相似文献   

8.
<正> 蚕桑生产是南通县农村传统骨干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1980年蚕茧首次突破了万担关,以后又连续六年以年均18.8%的幅度递增。到1986年,全县桑园已发展到39121亩,年产茧2195.6吨,且蚕茧质量不断提高,饲养水平不断上升。公斤茧价从1980年的3.35元上升到1986年的4.18元。张产茧从1980年的29公斤上升到1986年的31.4公斤。但是1987年以  相似文献   

9.
<正> 汉中市铺镇乡贺坎村蚕桑科技基点是我站1986年开始兴办的。1988年在各级党政正确领导及汉中市蚕技站配合下,基点工作突出抓了三大改革,蚕桑生产发生了四大变化: 一、总产大幅度增长。全村养蚕339张,产茧12237公斤,产值达120856.7元。与最高年1987年比,养蚕量增长39.8%,蚕茧量增长58.5%,产值增长222%。与  相似文献   

10.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1991年发蚕种312346张,比1990年增发20.3%,总产蚕茧7,035,636公斤,增长8.64%,平均单张产茧22.50公斤。全县蚕茧高产的回龙区平均单张产茧3l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茧高8.5公斤,扭转了低产局面。我们在回龙区蹬点认真调查总结了过去蚕茧产、质量低的原因,针对问题,依靠科技,在努力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12.
<正> 上簇结茧,是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簇管理及簇具的好坏,是决定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我县近年虽产茧量成倍增长,1986年比1980年增长7.99倍,但上茧率不高,茧价低,经济效益差。1985年全县养蚕2020张,总产茧52120公斤,总产值170327.70元,平均张值84.32元,平均公斤茧价3.26元。1986  相似文献   

13.
<正> 阆中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充分发挥本地岛然优势。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以适应丝厂原料茧需大于产的矛盾。1987年,蚕桑基地乡(镇)由原来确定的二十八个,增加到四十二个,县里制订了一系列鼓励蚕农栽桑养蚕致富政策,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蚕茧产量连年增加,1984年仅产茧9830公担,到1987年产茧17500公担。(1985年产茧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区从1985年以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蚕茧产量由原来3500公担增加到1989年5266公担,增长66%。但蚕茧单张产量很不稳定,1989年全区单张产茧量仅达23.7公斤,收入205元,一定程度影响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 1990年以来,根据省蚕桑基地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本区的实际,把建设基地、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和科技兴蚕作为工作重点,在抓科技兴蚕工作中又把全面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作为蚕茧单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 蚕桑是乐素河区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区有桑园面积1700亩,1990年养蚕1464张,产茧4.1万公斤,产值41万元。比1987年产量翻一番。为了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区委、区公所制定了蚕桑“八五”发展规划,计划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清远市自然条件优越,种桑养蚕十分有利,蚕桑生产已有较长的历史,几十年来不断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几起几落,速度缓慢。到一九七九年,全市有桑地3285.5亩,产茧306.5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农业生产方针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清远市的蚕桑生产才得到较快的发展,1985年,全市桑地发展到61510亩,年产茧达3529.7吨,但1986年起,农民又挖桑改种,到1987年底,全市桑地仅存34823亩,蚕茧只有2377吨,比1985年分别下降43.39%  相似文献   

17.
<正> 大竹县石桥铺区看准今年蚕桑行情回升的机遇,依靠科技大上基础,取得了蚕茧产量双倍增长的好成绩。全区三季共收购蚕茧89500公斤,比去年增产2.6倍,平均单产22公斤,蚕农收入120余万元,比去年翻了两番多,蚕茧产量、蚕农收入跃居全县第一。该区首先是重视了对蚕农的教育和引导,向蚕农大力宣传茧价上  相似文献   

18.
油车乡位于德清县东部平原,全乡8个村,125个村民组,3139户,13996人.有水田11782亩,桑园4828亩,是一个粮茧主要产区.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政策指引下,蚕桑生产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蚕茧产量连续三年超历史,1984年蚕茧超万担,1985年又获大增产.全年饲养20012盒蚕种,平均单产36.5公斤,总产726.243吨,比上年增产211.74吨,增长41.15%,茧款总收入293.4万元,比上年增长56.41%.全乡养蚕户3051户,户均产茧238公斤,户均茧款收入961.65元,亩  相似文献   

19.
<正> 岳池县坪滩镇七村221户,现有桑树73000多株,几乎都是“四边桑”,投产桑占95%,良桑近80%以上。1988年全村养蚕463.7张,比1987年增发种29.3%,生产蚕茧14899公斤,比1987年增长30.5%;茧款收入110,513元,比1987年翻了一番,户平收入500.6元,蚕茧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24%。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相应的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 我校应蓬安县蚕业局邀请,1988年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派出四名蚕桑专业教师组成蚕桑技术咨询服务小组,深入蓬安县河舒、兴旺两区蹲点指导农民培桑养蚕技术,在当地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兴旺镇1988年养秋蚕2610张,总产茧79866公斤,单产达30.8公斤,比春季提高16.2%,比夏季提高68.3%,比1987年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