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身体健康、经强度育肥后体重相近的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进行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在试验期间测定其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的生长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及料肉比)和屠宰指标(活体背膘厚度、活体眼肌面积、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胴体重13块优质肉块重、优质肉块占胴体比例)。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科尔沁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料肉比显著低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的采食量高于科尔沁牛;科尔沁肉牛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屠宰率、净肉率、优质肉块占胴体比重显著高于科尔沁牛,统计分析差异显著,表明科尔沁肉牛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育种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后备猪选留的重要参考指标.以Aloka-SSD-500兽用B超仪为例,介绍了猪活体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B超测定技术,以期为种猪选育及性能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外种猪遗传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连续3年对四川3个外种猪(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日龄两个性状进行了性能测定和遗传进展研究。经过2年的选育,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活体背膘厚分别下降0.86mm、0.49mm、-1.52mm,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27mm、-0.03mm、0.04mm;日龄分别降低0d、-5d、-17d,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05d、-1.60d、0.00d。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背膘厚是提高猪群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可评估动物胴体成分,特别是胴体脂肪。动物能量储存主要以脂肪组织形式存在,而体重损失主要是因脂肪代谢所引起。在现代化养猪过程中,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膘情是衡量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膘情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而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猪场养殖效益。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通过母猪的背膘测定精准调整母猪体况,以背膘测定为依据,结合母猪所处不同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喂标准和营养标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改良动物遗传性状,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综述了超声背膘测定技术及其关键点、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超声测定技术与选育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控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食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可改善母猪的膘情,提高饲粮营养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研究表明,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上产背膘厚、配种至上产背膘增量均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在14~16 mm,上产背膘厚在16~20 mm,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13 mm或者>23 mm时,母猪繁殖性能不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长白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五世代的选择,主选性状背膘厚和日增重获得明显的选择进展。五世代比一世代,90kg体重长白公、母猪的背膘厚分别下降了0.58和0.55cm,即下降了27.9%和24.8%,2 ̄6月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4g和130g。通过初步的杂交配套利用,作母本品系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1992 ̄1995年的四年间,共推广种猪4102头,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探讨大白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妊娠前期、中期、后期对怀孕母猪进行背膘测定,根据测定的背膘厚将每个阶段的母猪分为3组,同时记录母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死胎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平均初生重。结果表明,在妊娠前期,1组(背膘厚<14mm)、2组(背膘厚介于14~19mm)的窝总产仔数分别为13.54头、13.35头,显著高于3组(背膘厚> 19mm)的12头(P <0.05);1组、2组的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95头、12.86头,显著高于3组的11.35头(P <0.05);1组的初生窝重为20.31kg,极显著高于3组的17.18kg(P <0.01),显著高于2组的19.46kg(P <0.05);1组的平均初生重为1.58kg,显著高于2组的1.53kg(P <0.05)。在妊娠中期,在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平均初生重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窝重为19.71kg,显著高于3组的18.20kg(P <0.05)。妊娠后期母猪在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死胎数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 相似文献
14.
大约克猪经过五个世代选育,选育指标-日增重、背膘厚和选种指数值均获得提高。公猪分别由572.91±7.36g提高到861.50±7.25g,由2.14±0.55cm下降到1.62±0.11cm与由100分上升到131.61±2.11(分)。母猪分别由501.29±8.49g提高到634.22±7.41g,由2.49±0.34cm下降到1.77±0.23cm与由100分上升到128.11±2.35分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品种的屠宰后背膘及眼肌面积的测定,并分析其与胴体瘦肉率的相关性。对活体母猪的背膘厚度测定,分析其对母猪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间存在相关性,背膘厚低于15.1 mm时瘦肉率高于65%,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介于13.0~17.0 mm时,母猪分娩时活仔数和初生重较高。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量越小,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越短,哺乳期母猪应逐渐增加饲喂量已达到合适的泌乳量和缩短非生产天数。利用试验设计控制采食量及营养成分来比对日粮水平对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后期采用低磷的饲料配比方案,其中赖氨酸含量保持在0.62%时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通过上述试验方案的研究,可为提高猪肉瘦肉率、提升猪肉胴体品质,掌握引进品种在我国的生产和繁育潜力,从而判断生长、繁殖、屠宰性能和制定有效的品种培育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深县猪是河北省仅存的唯一地方猪种,属于中国地方黑猪品种,其具有繁殖性能高、肉质性状好、抗病性强和耐粗饲等优良品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已经成为其育种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生长性状、肉质性状和繁殖性状均是衡量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文章主要对2016—2018年间河北省某猪场的深县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原始生产记录进行统计,使用SPSS 21.0对原始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县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 <0.01),平均背膘厚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平均乳头数和平均产仔数分别显著(P <0.05)和极显著高于杜洛克(P <0.01),说明深县猪的生产指标与国外引进猪种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