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化,射阳县已由种植杂交稻为主,改为种植粳稻为主,水稻病虫害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①二化螟及云形病等叶部病害明显减轻;②病毒病、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加重;③三化螟死灰复燃,穗期虫害加重。总体上水稻品种粳稻化后病虫发生种类增加,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加入“WTO”,市场发展有新的需求,生产优质水稻,发展绿色大米,势在必行。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草日益加重。特别在生产后期,出现一些早枯现象,造成减产,米质下降,效益减少;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查,早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二化螟危害形成的早枯二化螟于分蘖期危害,幼虫钻蛀稻杆,在叶鞘中蛀食,造成枯鞘或枯心。一般在6月末7月初发生,枯心苗一穴一株,主茎发生率高;与公稻子比,矮且枯死早,整株枯死,易拔掉。孕穗期危害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灌浆,不结实,形成白穗。一般一…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粳稻化工程,是江苏发展“三高”农业的重要举措。90年代以来,全省基本粳稻化工程进展较快。1995年,粳稻种植面积为1275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56.7%,1996年种植面积达1449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62%。粳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力促进了江苏水稻单产的提高和总产的增加。据对盐城、扬州、淮阴、连云港、徐州、宿迁、泰州等市的调查,1996年水稻公顷产量达8295kg,比1995年增255kg。其中粳稻公顷产量达8520kg,比上年提高495kg,充分显示了粳稻的高产、优质、高效优势。(-)基本粳稻化的动因80年代,江苏的南部稻区逐步…  相似文献   

4.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以及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推广,新疆稻田穗腐病的发生年度间趋于频繁、为害程度趋于加重。为此,笔者针对新疆主要水稻产区稻田穗腐病的发生条件、为害特点、水稻品种抗病性、田间药剂预防及农业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新疆稻田穗腐病综合防治和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增收和稻米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义乌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万hm2 ,长期来以种植籼稻为主 ,随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稻田结构调整和农民对种植粳稻品种的需求 ,2002年义乌市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粳稻春江016进行试种 ,经种植 ,农民普遍反映较好 ,不仅产量高 ,而且米质优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杂交水稻发展过程中各地的稻螟发生概况。根据杂交水稻茎秆的组织结构、生育季节、虫源基数与各地稻螟优势种群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今后杂交水稻几种不同栽培类型下稻螟优势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杂交水稻对稻螟的耐害性能和补偿能力,提出了压螟源基数,加强栽培保健和抓住苗期、确保穗期的药剂防治等措施,把螟害损失率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杂交水稻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安农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无霜期120d,有效积温2350℃,土地低洼冷凉,盐碱严重。为贯彻农场提出的“压麦豆、稳玉米、上水稻”改造盐碱地的方针,提供更适合我场种植的高产优质稻品种,今年初我场水稻办引进了三个粳稻及一个糯稻品种进行大区示范,筛选出适合我场的优质稻品种,以供明年种植。1示范内容与方法示范地选在依安农场五队二号地二区第二条地。示范品种为粳稻:新月光、新上育397、D97—6,对照品种为绥粳3号;糯稻:绥香粘,对照品种为普粘七号。各品种及对照的种植面积均为2×667m2。水稻4月15日播…  相似文献   

9.
新化县晚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较籼稻具有耐寒、品质较优、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推广种植粳稻对调整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结构,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为探索粳稻在湘中稻区作晚稻栽培的适应性,筛选适宜新化种植的晚粳稻品种,2014年引进19个粳稻品种在湖南新化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粳2号’和‘晚粳29’综合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示范试种。同时就粳稻在南方发展的问题与关键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极难防治,为筛选出适合在白叶枯病发生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抗性品种,选择仙居县主栽的7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下各镇病区开展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甬优12号和浙优18在药剂防控的条件下表现较好,病叶率低于80%、病情指数15.0左右,产量达到10.50 t/hm2以上,相对适合在病区种植;中浙优8号(CK)表现极感病,产量损失严重,不适合在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该病在浙江省北部粳稻区呈上升扩大趋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灰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和带毒率提高、主冶药剂防治效果下降,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笔者分析预测了2007年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与可持续可控制技术,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大发生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稻曲病在水稻生产上危害日趋加重的现状,2002-2005年对引起该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连续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组合)和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间5d以上降水天气是引起稻曲病大发生的二个关键因子‘同时,稻曲病为害程度还与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及施药水平等因素有关。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关键:一是选用有效药剂。二是抓住施药适期施药。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有30%爱苗EC,43%好力克SC和62.25N仙生WP。稻曲病施药适期是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姜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姜堰的发生呈加重趋势,且在不同水稻品种上表现一致。2011年其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为姜堰历史最高。分析其重发原因,主要是:(1)传毒媒介灰飞虱虫量大,且带毒率高、传毒几率大;(2)姜堰主推的水稻品种淮稻5号为高感黑条矮缩病品种。2012年通过统一机插秧、无纺布全程覆盖切断毒源、带药移栽、吡虫啉(高巧)拌种保直播稻田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形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大麦是我地主要夏粮作物,种传病害有大麦条纹病、黑穗病等,是大麦上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重发生年对单产和总产影响甚大,如濒临黄海的射阳县1989年大麦黑穗病重病田病穗率达26%,全县总产损失2500t;1997年大麦条纹病重病田病株率达56%,经过大力防治,总产仍损失3072t,成为我地大麦生产上的重要障碍。至年度流行特点我地大麦种传病害的发生,随种植制度、品种布局的变化而变化(见表1、表2)。1980~1984年,主要种植六棱尺八大麦为主,种传病害以黑穗病为主,条纹病零星发生,1984年黑穗病病穗率达ZI%,条纹病病…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并由粳稻蔓延到杂交籼稻,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介绍了杂交籼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表现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应用抗病品种和药剂治虫防病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粳稻H129为材料,对稻米的脂解酶进行了研究。水稻脂解酶主要位于胚芽及盾片部分,它含有数种性质不同的同功酶;灭菌与不灭菌水稻脂解酶活性的变化曲线不一致;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反,未萌发或休眠的米糖部分未检测出脂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同时秸秆还田也会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产上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数量、年限、种植品种等因素,以达到增产同时不加重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农业部科进步奖有关水稻项目共有6项。一等项2项:我国抗稻白叶枯病粳稻近等基因系的培育(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及电子地图系统(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二等奖2项: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菌丝融合后代的致病性变异(中国水稻研究所),南方水稻抛秧技术配套研究与应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三等奖2项:自然水域人工浮床无土种植陆生植物方法(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及配套机具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奖有关水稻项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水稻品种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于17世纪开始种植水稻。近几年,全国水稻年种植面积为100万公顷,年产稻谷600万吨左右。水稻生产集中于南部的阿肯色、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德克萨斯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另在南部的密苏里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小面积的水稻生产。在产稻各州中,以阿肯色面积最大,约占全美水稻生产的40%;以加州的单产最高(1986年16.2万公顷,平均单产为8.41吨/公顷),南方各州以种植籼稻为主,加利福尼亚主要种植粳稻。 根据粒型。美国将水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即长粒型、中粒型和短粒型(表1)。长粒型是美国水稻出口和国内市场需要的主要类型,在甫方各州约占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北方粳稻在南繁北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9号、辽星1号、辽星21和杂交粳稻骨干亲本C62、C41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各品种在沈阳、海南三亚及海南乐东种植时稻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产地间差异不显著,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粒长及长宽比等不同产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水稻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品质指标可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且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可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协同选择,而其他米质指标应以北方当地育种区域的性状为主进行考察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