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崇辉 《玉米科学》1994,2(3):078-080
本文对7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的产量、生产地区、生产收益及出口贸易等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广东茶业》2004,(2):29-29
印度《商业标准》2004年3月15日报道,塔塔茶叶公司计划在中国茶叶市场推出”Tetley”牌茶叶。 2003年年中,“Tetley”茶叶已进入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俄罗斯茶叶市场。塔塔茶叶公司通过设在英国的子公司与巴基斯坦最大商业集团之一的Lakson公司合资建立茶叶加工工厂,进口并在当地销售“Tetley”茶叶;与ACI公司合资进入了孟加拉茶叶市场。现在,塔塔茶叶公司正试图通过建  相似文献   

3.
李长文  刘秀荣  杨粤 《玉米科学》1993,1(3):004-006
多叶玉米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突变型,其表现型为穗位节上部功能叶片增加以至加倍,并具有遗传稳定性。多叶型玉米选育是将控制多叶性状的基因导入普通玉米骨干系中,创造出多叶型或超多叶型玉米新品系及杂交种。多叶玉米穗上叶片居7~12片,单株穗位上部叶面积自交系和杂交种分别在400和600cm2左右。多叶型玉米实现了在不增加密度的前提下,叶面积系数比普通玉米增加至加倍,并延长光合时间,加快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产量20~30%。多叶玉米具备了有效地拦截和利用太阳光能的生理、形态特征,是高光效育种的宝贵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明  石桂春 《玉米科学》2002,10(1):021-023
很多研究表明:玉米的多育性对提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多育性的遗传与控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玉米的多育性主要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穗×双穗是玉米多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主要形式,但是育种家如果能创造出对环境胁迫不敏感的玉米多育性基因型材料,那么利用双穗×双穗的杂交模式,就有可能培育出稳定表达双穗特性的超级杂交玉米。  相似文献   

5.
玉米多穗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穗是玉米果穗在形成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而异常发育的现象,分为分蘖多穗和单秆多穗,其中单秆多穗又分为多节多穗和一节多穗。对双穗遗传研究证明,多穗性状为隐性遗传,由基因的累加效应即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范畴。密度、氮素营养胁迫、温度、水分和光照以及玉米螟、蚜虫、玉米叶斑病等危害都会影响玉米果穗数量。大量培育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及混合选种可能是造成玉米雌穗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一节多穗的出现跟环境密切相关,密度越大、播期越晚,多穗率越高,高温干旱、拔节期水肥过多、激素调控也是形成一节多穗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稳定的多节多穗和一节多穗遗传群体,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仅可以在分子水平揭示该现象,还可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年产值两亿元左右,仅次于棉、麻,烟、果,居第五位。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72.4万亩,其中良种茶园11.5万亩,年产茶155万担。茶叶又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商品,曾列为我省四大出口拳头商品之一。历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出口货源,为出口换汇,作出了较大贡献。建国以来,共提供出口货源32.89万吨(包括调拨出口,下同),平均每年0.89万吨,换汇49330万美元,平均每年换汇1334万美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茶叶产量增长更快,年提供出口货源,大大高出历年平均出口水平。更可喜的是,开创了自营出口的道路,加快了自营出口的  相似文献   

7.
多因素综合评判玉米品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区域试验结果,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12个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881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9511,Cx743综合性状最差,并且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估,计算简便易行,结果客观、全面,更接近品种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戴栗红  李安 《杂粮作物》2005,25(5):300-301
根据区域试验结果,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243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丹科2181、法20C4,K试14综合性状最差,并且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估,计算简便易行,结果客观、全面,更接近品种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9.
双穗玉米杂交种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形成较高籽粒产量的能力上。在供水不足的条件下,这类杂交种不能形成双穗,而且出现少量无穗植株。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多穗性的价值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籽粒产量与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专门对多肉多浆植物花卉出口加工与保鲜贮运技术的研究还是空白,对多肉多浆植物出口加工与贮运保鲜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开发出一套出口加工保鲜技术操作规范,降低多肉多浆植物在各个流通环节的人为机械损伤,提高成品率;打破现有盆栽植物出口的保鲜方法,研究出对企业确实可行的贮运保鲜技术,确实有效的解决多肉植物出口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我国花卉出口及科技水平含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产量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是近年来在新疆开始推广的一种青贮玉米,由于该杂交种带有多秆多穗多叶基因,比普通的生育期相同的玉米杂交种每株要多出2~3个有效茎、3~5个果穗、30~50片的叶片,而显得尤为特别。目前,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在新疆推广面积约2万hm2。近年来,我们对这种特殊基因型玉米的植物学性状、产量特征、光合产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1 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特征研究表明,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每株要多出2~3个有效茎、植株茎秆较高;每株多出3~5个果穗,果穗略小且在植株茎的中…  相似文献   

12.
外源多胺与玉米的耐旱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外源多胺(精胺、亚精胺、腐胺)与玉米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多胺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的程度和膜脂过氧化程应,并延缓了玉米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外源多胺在减轻或抵御自由基伤害,在增强玉米耐旱性上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研究还表明,在增强玉米的耐旱性上,三种多胺的效果依次为精胺(四胺)、亚精胺(三胺)、腐胺(二胺).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当前河南省玉米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主要品种及近几年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中科11、驻玉309、浚单20、浚单009、先玉335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全面了解玉米多穗现象,本文以不同类型的玉米多穗现象为基础,深入探究其发生原因,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气候因素、栽培管理因素是造成玉米多穗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相关看法,以期为玉米生产和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多元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富 《玉米科学》1997,5(1):059-061
小麦、玉玉套作完成一年内种植收获三季多元多熟新型耕作制度。以小麦幅留行,套种地膜春玉米,麦子收获后种植夏玉米。春夏玉米共生期在10-15天,达到优化麦、玉复合配置。安全收获,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6.
近3年尤其是2011年以来,韩城市春播、早夏播玉米不同品种、不同区域出现一株多穗现象,7月15-21日农业专家田间调查发现,玉米生长进入抽雄授粉期,65%的植株上结了2~3个果穗,30%的植株结了4~5个果穗。从玉米的生物学特性来看,除茎秆上部第5节外,每个茎节上都有腋芽(潜伏芽),每个腋芽都有形成果穗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只有第6~8节腋芽可以分化成果穗,其中大部分在发育中退化。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6℃;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发芽率最高,其次为黑色和蓝色光,而黄、红、绿色光发芽最少.在适宜条件下,夏孢子经7h发芽率达最高.夏孢子存活期,在-15℃时不到5d,12~20℃时鲜病叶为10d,风干病为15~30d.喷雾毛笔刷、手指涂孢子悬浮液和手指擦干孢子粉4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相似.玉米苗期到乳熟期接种的发病率可达98%~100%,发病严重度和病害潜育期随生育期提高而减轻和延长。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多环境测试数据的空间插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多种插值方法对玉米品种多环境测试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研究。多环境测试数据为东华北、黄淮海试验点的多年平均值,利用几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各个表型性状进行插值分析,比较各个插值方法的均方根预测误差,选取精度最高的插值方法,得出各个表型性状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平均单产适合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百粒重、穗行数、穗位高、穗长、株高、倒伏率、倒折率、纹枯病、玉米螟适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单穗粒重、秃尖长适合使用简单克里格插值法,空秆率适合使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的多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致的玉米南方锈病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温带地区也时常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中国20个省份有发生记载,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突发性、爆发性、生产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来源及其传播规律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本研究通过对多堆柄锈菌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1省份病菌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相关性解析以及病害突发性与热带气旋活动相关性分析,证明中国各地域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具有不同的来源,来自中国台湾的病菌引起黄淮海夏玉米区、辽宁以及福建、浙江地区的南方锈病,也是广东春季南方锈病的菌源地;来自菲律宾的病菌引起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南方锈病;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病菌引起云南、贵州的南方锈病。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由西南季风传播,其他地区的初侵染源主要由不定期形成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所携带。  相似文献   

20.
Underwood于1896年首次报道,1891年于美国亚拉巴马州采集的鸭茅状磨擦禾(Tripsacum dactiloides)干标本上,发现了诱发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初,由于南方锈病在整个非洲普遍发生,并使一些地区严重减产(50~60%),人们才开始认识其危害性。该病害在非洲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