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64-67
泰山黄精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出苗缓慢,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育苗时间是泰山黄精栽培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将泰山黄精果实与湿沙混合层积处理,处理温度设室外自然低温贮藏、-4℃低温冷藏和-20℃低温冷藏,然后用赤霉素浸泡,研究打破泰山黄精种子休眠的方法。自然低温贮藏、-4℃低温冷藏湿沙层积泰山黄精种子萌发率为35.61%~42.39%,-20℃低温冷藏后萌发率极低。湿沙层积处理后用赤霉素浸泡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4℃低温冷藏后用100 mg·L~(-1)赤霉素处理萌发率最高。形态学研究发现,泰山黄精种子萌发首先形成小球茎,小球茎分化出不定根和芽后休眠30~40 d,最后形成幼苗。由此推测泰山黄精种子存在二次休眠现象,即种子休眠和小球茎休眠。湿沙层积-4℃低温冷藏后的泰山黄精种子用10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能够打破其种子休眠,显著缩短小球茎休眠时间,是提高泰山黄精种子育苗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家系枫杨种子形态、出苗率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枫杨种子与苗期生长的相关性,在测定种子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播种育苗试验,对江苏省13个家系枫杨种子出苗率、2年生幼苗生长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枫杨种子千粒质量在57.357(2号)~94.113 g(6号),平均千粒质量为70.866g;种子直径在4.20(7号)~5.75 mm(8号),平均直径为5.28 mm;不同家系出苗率在5.13%(2号)~27.20%(5号);2年生幼苗平均株高为78.30 cm,平均地径为8.57 mm;不同家系之间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面积、鲜质量、一级侧枝数、根体积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树干根叶侧枝。不同家系枫杨种子特性及苗期生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枫杨出苗率与种子形态显著相关,而其苗期生长状况与种子形态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枫杨种子形态可为预测其出苗率提供参考,但不能作为预测其苗木生长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文冠果种子为试材,研究机械损伤、湿沙层积处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及不同温度处理对文冠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破坏种皮能够打破文冠果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湿沙层积处理可以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植物生长调节剂ABT处理能显著提高文冠果的发芽率;-20℃的低温处理(15d)文冠果种子对其发芽影响最为显著;冷冻贮藏(-20℃)更有利于保持种子的萌发能力及发芽率,是文冠果种子的最佳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穿龙薯蓣种子直接播种出苗率低,且出苗不整齐的特性,进行了穿龙薯蓣田间种子的不同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温水浸种能提高穿龙薯蓣种子出苗率,赤霉素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室外低温沙藏+赤霉素处理30~40 d后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其赤霉素最佳浓度为100~200 mg/kg,在播种及幼苗生长初期遮阳30%有利于保湿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樟树成熟种子保存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樟树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探讨樟树成熟种子保存的最佳方法。[结果]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种子最佳含水量为26%;在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15%二甲基亚砜是最好的冷冻保护剂之一;最利于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的解冻方式是慢冻和慢解冻。[结论]该研究为研究樟树种子低温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兰泰地区梭梭林天然更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八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得知梭梭林天然重新的关键所在是幼苗的产生和当年生幼苗的保存,幼苗的产生必须在有较多的种子为前提,当年春3~5月有一次较大降水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较大降水必须能将干沙层全部浸透与稳定湿沙层相接,种子吸水后迅速发芽生长,保证根系能顺利地保持在湿沙层内持续生长。因此,梭梭林的天然更新呈现周期性规律,平均每九年内有一更新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液氮超低温保存对小麦种子发芽力与活力的影响,为小麦种质资源超低温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收获后自然干燥的郑麦9023、皖麦48、扬麦158和安农1032(糯小麦)4个小麦品种种子,分别密封于塑料冷冻管中,放入液氮罐中保存7 d,取出后常温解冻24 h,采用幼苗生长测定、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等方法,测定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结果]起始发芽率为87.7%~97.3%的小麦种子,液氮保存7 d后,其幼苗生长测定发芽率为82.0%~94.0%,冷浸试验发芽率为79.3%~98.0%,模拟田间出苗率为43.7%~58.0%。[结论]初步认为小麦种子可以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8.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种苗建成的影响一直是种子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分为大、中、小3种粒级,播种深度为5 cm、10 cm、15 cm。调查出苗速度、出苗率和幼苗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5 cm、10 cm和15 cm深度的种子出土时间分别需要6~13天、9~17天和13~23天;最终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相比,3种深度依次减少7%、34%和80%;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根长度与幼苗长度的表现相反,根干重在10 cm深度时最高,显著(P<0.05)高于5 cm和15 cm的干重;种子大小对种苗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中粒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小粒种子(P<0.01);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甚至大粒种子与小粒种子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谷子2,4-D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65-1168
通过盆栽方法,以张杂谷5号为材料,采用EBR和2,4-D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在2,4-D胁迫下,外源EBR对谷子各项指标(出苗时间、出苗率、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方差分析,不同浓度的EBR处理之间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浓度2,4-D处理之间幼苗的株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0.1 mg/L EBR与0.5 g/L 2,4-D组合最有利于谷子幼苗的生长,为最佳组合。说明适宜浓度的EBR不仅能够减轻2,4-D对谷子幼苗的抑制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根瘤菌运移、定殖及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荧光标记根瘤菌运移和定殖的动态及接种对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Gannong No.5)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增强根瘤菌向苜蓿体内尤其向繁殖器官转移并定殖的能力,促进苜蓿种植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分别向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两种根瘤菌液内添加0.5、1、10和100 mg·L~(-1)赤霉素,测定第1、3、5、7和9天两种根瘤菌OD600吸光度值,同时将添加不同赤霉素的菌液分别浇灌于幼苗根部,于接种后第15、30、45和60天检测根瘤菌在根和地上各组织内运移和定殖及对苜蓿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添加10 mg·L~(-1)赤霉素稍可促进12531f生长,但效果并不明显;而1 mg·L~(-1)赤霉素对gn5f生长初期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无明显作用。10 mg·L~(-1)赤霉素促进12531f运移并定殖到下部茎、上部茎和上部叶内,1 mg·L~(-1)赤霉素促进gn5f运移并定殖到下部茎和下部叶内,以无菌水为对照的各组织内未检测到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单独接种12531f和gn5f,均促进了叶绿素的形成,而添加赤霉素后接种均抑制了叶绿素的形成,但12531f添加10 mg·L~(-1)赤霉素、gn5f添加1 mg·L~(-1)赤霉素接种可使幼苗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单株叶片数、株高、根长、地上干重和根干重则均达最高。其中12531f添加10 mg·L~(-1)赤霉素接种后苜蓿单株结瘤数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75.71%和11.82%,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根瘤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 136.11%和55.05%,差异显著(P0.05);单株叶片数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13.94%和78.28%,差异显著(P0.05);株高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83.33%和50.24%,差异显著(P0.05);根长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15.28%和29.17%,差异显著(P0.05);地上干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214.27%和206.43%,差异显著(P0.05);根干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 156.19%和1 049.53%,差异显著(P0.05)。gn5f添加1 mg·L~(-1)赤霉素接种后苜蓿单株结瘤数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82.86%和4.07%,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根瘤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697.22%和105.00%,差异显著(P0.05);单株叶片数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32.12%和19.13%,株高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95.24%和37.82%,根长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76.39%和5.83%,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地上干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25.98%和121.80%,差异显著(P0.05);根干重分别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864.43%和762.21%,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别添加10 mg·L~(-1)和1 mg·L~(-1)赤霉素后利于12531f和gn5f在苜蓿体内的运移和定殖并对结瘤、叶片生长、株高、根长、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表明适宜赤霉素浓度可作为促进目标根瘤菌运移和定殖的方法,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化学型油用樟树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抗旱性,为樟树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的9种化学型油用樟树(1号~9号)叶片为试验材料,观测其解剖学结构和气孔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化学型油用樟树的抗旱性。【结果】1号樟树(桉叶油素型)的叶片厚度最厚,为141.16μm,显著高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P0.05,下同);6号樟树(龙脑型)的叶片厚度最薄,显著低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1号和2号樟树(芳樟醇型I)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较厚,分别为65.55和65.67μm,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显著高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6号樟树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最薄,为45.37μm,4号樟树(黄樟油素型)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4号和9号樟树(柠檬醛型II)的叶脉密度较大,分别为8.86和8.14mm/mm~2,二者差异显著,且显著大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7号樟树(柠檬醛型I)的叶脉密度最小(2.14 mm/mm~2),显著小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气孔密度较大的是1号和3号樟树(芳樟醇型II),分别为430.0和436.0个/m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气孔密度最小的是7号樟树,为227.0个/mm~2,显著小于其他化学型油用樟树。在保卫细胞长度方面,7号和8号樟树较大,2号和3号樟树较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的1号樟树、芳樟醇型I的2号樟树和芳樟醇型II的3号樟树抗旱性较强,黄樟油素型的4号樟树抗旱能力最弱。【结论】叶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和气孔密度可作为评价樟树抗旱能力的叶解剖结构特征指标;桉叶油素型、芳樟醇型I和芳樟醇型II樟树抗旱性较强,可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引种栽培,黄樟油素型的抗旱能力最弱,不宜引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适合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辣木种子育苗方法。[方法]比较不同杀虫药剂、种子浸泡温度和基质对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100 mg/L高锰酸钾、1%多菌灵和1%托布津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对幼苗生长无影响;高温浸泡种子会降低种子出苗率;腐殖土能显著提高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结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间育苗时,通过种子消毒、常温(20~40℃)浸泡种子和田间施肥都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程度。  相似文献   

13.
紫斑牡丹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当年采摘种子为材料,研究赤霉素浓度和基质层积对其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子在500 mg/L GA_3溶液浸泡48 h后于25℃恒温中椰糠基质层积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好;根长≥3 cm的生根种子在300 mg/L GA_3溶液浸泡1 h后于25℃恒温中湿沙层积最有利于上胚轴休眠的解除。因而紫斑牡丹种子的催芽处理可使种子生根速度加快和出苗率提高,从播种到发芽仅需97 d左右,明显缩短出苗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喷施棉花脱叶剂后油菜的最佳适播期,以常规油菜中双1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10月11、14、17、20、23日,分别以T1、T2、T3、T4和T5表示),在T2播期完成时在土壤上喷施棉花脱叶剂及清水(对照),研究喷施棉花脱叶剂对后茬不同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及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后,T1和T2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和幼苗鲜重显著低于对照,T1播期油菜种子发芽势和苗高也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播期油菜出苗率、发芽势以及幼苗性状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播期不同对油菜种子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性状影响显著;T3播期脱叶剂处理和对照的幼苗性状均表现最佳。油菜最佳适播期为T3时期,且在油菜直播后喷施脱叶剂显著影响油菜种子正常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北苍术种子出苗及生长发育的适宜覆盖物。对不同覆盖(地膜、稻草、松针)处理北苍术种子出苗及植株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测定了出苗期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各覆盖物处理中,出苗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地膜覆盖松针覆盖对照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处理最好,土壤温度高,种子出苗早且出苗率高达72.8%;稻草覆盖处理土壤温度最低,种子出苗率也最低;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根粗、根重、单株重(P0.05)。温度是影响北苍术种子出苗的主要因素,覆盖处理通过改变土壤温度能明显影响出苗。  相似文献   

16.
樟树种子性状产地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我国樟树自然分布区47产地采集的樟树种子进行取样观测,分别测定子种子的长、宽、高、重、并进行播种试验,观测种子的场圃出苗率。分析樟树种子形态场圃出苗的产地差异,地理变异规律及种子形态对种子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表明,樟树种子形态存在显的产地差异,种子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径向变异,种形指数(长宽比)与纬度呈显的相差。种形指数与苗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樟树种子的大小,形状、百粒重等7个性状的  相似文献   

17.
盐分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HYZ62)和饲油2号(SY2)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0.2%,0.5%,0.8%,1.0%,1.3%,1.5%,1.8%,2.0%和2.5%)模拟盐胁迫,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油菜种子萌发且随盐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强,其中,HYZ62和SY2分别在盐浓度高于1.0%和0.5%时种子发芽势显著受到抑制(P0.05),二者均于盐浓度高于0.5%时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随盐浓度的升高,HYZ62和SY2的苗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盐浓度0.2%时达到最高,除SY2的鲜质量外,均与CK差异显著(P0.05),说明0.2%的盐浓度可促进油菜幼苗生长,而当盐浓度高于0.2%时显著抑制SY2幼苗苗长的增加(P0.05),高于0.5%时显著抑制HYZ62幼苗苗长及鲜质量的增加(P0.05),高于0.8%显著抑制HYZ62干质量及SY2鲜质量的增加(P0.05);HYZ62油菜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SY2油菜幼苗根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于盐浓度0.2%时达到最长,但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盐浓度高于0.2%时显著抑制油菜根的增长(P0.05)。综合而言,在同等盐胁迫条件下,HYZ62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优于SY2,故在滨海盐碱地种植绿肥油菜以HYZ62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激素处理对麻黄种子发芽及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麻黄。[方法]用赤霉素和生根粉分别处理麻黄种子,采用对比法研究激素对麻黄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用赤霉素、生根粉溶液浸泡种子1 d后分别有27、21枚麻黄种子发芽,砂藏后激素处理的种子5 d内发芽结束。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集中了出苗时间,且赤霉素比生根粉更能促进种子发芽。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出苗率。生根粉处理的麻黄种子出苗率、幼苗的根长与对照差异均显著。[结论]激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成苗率,增加了麻黄幼苗期的根长。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对中华猕猴桃的实生育苗技术研究表明:阴干和晒干的种子,萌芽和生长差异不显著;品种间萌芽差异显著;大果与小果种子萌芽及幼苗早期生长均无差异。各种萌芽基质中,河沙萌芽率最高,幼苗生长以黄土最为适宜。层积时间以70天萌芽率最高,但对幼苗生长无影响。1000PPm赤霉素处理种子对种子萌芽幼苗生长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种子不同处理方法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无患子种子发芽势及成苗率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秧苗质量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湿沙层积+40%H2SO4处理的无患子种子的发芽势和成苗率都最高,分别为30.3%、50.7%.成苗率比冬播、湿沙层积、湿沙层积+清水3种处理均高出约20百分点;无患子苗木最适合的密度为23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