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筛选防治赤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以济宁16为材料,研究了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丙森锌、唑醚·代森联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3、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2次喷雾的平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且产量增加显著,其中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丙森锌、戊唑醇的病指防效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多菌灵、三唑酮,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交替使用.[结论]为生产上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除噻菌铜外,其余6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霉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凹玻片法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和抑霉唑对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果实接种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对黑斑病具有很好的保护,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硅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抑霉唑、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均表现出很高的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活性及病斑扩展的作用,可作为在果园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中的残留动态,为戊唑醇在香蕉上及其废弃物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戊唑醇水乳剂以整株(包括叶片和果穗)喷雾和叶面喷雾(果穗套袋)两种施药方式在香蕉植株上施用,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施药后不同时间内戊唑醇在果实、叶片、叶柄和假茎中的残留量,一级动力学方程式计算其半衰期,比较分析戊唑醇在不同组织内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内的初始着药量0~0.945 mg/kg.叶面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叶片中的半衰期为7.7 d、叶柄为0.9 d、假茎为1.5 d,未在果实内检出戊唑醇;整株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7.0 d.[结论]戊唑醇在果实内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组织,施药时避开果实叶面施用可有效避免其在果实中残留;施药后28 d时香蕉各组织中的戊唑醇含量均低于其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可安全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食用向日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多效唑各浓度喷施食用向日葵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株高,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长和叶柄长,减小叶片叶长叶宽、叶片数,增加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提高籽仁率,增产效果明显,改善食用向日葵籽粒品质,提高籽仁粗蛋白和籽仁粗脂肪含量等.[结论]P2(75mg/L)处理在试验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以山东省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结合扬花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唑醇种子包衣+咪鲜胺喷雾、戊唑醇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咯菌腈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三个处理对小麦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两次调查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且小麦产量分别增加15.49%、19.14%、17.28%。  相似文献   

6.
吡唑醚菌酯等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30.88μg/ml,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抑菌活性较强。前3种药剂分别与33.5%喹啉铜悬浮剂配合使用,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01%~84.63%。  相似文献   

7.
4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是峨山县烟草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多年来防治药剂使用的单一性,导致黑胫病的病原产生了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通过选用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开展烟草黑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得出在烟草移栽时使用60%唑醚·代森联WG 1 200 g/hm~2或60%唑醚·代森联WG 900 g/hm~2,于移栽后15 d和移栽后30 d连续施药2次,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魔芋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前在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7个魔芋品种为试验材料,对7个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叶片长度、叶盘直径、叶柄粗、株高、根状茎比例、增重系数、软腐病的田间发病率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在播种材料一致的条件下,(1)产量与生育期、叶盘直径、根状茎比例、软腐病的田间发病率呈负相关,与叶柄粗、株高及增重系数呈正相关,且与株高、增重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根状茎、软腐病田间发病率、增重系数、产量、株高、叶片长度、叶盘直径、叶柄粗、生育期。因此,在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时,首先应以软腐病发病率低、增重系数大,株高适中为主要目标性状,其次综合考虑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9.
选用40%氟硅唑、40%腈菌唑(信生)、30%苯·甲60%唑醚、代森联(百泰)、43%戊唑醇等5种药剂对梨轮纹病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种药剂对梨轮纹病均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叶片(喷药后10d)防治效果:40%氟硅唑5000倍防效达75.28%;40%腈菌唑(信生)6000倍防效达54.31%;30%苯·甲2000倍防效达70.78%;60%唑醚·代森联(百泰)1000倍防效达66.67%;43%戊唑醇2000倍防效达54.31%;设空白对照喷清水。果实上发病率分别是:6%、9%、5%、5%、7%、12%。枝梢发病率分别是:2%、3%、4%、0%、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织金县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株类型及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当地南瓜种植区采集的南瓜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8种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30%肟菌酯SC,1%申嗪霉素SC,450g/L咪鲜胺EW,70%丙森锌WP,22.5%啶氧菌酯SC,50%嘧菌酯WG)进行筛选。【结果】分离得到2株引起南瓜病害的病原菌N-1和N-2,回接试验表现与田间发病症状基本一致;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联合ITS、ACT、GADPH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菌株N-1、N-2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确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出60%唑醚·代森联WG 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4 000倍液及450g/L咪鲜胺EW 4 000倍液对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88.6%、91.5%和89.0%,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结论】引起织金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及450g/L咪鲜胺EW可用作南瓜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的安全性,并对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与试验小区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茎叶喷雾对马铃薯生长均安全;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60%唑醚·代森联WG以及18.7%烯酰·吡唑酯WG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以上,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布在36%~65%。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和商品薯增产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供试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分别为19.96%、16.03%和14.3%,商品薯增产率分别为56.17%、50.02%和40.77%。根据冀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在发病初期使用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这3种药剂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达78%~88%。  相似文献   

13.
辣椒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辣椒病害1.1病毒病1.1.1症状。花叶型,叶片出现浓绿淡绿相间的花斑,幼苗萎缩,新叶略扭曲,成株不矮缩,新叶表现花斑;蕨叶型,叶片狭长呈线状,色淡卷曲,节间缩短;条纹型,叶、叶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 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 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为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县、凤山县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于核桃病害发生期开展真菌性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测定43%戊唑醇、45%咪鲜胺、25%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40%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选取效果较优的3种杀菌剂进行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调查区核桃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4种,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茎点霉属(Phoma sp.)真菌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以核桃炭疽病发病最严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43%戊唑醇;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和40%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2.23%、80.26%和75.98%.[结论]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广西西北部核桃的主要真菌性病害.25%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使用,同时建议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通风状况好的地点种植核桃,以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白粉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叶片枯黄死亡,植株早衰。为筛选出防治该病的高效安全药剂,笔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苦瓜品种为白玉,药剂有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60%哗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己唑醇悬浮剂。施药时苦瓜处于结果盛期,田间白粉病已普遍发生。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不同的生长抑制剂种类和浓度对非洲凤仙(Impatiens walleriana)种苗出圃不及时造成的徒长进行研究,找到合适的生长抑制剂种类和浓度.[方法]以非洲凤仙穴盘苗为材料,设置矮壮素(500、1 000、2 000 mg/L)、B9(500、1 000、2 000 mg/L)和多效唑(5、10、20 mg/L)3种生长抑制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株高、下胚轴长、最大节间长和叶片数.[结果]试验表明,施用3种生长抑制剂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非洲凤仙种苗的株高和最大节间长,同一种生长抑制剂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是对非洲凤仙种苗的下胚轴长和叶片数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矮壮素以1 000 mg/L合适,B9浓度应高于2 000 mg/L,而多效唑浓度应低于5 mg/L.[结论]研究对花卉种苗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水剂和多效唑联合施用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提高木薯光合生产力及提高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美国PP-SYSTEM公司生产的TP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大田条件下对保水剂与多效唑联合施用对木薯株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施用保水剂可提高植株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但中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快;喷施多效唑可延缓植株下部叶片的衰老,影响的叶片数为15片左右.[结论]在木薯生产上联合施用保水剂和多效唑可达到提高整株光合产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