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测试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其他特征,筛选适宜在东阳市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抗、花期较长的油菜新品种,本试验以11个常规种油菜、11个杂交种油菜在东阳地区开展种植比较。结果表明,ZD649、浙油52、HS153、642、浙油杂1710、越优1575、越优1577、越优0102、浙油杂117高产高抗,适宜在东阳市推广种植,其中,ZD649、HS153、浙油杂1710、越优1577和浙油 杂117花期较长,可应用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油菜新品种在浙江奉化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浙江奉化推广种植的油菜品种,在当地开展了油菜新品种种植试验,综合评价各参试品种在奉化的适应性及丰产性等。结果表明,浙油杂315、浙油杂108、越优1510、越优1203、浙油51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奉化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油菜新品种结构,于2019—2020年开展了"浙油杂1403"等4个油菜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并对各品种的田间表现和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展示结果表明,4个油菜展示品种的田间表现差异明显,其中,"浙油杂1403"的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适宜机收,"越优1401"的植株矮、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浙江省兰溪市油菜产业品种结构,于2018—2019年进行了5个油菜新品种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5个油菜新品种的总体长势均较好,其中,"浙油杂1403"杂交优势明显,耐寒、抗倒性好;"越优1203""越优1401"苗期生长旺盛,杂交优势明显,耐寒、抗倒性好;"浙油51"株型紧凑,整齐度好,抗倒性中等;"浙大630"熟期较早,抗倒性中等。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铜陵市义安区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能够满足市场优质米需求的杂交中籼稻品种,2019年引进5个优质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徽两优996、荃优丝苗、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晶两优1377,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晶两优534、徽两优996、荃优丝苗综合表现突出,特别是扬花期遭遇连续高温仍有较高的结实率,适宜在铜陵市义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9—2020年度通过对油菜新品种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观察新品种的适机性状,比较其产量和抗性,以筛选出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浙油杂1403、徽优098、越油518和宁R101等4个品种,分别较对照秦优10号(CK1)增产83.49%、63.19%、38.35%和34.23%;较对照沣油737(CK2)增产57.98%、40.51%、19.12%和15.57%.示范结果显示,分段收获优于一次性机械联合收获.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安庆市生态和栽培条件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特在潜山县开展油菜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沣油679、同油杂2号、浙油50、天禾油11和沣油737这6个品种可在安庆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稼元2号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常油杂83、绵油16、湘油杂2号,不适宜在安庆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8-2019年度参加国家油菜新品种试验(安徽省六安试验点)4个处理的油菜产量、产油量、生育期、抗逆性、农艺性状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六安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油菜新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中油28、沣油845、大地279、浙油杂1510、宁R201、越优1510、越优花叶15、庆油8号、16HY1、赣油杂703、宁R131在六安地区种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强,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菌核病发病率低,产量、产油量及其他综合性状表现好,符合六安市选种目标,可进入下一年度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秭归县种植推广抗性强,产量高的油菜新品种,2015年我们征集了10个油菜品种,在秭归县郭家坝镇荒口坪村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油杂62、种都油研924、中油589、富油杂108、富油杂2000的产量及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好,可在本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筛选适合汉中地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品种迫在眉睫。试验对15个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汉中地区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有荣华油4号、德油杂12、陕油28、沣油737、汉油9号等5个品种,适宜在汉中地区作为油菜直播机收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耕地轮作冬闲田扩种油菜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绿色模式之一.2020年引进杂交油菜浙杂903,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进行了示范种植,面积为17.33hm2.2021年5月27日机械收获,产量达3971.04kg/hm2.该文介绍了浙杂903在铜陵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了扩种油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56-8857
[目的]为国审杂交油菜(Brassia campestris L.)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德核杂油8号是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三系技术育成的油菜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性强等优良特点。2年度国家油菜试验中,其平均芥酸含量0.2%,硫苷27.75μmol/g饼,含油量41.97%,平均产量2 579.70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31%。[结论]德核杂油8号适宜长江下游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51-52,66
为促进福建省油菜生产的发展,引进15个油菜新品种进行多点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华油杂12号、黔黄油21号、中油杂12号、秦优9号、中油98D、黔油19号和秦优7号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建议在福建省进行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霍邱县重要油料作物,为了提高油菜单产水平,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2007年在霍邱县龙潭镇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秦油10号、秦油8号、华皖油3号、皖油27、中油杂9号5个适宜种植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综述浙江省优质油菜的育种进展,"九五"期间育成了浙优油1号和浙优2号,实现了浙江省单双低优质油菜零的突破;"十五"期间育成的双低油蔬两用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使浙江省油菜从双高(高芥酸、高硫苷)走向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浙油18是浙江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使浙江省油菜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十二五"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浙油50和浙大619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浙油50产量、含油量和株型等主要性状取得重大突破,使浙江省油菜生产从双低走向双低高油。在此基础上正向双低高油酸育种迈进,使食油更健康。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宣城市宣州区主要越冬农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合宣州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由15个油菜新品种组成的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并记录有关性状、产量等,为确定主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沣油737、德新油53、核优46、沣油520及早杂油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1浙油51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国审油2013017,浙审油2014001,GDP油菜[2017]330005)。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综合抗性好,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冶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菌核病抗性进行测定 ,以期筛选出适合大冶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油菜品种。结果表明 ,湘油杂 1号抗性和产量均居第 1位 ,华双 3号、中双 7号抗性分列第 2、3位 ,华杂 4号、中双 7号产量分列第 2、3位 ;从产量和抗性综合来看 ,湘油杂 1号、中双 7号、华杂 4号较适宜在大冶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合文山州种植的高产、早熟、抗性强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并在前3年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冬季在文山州5个不同区域进行油菜新品种展示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增产,其中云油杂14号、云油杂10号、云油杂15号、云油杂11号、云油杂17号5个品种增产10%以上,同时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及抗病性,是潜在的、适合文山州大面积推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浙油50为"双低两高"油菜新品种,引进台州种植,表现出品质优、效益好的特点,累计种植面积已超1.89万hm2,成为台州市主推品种。为加大浙油50推广力度,在近年来的试验示范基础上综述了浙油50在台州市的种植表现,包括主要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和油质等特征特性,同时介绍其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