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获得转fad2基因ihpRNA的甘蓝型油菜的基础上,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转基因株系W-4(T_1代)单株自交种子(T_2代)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由49个单株组成的T:代群体油酸(C_(18:1))含量变幅为55.87%84.73%,其中有19个(占38.8%)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75%,有11个(占22.4%)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80%;受体(对照)的油酸含量变幅为55.28%~67.43%;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材料(油酸含量≥75%)种子中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18:3))含量明显低于受体;高油酸材料的油酸脱饱和指数ODP值为5%~12%,而受体的ODP值高达20%~36%.基于ODP值,可以推测转基因高油酸材料种子中的FAD2活性受到有效抑制,从而阻止了油酸向亚油酸、亚麻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相似文献
4.
5.
高油酸油菜油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对7个高油酸油菜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161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产量2 764.0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居第1位,含油量46.16%,居第2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C718全生育期与对照沣油520相当,产量2 537.5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μmol/g,油酸含量达到78.20%,居第2位,含油量达到48.26%,居第1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但是株高较高,产量较对照沣油520略低,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花生高油酸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花生高油酸种质在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现状、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高油酸突变体及国内种质资源、高油酸种质的检测技术以及高油酸种质的利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江西农业学报》2022,(7)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产量及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的遗传效应,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11个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及其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单株产量的遗传率;4个性状的杂种F1和F2代平均优势表现较好,而超亲优势表现普遍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差;所有亲本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差异明显,选用适合亲本可实现对特定目标性状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有角果教和千粒重,表明产量的增长有赖于角果数的增加及千粒重的增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综合为四大类:产量性状、株高性状、分枝性状及主花序性状. 相似文献
12.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 (95 89,95 90 ) ,硼低效品种 (9141,95 10 5 )及其 4个杂交F1代 (95 10 5×95 89,95 10 5× 95 90 ,9141× 95 89,9141× 95 90 )作试验材料 ,建立了模拟硼效率性状的模型 ,并选用 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这种模拟对硼效率性状的描述是可行的 ,有可能作为硼效率性状鉴定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株高是影响油菜抗倒性、丰产性和全程机械化进程的关键性状,油菜矮秆、半矮秆资源的发掘与研究,是实现株高遗传改良的关键。目前油菜优异矮源缺乏,通过对获得的甘蓝型自然矮化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及激素相关形态学、生理学分析,旨在综合评估其利用潜能,为其在油菜矮化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后续基因定位、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将甘蓝型油菜品系141492自交6代后发现的半矮秆突变体经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DH系群体,选取1个半矮DH系,暂命名dw-1,其平均株高约95 cm,变幅83—105 cm。对dw-1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等进行表型鉴定,并以dw-1与野生型高秆为亲本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通过光暗处理(16 h光照/8 h黑暗、24 h黑暗)形态学观察、下胚轴与茎秆赤霉素敏感性测验,鉴定突变体突变类型。【结果】与野生型相比,dw-1千粒重无明显变化,菌核病病指、二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主序有效长、一次分枝数、株高、分枝部位高度、重心高度、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全生育期极显著缩短。遗传分析表明,dw-1株高的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47.5,显性度0.2;B1、B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0%、84.0%、85.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5.6%、6.7%。光照与黑暗条件下,dw-1形态建成正常且下胚轴长度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外施低浓度赤霉素对下胚轴与茎秆伸长作用不明显,高浓度处理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均不能恢复至野生型表型。【结论】dw-1田间综合性状优良,矮生性状以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又以加性效应为主,常规杂交育种早代选择有效。dw-1矮化机制与油菜素内酯途径无关,为赤霉素敏感性减弱应答类型。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四个杂交组合的四世代和三个杂交组合的六世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SC)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其遗传力约50%或更低;SC的遗传效应中主要是加性效应,同时也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疆大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今后新疆大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根据大麦的8个农艺性状表现,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国内外5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取值范围在9.15;~41.68;,平均23.96;.多样性指数(H)介于1.400~2.039,平均1.810.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50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3.28时可被聚为5大类.利用A-PAGE对50个供试大麦品种进行检测,共分离出21种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即参试品种具有21个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品种分离出0.42条多态性谱带,表明这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对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50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0.44处聚为6个大类. 相似文献
18.
19.
新疆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选育糜子优质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新疆3个地区的25份糜子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来自陕西的5份样品进行比较,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用筛选出的13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147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34条;多态性比率为91.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23,遗传分化系数Gst=0.255 7;采用UPGMA法对4个不同来源的糜子材料的聚类分析表明,新疆的糜子聚为一支.[结论]研究材料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来自新疆的糜子材料与来自陕西的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加强对糜子种质资源的挖掘、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