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防御和减少雷电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科学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方法]采用python 3.7、contourf函数作为统计分析方法,对宣城市2010—2018年ADTD型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宣城市闪电特征,划分雷电易发区域.[结果]宣城市闪电以负闪为主;闪电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午后多夜间少,闪电高峰值时段出现在14:00—18:00,0:00—12:00闪电次数较少且平稳;闪电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暖季多冷季少,以6—9月居多,1—2月、10—12月闪电很少;闪电年际变化呈多峰多谷型;年平均闪电密度主要集中在1.0~8.0次/(km2·a);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70 kA,平均闪电强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宣城市中部地区.雷电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宣城市中部地区,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宣城市中东部、西部地区,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宣城市北部、西南部地区,一般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宣城市南部地区.[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指导宣城市科学有效防雷减灾、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农村雷电灾害风险管理、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设工程规划选址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闪电定位数据为样本,结合潍坊市雷电活动本地资料进行潍坊市雷电活动特征分析,按0.01°×0.01°的经纬度尺寸对潍坊市地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出各网格区域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基于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利用插值分析中的普通克里金法进行平均运行,获得内插单元,编制出潍坊市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示意图。  相似文献   

3.
雷电灾害评估及其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电灾害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雷电灾害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体系内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给出灾害评估指标的量纲换算表,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进而建立了能对雷电灾害严重程度进行定量描述的综合评估模式和划分雷电灾害等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生态环境区域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分区与分类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建立分区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主导因素法、综合评价分析法、特尔斐法等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类型进行划区分类,并提出了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在我省各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因而,搞好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对发展我省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省地域辽阔,生态、气象条件复杂,导致棉铃虫的发生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给棉铃虫的测报带来一定困难。在棉铃虫发生区域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很难根据不同区域的发生特点进行区域性预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棉铃虫的预报水平,1986—1988年我们利用各地棉铃虫发生期,发生量以及气象条件、棉花生产水平等历史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棉铃虫发生区域划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鹏  夏金润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62-62,66
介绍安徽省滁州市种子公司于2004~2005年度组织进行的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必定要在具体区域内进行、区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途径。本在概述了区域概念、特性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空间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安福县实际情况,运用模糊聚类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县内部可持续发展系统空间作出正确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注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诸多矛盾中,空气质量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全国尺度研究空气质量问题;从研究方法看,空间分布特征大多用空间统计及地理信息技术对AQI值进行分布规律研究,而综合考虑AQI值、变化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选择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人均产值四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下属13个地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区域可划分为四类,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从而对制定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调控政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一些特殊场所或大型项目进行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时,会分成各个子区域分别根据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区域内的风险因子,传统方法是利用项目内的规划划分项目内的子区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子区域的划分是区域雷击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提出了用交线法从雷击等效截收面积的角度来划分子区域,最后通过一个石化厂区的案例,比较了交线法与传统方法的特点,发现交线法在子区域的划分中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定义季风指数为: (1)一月和七月盛行风向转向角不小于120°; (2)一月和七月盛行风向平均频率接近或达到40%。用此划分中国季风气候区域。认为中国季风气候区包括辽、吉、黑、晋、冀、鲁、豫、苏、浙、闽、粤、桂、黔、滇、鄂、湘、皖、赣、陕、台、北京、上海、天津23省市自治区及四川、内蒙、宁夏、甘肃的一部分。 根据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又划分中国季风区为四个季风气候区:(1)热带季风气候区,(2)副热带季风气候区,(3)温带季风气候区,(4)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园林建设及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自然风景区的建设已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自然风景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自然风景区将会愈益兴旺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农村区域经济层次划分的方法,确立了有关指标体系,建立了方法模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综合指标排序,最后就这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合理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能有效指导防雷减灾工作,传统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对于因素模糊的区域无法确定参数值,不能定量评估区域风险值。本文研究了基于模糊层析分析法的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提出雷电风险评估三层指标模型,结合模型各风险因子,利用模糊综合算法对区域内雷击风险指数进行计算,得出相对应的雷电风险等级。并通过实例证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区域风险评估在致灾因子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对因素难值难以确定区域的雷电风险评估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万盛2009—2018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万盛地闪活动的逐年、逐月、逐日活动特性,结果表明:万盛年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地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负地闪与总地闪百分率呈正相关关系;地闪月活动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地闪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谷值时段集中在7∶00—13∶00;地闪平均强度为28. 66kA,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kA间隔段,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100kA之间,正负地闪的分布曲线大致相同,地闪以20kA和180kA为界限。利用Arc GIS软件做出万盛年平均地闪密度图、年平均地闪强度图,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域、中高易发区域和低高易发区域3个等级,并指出雷电易发等级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王文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66+190-166,190
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和气象生长条件对牧草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最优二分割技术,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牧草适宜生长区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大安、前郭、松原、长岭、扶余为牧草最适宜生长区,白城、镇赉、洮南、乾安为次适宜生长区,通榆为较适宜生长区。  相似文献   

20.
选取红河州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人工站历年观测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标准化降水指数、干燥度等作为气候影响因子,参考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农作物、经济作物、植被等辅助因素,采用聂斯切洛夫综合判别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将红河州划分为5个气候区及18个亚区,并分析了各区的适宜作物结构,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