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囊括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所有问题,也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具有战略意义和普惠性特征,这就决定乡村产业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 体,体现了不同于其它产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破传统发展理念,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市场化 运营,整合城乡资源,实现乡村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业有保障、农民奔小康、农村新模式的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所以需要一些地方本科涉农院校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对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牢牢坚持为地方(或行业)服务为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地区特色以及学校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3.
绿色清洁能源如何服务乡村振兴?应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将乡村的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资源投入到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中.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必将加速农业农村的电气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步伐,也必然带来农村能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但目前我国乡村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仍存在化石能源为主,难以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和快速发展,同...  相似文献   

4.
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参与和服务的多元化体系中,科技类社会组织具有特色优势,也面临现实问题。针对当下的现实困境,从加快制度供给、增强支持能力、扩展资源来源和完善社团机制层面,探讨了以科技社团组织为主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对策建议,这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本底条件有着优良的耦合关系,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成为盘活文旅资源、发展乡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曲县店子底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了店子底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四种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即增长型(S-O)策略、弥补型(W-O)策略、拓展型(S-T)策略和防御型(W-T)策略。【结论】店子底村乡村文旅资源丰富,加之能人带动、政策支持,促进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为其实施乡村振兴提供较为充分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功能,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新业态。秦安县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实施初期,同步规划乡村旅游,发挥发掘资源优势,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如何帮助乡村从“衰落”走向振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探讨其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遗产地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提升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从而形成了产品增值驱动、乡村旅游驱动和农耕文化驱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方面。因此,提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建立遗产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系列工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前期扶贫攻坚工作积累的经验,从黔东南州扶贫攻坚的关键(乡村产业)、推动助力(民族文化和民俗产业)和重要力量(人才资源)等方面总结黔东南州扶贫攻坚工作实践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可从巩固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并举;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等方面实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革命力量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具有政治引领、思想凝聚、行为教育等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红色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振兴又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时机、提供保障。新时代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启智铸魂功能,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拓宽红色文化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20,36(2):149-15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这是值得研究的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出标志;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传统产业缓慢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2001~2011年,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第三,指出了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门类少、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率低、特色产业弱、品牌产业缺、产业环境差、产品质量低和缺乏竞争力。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遵循以下6大原则:“三农”并重原则、“三效”并举原则、“三产”融合原则、城乡共进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并采取10项具体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2)改造传统产业;(3)发展新兴产业;(4)延长产业链条;(5)拓展农业功能;(6)打造产业品牌;(7)优化生态环境;(8)鼓励返乡创业;(9)培养乡村人才;(10)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1.
振兴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大数据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成为振兴乡村产业的新抓手。振兴乡村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人文禀赋数据库、自然资源数据库、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完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步。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是乡村人民,乡村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面对乡村教育中存在的乡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以离农式教育为主、乡村学校教育结构不完善、乡村干部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是城乡空间的绿色生态基底,乡村自然资源系统具有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特征,文化资源纯粹而丰富。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乡村特色资源开发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吸引力和引擎。本文以宁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为例,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森林、温泉、水库等自然资源以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基于特色资源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具有宜昌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宜昌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传承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村、示范点已经形成,立足宜昌区域文化特色,乡规民约再出发,构筑乡村治理的软实力,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振兴的关键是要将人才的内培外引相结合,因此,乡村人才引进是人才振兴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当前人才振兴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不充分、高校人才对乡村就业理解不客观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振兴战略的推进。为此,在新形势下,针对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提出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强化高校人才振兴乡村意识等对策,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发掘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当地资源,发掘特色优势,鼓励、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是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的宝贵探索和巨大尝试。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评价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评估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及短板,对于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以农产品、农业多功能以及农业支撑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系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①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有机整体,既要体现总体逻辑主线又要体现区域特色。②全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整体划分为3个梯队,且各梯队之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差异较大,指数得分排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③全国30个省份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发展指数得分整体优于乡村农产品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与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且各地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发展短板和弱项。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越高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关系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2017-2019年99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研究发现,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术界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迅速增加,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发文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也十分欠缺。在研究机构的分布上,主要以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学术力量雄厚的"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且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较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共被引作者主要有贺雪峰、刘彦随、叶兴庆、黄祖辉、王亚华、陆益龙、黄宗智、沈费伟、陈锡文、温铁军、刘合光等,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仍具有重要影响。学者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展开了研究,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准扶贫、城镇化、乡村旅游、实现路径、返乡创业等是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领域。根据乡村振兴研究的基本情况、进展及热点分析,结合具体的文献研究,对未来乡村振兴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农业发展、区域规划还是生态融合,要实现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充足的土地保障。结果指出,2011—2017年关于土地工程的理论研究较少,直至土地工程学科建立,该行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升温,文献报道量最高增幅可达4871.43%。排名靠前的研究主题主要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为主,多局限于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在乡村振兴层面以人文社科类的基金支撑较多,地区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占比较小。研究层次方面主要以社科类的基础研究和行业指导为主,缺乏对工程实践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探讨,且基础教育需要大幅度普及。可见,分析土地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行业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不仅是党在革命、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宿迁市大王庄为例,在简要概述苏北红色资源的基础上,阐明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与作用,并结合红色资源融入苏北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原则并提出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