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健  邹开云  丁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41-644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解吸行为。[方法]分别将一定量的贫瘠土、耕作土及污泥土按一定比例加入已知浓度和体积的阿特拉津药液中,两相分开后测定液相中农药的平衡浓度,计算单位质量土壤吸(解)附农药的量,并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温度及投加量等对阿特拉津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阿特拉津在3种土壤中解吸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解吸浓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农药解吸量成正比;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农药解吸;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农药的解吸量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解吸行为受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温度及投加量等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黄菖蒲对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去除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Atrazine,ATZ)污染去除的贡献,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通过历时35 d的水培试验,比较了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抑菌(添加氨苄青霉素)和不抑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0.5、1、2、4 mg·L-1)ATZ的消解率和消解速率,以及ATZ在植物体内的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TZ消解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ATZ初始浓度、微生物和植物均是ATZ消解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ATZ初始浓度 > 微生物 > 植物。植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不抑菌处理(34%~49%)显著高于抑菌处理;微生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无植物处理(28%~41%)显著低于有植物处理;ATZ初始浓度≤4 mg· L-1时,对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无显著影响(P=0.371),而对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影响显著(P=0.039)。黄菖蒲能够吸收ATZ并向茎叶转运,植物体内ATZ含量与ATZ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ATZ可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因此,黄菖蒲对水培系统中ATZ的去除贡献较高,具有修复水体ATZ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除草剂阿特拉津残效期长,对下茬作物安全性差的问题,2003年我们对吉林通化市广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农残降解剂进行了降解阿特拉津残留的非生产性评估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莠去津降解菌和硅藻土为试材制备修复菌剂,通过对菌体存活率的测定,研究菌剂对贮藏时间、温度和紫外线的耐受能力。同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菌剂对莠去津的去除效果,并比较菌剂施用前后黄瓜根部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菌剂在室温条件下存放28 d后,菌体存活率仍高达83%,对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也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盆栽试验中,菌剂施用28 d后,莠去津的去除率最高,接近80%。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表明,菌剂能够减少黄瓜根部MDA积累,提高POD、PPO和SOD活性。不难看出,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修复菌剂性状良好,不仅能够高效去除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还能减轻莠去津对敏感作物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旱田杂草严重威胁着作物生长发育,它与作物争光、水、肥和空气等生长条件,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使受害作物降低产量和品质。我国传统的人工除草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往往由于不能及时除净杂草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研究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阿特拉津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阿特拉津为研究对象,构建室内一维土柱试验模拟阿特拉津在连续注入和清水淋洗条件下,在饱和壤质砂土中的迁移过程;基于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和吸附-解吸模型,采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整体调参拟合下,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的Nash-Suttcliffes模拟效果系数(NSCs)为0.909~0.922,均方根误差(RMSEs)为2.752~3.167,而淋洗条件下的NSCs为负值,RMSEs为8.703~12.424;吸附-解吸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中,在饱和壤质砂土的NSCs为0.901~0.954,RMSEs为2.037~3.289。分段调参拟合后,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的NSCs提高到0.919~0.941,RMSEs减小到2.405~2.986,淋洗条件下的NSCs提高到0.927~0.940,RMSEs减小到2.036~2.309;吸附-解吸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中,在饱和壤质砂土中的NSCs提高到0.904~0.956,RMSEs减小到2.037~3.247。研究表明:整体调参下,采用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时拟合度高,而淋洗条件下拟合度低;吸附-解吸模型在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时拟合度均较高;分段调参可提高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在淋洗阶段迁移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氯消毒技术去除水中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中阿特拉津残留浓度,并以液相一质谱联用(LC-MS、LC-MS/MS)技术鉴定其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紫外-氯联合消毒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阿特拉津.阿特拉津在紫外消毒过程中迅速降解,主要表现为脱氯羟基化作用,主要产物为2-羟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OIET),次要反应为氨基侧链脱烷基、氧化以及脱水成烯反应.后续加氯过程对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产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能有效去除乙烯胺类产物,且不明显引入消毒副产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固定在颗粒活性炭中的TiO_2光催化降解阿特拉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0W低压汞灯作光源,采用固定颗粒活性炭中的TiO2(TiO2/GAC)作光催化剂,在浅盘反应器中考察了阿特拉津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在平均光强为4.38mW·cm-2,光催化剂投加量为7.0g·L-1,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21.9mg·L-1,3wt%H2O2用量为30μL·15mL-1,投加方式为1次·2h-1,光照时间为6~10h时,去除率可达92.7%~94.7%,TOC去除率可达67.1%~78.3%。光催化剂增至10g·L-1,H2O2用量一次性加60μL,光照时间为3~4h时,去除率可达91.6%~93.7%,TOC去除率可达65.9%~73.9%。通过组合实验和紫外光谱图分析,估计了体系中影响去除率的光催化、吸附、光降解、H2O2的作用性质和大小,并估计了降解途径,认为同时存在侧链脱烷基反应和OH取代Cl的反应,在有H2O2存在时,使前反应较强。TOC值测定表明阿特拉津已从8个碳降至含2~3个碳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阿特拉津(敌百草)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杀草范围广,对藜、苦荬菜、荠菜、鸭跖草、蓼、车前、稗草、马唐、问荆以及十字花科、豆科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和(?)本科杂草都有防除作用。残效期长,可达七十天以上。本试验用吉林轻化工研究所提供的5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每亩玉米田用50%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因其长时间大范围使用,造成大面积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的污染。目前有关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是世界上生物降解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与微生物类群、降解途径与降解酶,并展望了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模拟水田环境,从农田灌溉水角度研究阿特拉津对水稻不同时期的影响。得出水稻对阿特拉津最为敏感的时期为苗期,最高允许浓度为0.5mg/L,并对受阿特拉津危害的稻苗的药害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不同的pH值(pH=5.0~10.0)条件下污染质阿特拉津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AT菌在pH值为5.0~10.0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0;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盆栽实验比较研究了7种植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率,阿特拉津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以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去除效率与植物生物量、根系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能有效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去除效率最高的是皇竹草,比对照提高了40.37%,7种植物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皇竹草斑茅黑麦草高羊茅龙葵牛筋草香附子;不同植物的生物量、根冠比与植物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866;7种植物对阿特拉津均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与转运的能力,其中皇竹草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高,分别为0.54和2.81,其次为斑茅和高羊茅。可见,皇竹草、斑茅和高羊茅对土壤阿特拉津污染具有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5.
阿特拉津作为优良的三嗪类除草剂被广泛使用,其由于自身原因极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残留污染,并通过淋溶与食物链传递给世界范围内的动植物带来生态风险的威胁。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修复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文章总结了可修复阿特拉津的菌株的大类,报告了部分菌株的降解机理与途径,并对现有的试验办法进行了探讨,对微生物修复阿特拉津的未来做出了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引言与前人的研究果园杂草防除是果树栽培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幼龄果园尚可借间种作物来抑制杂草,而结果果园则基本上完全依靠人工除草。在地多人少的东北地区以及果、粮兼营单位,在7—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杂草丛生,果园的中耕除草与作物田间管理挤在一起,造成劳力紧张,以致管理不及时而影响果树生育与产量。因此,探讨果园化学除草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阿特拉津 (Atrazine)在农田灌溉水及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 (NPD)石英毛细管柱测定。通过对一起特大污染事故对农田灌溉水及土壤的污染进行的跟踪监测 ,掌握了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阿特拉津在农田灌溉水中经过1年时间仍有检出 ,其降解率为99.5 %。在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阿特拉津在作物生长期内 (6月上旬—11月上旬 )均可检出 ,其降解率为87.9 %。  相似文献   

18.
土壤表面阿特拉津的紫外光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土壤,在人工光解装置箱中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土壤表面阿特拉津的光解行为以及影响其光解行为的因素。实验测得阿特拉津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953~0.1864min,光解深度为0.10~0.23mm,半衰期为3.7~7.3min。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粒度、pH值、有机物含量、土壤湿度、腐植酸含量及表面活性剂含量均会对阿特拉津在土壤表面的光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生物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农药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治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t=10℃,pH=7.5)与野外含水层的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质阿特拉津的一次投菌降解率达到26.29%;同时环境因素也随着AT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其中,DO、Eh、pH随AT菌作用的加强而其值减小。另外,设计了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模拟实验为野外的原位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阿特拉津与扑草净混用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稗草为试材,采用微区培养法测定了阿特拉津和扑草净混用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扑草净与阿特拉津混用有增效作用,混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223.94,最佳配比9∶16。同时探讨了除草剂混用试验方法的选择及最佳配方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