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校企协同育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非常有效 的模式。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实际不 符,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嵌入互动式”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 索了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举措,也是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现状与弊端,提出“三进三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新模式,构建学校、科研院所、现代涉农企业的共商、共建、共享新农科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提高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农业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调整培训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两师教师队伍、建立稳定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等措施,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机制,以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农业院校"3+1"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院校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农业院校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具有地方农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农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高等院校典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探索适合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校企双主体参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校、企、生多方共赢的局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内涵,本文通过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协同育人机制与实施路径,使高职院校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把握时代的发展需求,切实有效地变革传统的育人方式,整体提升和优化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正>本论文通过研究目前政府、行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从中发现现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与总结,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为未来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与发展不仅要靠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而且还要靠相关行业的指导与监管,企业与学校的协同育人共同合作。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的运行和发展才能取  相似文献   

7.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征要求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一些措施与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宜春职业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转型背景下,对地方本科农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明确定位和转型路径,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形式校企合作,从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应用型农业院校的育人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9.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新动力和推动力,实践教育是农业高校应用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 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促进本科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分析 了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光合现代农业产业学 院在“新农科”背景下建立的意义,以及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的重点建设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实现培养的专 业人才达到符合社会需要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等农业院校重视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的提升,为社会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领域培养拥有良好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校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校企合作模式在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必然,具体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并就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教改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校企(地)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通过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定单班、定制班等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为解决农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要求其必须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实现多方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当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存在着追求目标不一致、合作地位不对等、合作资源有限等现实困境,为此探索在理念更新、机制模式强化、层次提升等方面的路径选择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企联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京津冀地区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根据院校或专业特点,立足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曾小飚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7):127-128,135
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才能促进校企长效合作,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海洋渔业的发展、渔业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就业环境的新形势,针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充分发挥专业对口优势,全面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满足企业用人,促进学生就业,推动专业发展等方面构建起系统性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6.
喻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63-266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四重螺旋"创新理论,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产教融合育人联合体,探讨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产教融合服务链、完善支持体系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以提高高校与企业的各自产能。高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盈利目标的共生共容是产生该协同效应的基础。实现双方的协同关键在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文中我们剖析校企合作的困境,阐明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基于雪堆博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寻求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语境中,社会复合主体视角考量的是地方政府助推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关系维系,实现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企运作"的角色功能,过程中整合企业行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资源,激发主体间合作的内驱力,以实现在主体复合、资源整合中凝聚育人力量。这也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专业为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产学研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基础,将企业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共同体、三大中心、四个核心团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实践表明,该平台能使多方共赢,对于推进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校企合作班接受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关注和管理,其班级文化建设也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校企合作班班级文化建设是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和高校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