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明青花椒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品质变化,为青花椒最适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GC-MS联用技术连续测定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及其成分,通过HPLC-MS法测定青花椒麻味素含量及其成分,分析其在青花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青花椒挥发油中共定性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百分含量1%的8种,这8种化合物占青花椒挥发油总量的90%以上。含量最多的为芳樟醇,其次为D-柠檬烯。青花椒麻味物质主要成分是羟基-ε-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和羟基-γ-山椒素,其中羟基-量呈先增后降趋势,6月中旬达峰值。【结论】成熟早期到中期青花椒果实挥发油和麻味素快速积累,达相对稳定状态时即可采摘,此阶段采摘的青花椒综合性状表现比较好;若以提取青花椒麻味素为主要利用方向,采摘时间控制在青花椒果实成熟早期到中期的过渡期;若以提取青花椒挥发油为主要利用方向,青花椒果实成熟中晚期均可采摘。  相似文献   

2.
采用蒸馏法提取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永善、巧家、彝良4县所产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昭通4县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无明显差别,芳樟醇、桧烯、D-柠檬烯、萜品烯、(-)-4-萜品醇占精油成分80%以上。与四川汉源、金阳、仁寿、洪雅和重庆江津青花椒挥发油相比,昭通青花椒中芳樟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依据气象条件对花椒品质形成的影响,以重庆江津不同采收时期收获的青花椒为研究对象,分析青花椒主要品质随成熟期的变化情况,确定青花椒适宜采收期并为进一步开展青花椒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均有变化,挥发油的主要芳香物质为芳樟醇、二环[3.1.0]己烷-3-酮、右旋萜二烯等。由于气象因素影响,采收后期挥发油、麻味素、含水量等指标趋于稳定,青花椒适宜采收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潘明凤  魏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16-1541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花椒中木兰花碱的含量。[方法]RP-HPLC法测定野花椒中木兰花碱含量的色谱条件:Phenomenex RP-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0μm),乙腈-0.2%磷酸和0.2%三乙胺缓冲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结果]木兰花碱在0.307 2~1.843 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为101.2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野花椒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纪辉  梁美  侯娜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7):1383-1388
[目的]选育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和抗性强的青花椒品种,为促进贵州省青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贵州省竹叶花椒人工林中选出的优良青花椒单株进行区域试验、扩繁和生产试验,选育出黔椒2号优良品种;通过与云南青花椒、汉源青花椒和江津青花椒进行比较,评价黔椒2号的产量性状、适应性及其品质.[结果]黔椒2号具有果大、质优、丰产等特性,其果实呈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果穗塔型,紧凑,平均单株产量18.37 kg(2013~2015年),平均穗粒数51.70粒,果穗平均果粒密度3.52粒/cm3,鲜果千粒重91.64 g.果实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13.14%,果皮挥发油含量4.84 mL/100 g,芳樟醇相对含量40.83%,黄酮含量6.08 mg/g,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黔椒2号果实的锰含量与铜、钙、镁、钾和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其中与钾含量的负相关系数为-0.250;钙含量与铜和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黔椒2号具有生长健旺、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及果大、色佳和丰产等特点,其品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特级花椒要求,可在贵州省干热河谷及我国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林佳彬  李冬梅  郑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4-14725
[目的]分析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程序升温的方法对青花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青花椒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7%。其中3,7,7-三甲基-(1S)-双环[4.1.0]庚-3-烯在青花椒挥发油中含量最高,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45.729%。[结论]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烷、烯、醇和萜类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花椒窄吉丁高发期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筛选花椒窄吉丁生物信息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3种品种的花椒果实挥发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为烯类、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d-柠檬烯在3种品种花椒果实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大红袍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最高;凤椒中主要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最高。[结论]胡椒酮为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为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为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8.
张艳焱  徐剑  张永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22-13323
[目的]测定贵州不同产地苗药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反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磷酸水溶液(V/V,28∶72),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总生物碱、白屈菜红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和99.8%;RSD分别为2.71%和0.40%。[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四川花椒主要栽培品种品质初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四川花椒栽植面积广,且近年来发展面积逐渐扩大。本研究收集了四川各地花椒主要栽培品种,并测定其水份、挥发油、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等成分,对品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花椒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红花椒汉中源贡椒挥发油含量最高为9.74%,泸定花椒挥发油含量最低为3.02%。越西贡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高为16.88%,泸定花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含量最低为5.61%。在青花椒中,洪雅藤椒挥发油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2.43%,重庆九叶青花椒挥发油含量最低,平均值为5.61%,洪雅藤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高为12.12%,雅安多营藤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低为8.9%。  相似文献   

10.
研究温度对花椒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九叶青花椒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5~6月在人工气候室开展盆栽试验,设置2个环境最高温度处理,以29℃和大田花椒为对照,正常采收期取样测定花椒的产量因子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花椒籽壳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即温度越高皮壳产量越低,千粒重也下降。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花椒硒含量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CK(大田)>CK(29℃)>T(33℃) >T(36℃),处理温度越高花椒硒含量越低。花椒挥发油、麻味素含量随处理温度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即CK(29℃)>T(33℃) >T(36℃),由于人工控制环境日较差10℃大于大田环境日较差7.2℃,较大的日较差更有利于挥发油、麻味素等物质积累,CK(大田)CK(29℃)>T(33℃) >T(36℃)。花椒果实膨大期29℃左右比较适宜花椒产量品质形成,温度过高对于品质和产量的形成具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红天麻总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湖北宜昌、陕西宁强、云南昭通3个不同产地所产红天麻中的总酚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eaileu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所产红天麻中的总酚含量。[结果]3个不同产地红天麻的总酚含量有明显差异,湖北宜昌红天麻总酚含量最高,为0.0485%。[结论]Folin—Ciocaileu比色法为科学评价天麻质量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庆宇  张志  魏小平  严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0-16451
[目的]研究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马蹄中总还原糖含量的新体系。[方法]根据菲林氏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应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确定了体系的最优条件。[结果]方法测定的标准偏差为2.47%,RSD为1.30%,加标回收率为99.2%~102.5%,平均回收率为99.2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果品糖分含量提供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头花蓼中多酚含量的比色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对测定头花蓼中多酚含量的比色条件(包括检测波长、Na_2CO_3用量、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吸光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当FC试剂用量为2.5 mL,12%Na_2CO_3用量为7 mL时,在35℃下反应40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多酚的含量与760 nm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380%。[结论]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稳定性、重现性、精密度好,能够用于头花蓼提取液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探讨花椒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RP-HPLC测定条件,比较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为14.4~27.0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1.73%, n=5)。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野花椒 24.050 μg·mL-1(RSD=1.77%, n=3); 凤县大红袍 23.677 μg·mL-1(RSD=4.94%, n=3); 韩城大红袍 18.869 μg·mL-1(RSD=3.00%, n=3); 秦安1号 17.173 μg·mL-1(RSD=2.45%, n=3)。RP-HPLC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南太湖地区不同区域荷叶中荷叶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三乙胺-冰醋酸(27∶70.6∶1.6∶0.78,V/V/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荷叶碱线性范围3.039~91.170μg/ml(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0.63%(n=6);7~8月采摘的荷叶中荷叶碱的含量最高(0.322%);在5个产地中,以德清县采摘的荷叶中荷叶碱的含量最高(0.465%)。[结论]荷叶碱含量随生长时间而变化;南太湖地区荷叶中荷叶碱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烟叶伸长率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寻求更简便的初步判定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测定3个烤烟品种不同部位、不同烤法、不同等级66份烤烟样品的伸长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烤烟伸长率与总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糖碱比、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氮碱比、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钾、烟碱、淀粉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测定烟叶伸长率能初步判定其化学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玲  郑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5-13046
[目的]测定余甘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AlCl3-NaNO2比色法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5个品种的余甘子(青油甘、玻璃甘、油甘、丙甘和甜油甘)中总多酚、总黄酮及VC的含量。[结果]青油甘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518g/100g;玻璃甘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8mg/100g;甜油甘中的VC含量最高,为160.9mg/100g。[结论]余甘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辣椒碱及其类似物正壬酸香草酰胺的杀虫活性。[方法]以香草醛和正壬酸为起始原料,经胺化还原反应、N-酰化反应制备了正壬酸香草酰胺,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EI-MS和1H NMR验证,并对辣椒碱和正壬酸香草酰胺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辣椒碱和正壬香草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Linnaeus)]3龄幼虫和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3日龄若蚜均无明显的杀虫活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碱的生物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极性溶剂青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e Sieb.et Zucc)的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氯仿为溶剂的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杀卵和对幼虫的触杀作用;以石油醚为溶剂的提取物对幼虫有较高的胃毒作用;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的化蛹率、蛹重及羽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此结论对杀虫植物青花椒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椒蒿,菊科蒿属野菜,学名狭叶青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嫩芽及鲜嫩叶片,俗语称“三月椒、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农历),形象地说明了椒蒿幼芽的可食之精美时节。野生椒蒿,萌发期幼芽显灰白色,长至五厘米左右时显灰绿色,此时幼芽味麻略带清香,可做调味品,因味似花椒而俗称椒蒿。凉拌或与羊肉炒食,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10厘米以上时也可采摘烫熟鲜食,晾干可做调味青菜,盐渍更有独特风味。是佐餐的时令小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