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姚祺  李佶芸  赵垦田 《高原农业》2021,5(2):109-114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巨柏野外天然分布数据计算巨柏的潜在生态适宜区.通过交叉验证,影响巨柏潜在生态适宜区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10℃、最冷季度的降水量0~20 mm、土壤持水量0.10%~0.25%和最热季度的降水量200~450 mm.生态适宜性较高区域主要位于西藏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药材品质,减少地膜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生态防草布在蒙古黄芪种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白地膜、黑地膜、生态防草布覆盖方法种植蒙古黄芪,会对蒙古黄芪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地上部分表现为:采用白地膜会促进蒙古黄芪早期生长,导致出苗早,花期早,种子成熟早,但株高和冠幅低于黑地膜和生态防草布;从产量分析:小区产量最高的是防草布,为110.34kg,较对照提高了24.52%。其次是黑地膜,为108.68kg,再次是白地膜,为93.36kg,对照为88.61kg。由此说明,在蒙古黄芪标准化种植中,生态防草布可以取代传统白地膜、黑地膜,减少地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研究结果对青海省生态保护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物-地理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适性,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作物对各地区的生态适宜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作为研究区,对宁夏生态移民新村村民的人居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移民人居质量的因素,为生态移民工程后续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地形、土地、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在评价单因子人居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探讨宁夏生态移民新村自然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宁夏境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标准化后值介于0~100。地被情况、水域和海拔因子制约着宁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且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②生态移民新村明显集中分布于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该区域边缘地带呈包围态势安置。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 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 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本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和AHP的南阳市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阳市8个植烟县的生态条件为基础,用特尔菲法确立了影响烟草生态适宜性的6个生态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对应隶属度函数,将各因子的原始数值转化为隶属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6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对6个评价指标进行叠加,获得了南阳市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分类图.结果表明,西峡县、内乡县、浙川县西北部、南召县西部、邓州市西北、西南部为1类适宜区;新野县、南阳市区、唐河县、镇平县、邓州市东部、社旗县、南召县南部较小面积为3类适宜区;而2类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方城县、桐柏县、淅川县中南部、南召县中东部、邓州市西部、社旗县东北部、唐河县东南部及镇平县西部边缘、南阳市北部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贵州省从江县椪柑气候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分析影响椪柑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生产进行区划,同时比较不同种植区椪柑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中国滇重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地形、土壤因子阈值。【结论】该结果可为开展中国滇重楼种植的合理区域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西藏青稞生态适宜性限制因子,阐述了基于GIS进行青稞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的建立,并确定权重。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能较好地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建立的评价因子能较好地评价西藏青稞的生态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态适宜性变权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了400多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因子的限制原理,在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变动赋权原理和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的不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作物-地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蒙古黄芪的大规模种植,规范种植技术,提高蒙古黄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蒙古黄芪人工种植经验,总结黄芪野生到种植的发展历程及其适宜种植区域,系统的介绍蒙古黄芪人工种植技术:种子的处理技术、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同时总结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制定种子质量标准。指出目前黄芪种植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繁育体系,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及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快黄芪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破解制约黄芪种植业发展的难题,为黄芪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陇西栽培蒙古黄芪原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比较形态学方法 ,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生长植株进行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栽培蒙古黄芪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存在不同的种内类型。传粉实验初步说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 ,这是栽培蒙古黄芪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植物黄芪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以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砷浓度升高,黄芪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MDA含量先升后降,第8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控制和药理活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及辐射诱变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无菌苗的不同外植体(叶片、子叶、下胚轴)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对子叶和下胚轴进行辐射诱变研究。[结果]3种外植体分别在MS+6-BA 2.0 mg/L+NAA 2.0 mg/L、LS+6-BA 2.0 mg/L+NAA 0.1 mg/L、MS+6-BA 2.0 mg/L+NAA 2.0 mg/L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下胚轴和子叶的最佳诱变时间均为15 min 随辐射诱变时间的增加,下胚轴愈伤组织的长势增强,但超过一定的诱变时间愈伤组织长势减弱且诱导率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和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材料为内蒙古包头市美岱召协力气村采收的蒙古黄芪的种子,蒙古黄芪无菌苗的叶片、子叶和下胚轴。试剂:0.1%升汞溶液、MS培养基、1mol/LNaOH、1mol/LI-ICI、琼脂、蔗糖、2.0mg/ml6-BA、2.0mg/ml NAA、0.1mg/ml NAA、L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均为二倍体,2n=2x=16,第8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膜荚黄芪核型为2n=2x=8m(1SAT) 8sm,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为2n=2x=6m 10sm(1SAT);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和2B型.该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黄芪健康植株上的块根为材料,经过表面消毒、培养基选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表面消毒方法有效,4种培养基上分别获得不同数目的内生真菌株,显微镜下获得了内生真菌形态特征。分离获得黄芪内生真菌28株,分列在7个菌属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中药材的分子水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汉城细辛、北细辛、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2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药材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9条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4.5%,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筛选出19条扩增出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汉城细辛和北细辛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汉城细辛和北细辛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是不同品种的药材,而细辛和黄芪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为黄芪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中多糖含量;以黄芪的产量及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900kg·hm-2、过磷酸钙360 kg·hm-2、硫酸钾240kg·hm2处理组合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因此,过磷酸钙对黄芪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硫酸钾对黄芪多糖含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光伏电站环境内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治理模式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光伏电站内选取3种人工建植植被样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苜蓿Medicago sativa,以未受电站建设干扰的天然植被样地作为对照。  结果  重新建植植被后,樟子松、黄芪和苜蓿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在这3种植被中,樟子松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对于另外2种样地显著增加了4.99和6.80 g·kg?1,而有机碳储量则显著提高了14.52和19.37 t·hm?2 (P<0.05)。研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此外,土壤pH和电导率也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重要指标。  结论  随着电站内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相比于草本植被,光伏电站内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樟子松来提高土壤固碳作用,并尽量减少后期的人为干扰。图2表3参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