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 TIBOV)为环状病毒属的新成员,病毒于2009年首次从我国西藏墨脱县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目前,对该病毒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对1株分离自我国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TIBOV毒株YNSZ/V290/20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可在C6/36与BHK-21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55~75 nm,具有环状病毒属病毒典型形态特征。电泳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为十节段双链RNA,呈现3-3-3-1的电泳带型特征。对环状病毒属病毒高度保守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3/T2)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为TIBOV的成员,与其他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0.90%~81.70%与97.20%~97.30%。对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2/OC1)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与已知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26.90%~30.60%与28.50%~33.20%,表明该毒株可能是一种新血清型的TIBOV。对采集于师宗县牧场的40份黄牛与68份山羊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TIBOV在牛、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50%与4.41%。新型TIOBV在我国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虫媒病毒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我国TIBOV的分布、致病性、感染宿主范围与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药物制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株为RNA病毒。分离病毒能引起1-2日龄乳鼠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 683 bp,由Seg-1(3 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了确诊一例疑似SVA感染的临床病例,本试验将从广西地区某猪场母猪和肥育猪鼻及蹄部采集的出现典型水泡性病变的猪水泡液进行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RT-PCR扩增、基因序列测定、TCID50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在PK-15细胞上生长良好,可见明显细胞病变;接种PK-15细胞进行TCID50测定,病毒滴度达到10-6.75/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第4代细胞培养物的BHK-21细胞出现特异的绿色荧光;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Senecavirus病毒属中的病毒成员同源性最高,与之前2017年报道的广东分离株SVA-CH-GDYS02-2017和SVA-CH-GDLZ01-2017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内。以上结果表明,已成功从样品中分离到了SVA,且该毒株可以在PK-15和BHK-21细胞上进行增殖。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SVA,为后续塞内卡病毒的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Z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阳某猪场发生腹泻症状的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经荧光检测、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Z株。PCR方法克隆S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的部分S基因与其他毒株比对,结果表明与CH/XJUrumqi及韩国AF500215 S1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江城县蓝舌病病毒16型(Bluetongue virus type 16,BTV-16)毒株的流行情况及其L2基因与国外流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将江城县送检的300份牛肝素钠抗凝血提取红细胞后静脉接种10日龄鸡胚,将收集的鸡胚肝脏捣碎离心,上清液接种于C6/36和BHK21细胞传代。针对出现细胞病变的样品,应用群特异性VP7片段引物进行RT-PCR检测,应用BTV-16 L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检测出的BTV核酸阳性样品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采用DNAStar和Mega 6.0软件对获得的L2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利用BTV-16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江城县发现30个可致细胞病变的样品,其中17个样品经RT-PCR初步确认为BTV;经L2基因序列分析和中和试验鉴定,确定其中6株为BTV-16型毒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3.4%~98.0%和94.2%~99.1%之间;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中5株与2001-2008年日本及1982-2011年印度分离的BTV-16毒株亲缘关系较近;1株与1985-1990年日本分离的BTV-16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发现,云南江城县BTV-16毒株呈现新旧毒株交叉持续流行态势,但在自然进化中遗传变异不大,有一定的稳定性,本研究在分子水平阐明了云南江城县地方流行BTV-16 L2基因间的遗传和差异,为进一步开展BTV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南边境地区牛感染中山病病毒(Chuzan virus, CHUV)的情况。【方法】应用BHK21细胞对云南景洪、江城采集的312份健康黄牛血液样品盲传分离病毒,对出现细胞病变的毒株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S7、S2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4份血液样品可致BHK21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5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4株分离毒株基因组为10节段,带型为“3-3-4”,与2012年云南师宗分离的CHUV SZ187毒株相似;4株病毒S7、S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7%~99.7%和97.9%~99.1%;S2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相似性最高;S7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的ON-1/E/18、ON-3/E/17及中国本土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的相似性最高。S7、S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新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4株毒株的S7基因序列与中国本土和日本分离的已知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地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流行情况。从重庆大足等地区羊场采集18份临床疑似羊口疮病料,提取病料DNA,经PCR鉴定为ORFV阳性;将阳性病料做常规处理,接种羔羊睾丸细胞(LT),并盲传至5代,观察接毒LT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PCR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和TCID50测定。结果显示,经PCR检测,18份疑似羊口疮病料ORFV核酸阳性率为61.1%(11/18);大足株病料接种LT细胞36 h后,长梭型细胞变圆、融合、呈拉网状、皱缩,72 h后大部分细胞脱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浆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且荧光绕核分布;F1至F5代细胞培养物经PCR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大小为1 137 bp;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19株ORFV B2L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其核苷酸同源性在97.9%~100%之间,与美国SA00分离株同源性达100%,且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测定F5代细胞培养物TCID50值为10-5.68/0.1 mL,在细胞中能稳定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并获得1株ORFV,为后续ORFV研究提供了生物材料,同时为防控重庆地区的羊口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演化的情况,本试验对广东佛山疑似暴发伪狂犬病的猪场采集的病料(脑、肺脏、扁桃体、肝脏、脾脏)进行了PCR鉴定,初步鉴定为PRV毒株后,将阳性病料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及小鼠感染试验,证实该病毒为PRV,并命名为PRV FS-2015株;并对该毒株进行细胞病变观察、病毒TCID50测定、毒株gC和TK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RV FS-2015株TCID50为10-7.5/0.1 mL。PRV FS-2015株的gC和TK基因序列与国内外PRV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100.0%和99.4%~10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100.0%和98.7%~10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RV FS-2015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GY、ZJ01、HB1201、HN1201、JS2012、BJ/YT和BP属于同一分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更近;但与PRV经典株Kaplan、Becker、NIA3、Kolchis、Bartha、Yangsan、Min-A、SS和SL株的同源性较低,基因变异较大,表明PRV FS-2015毒株属于近几年流行的变异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圆环病毒2型云南株分离鉴定及ORF2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PCV2特异性引物,从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感染病例中检测出3株云南省PCV2流行株,通过ve-ro细胞分离病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约17nm的病毒样粒子的存在。经同源性比较分析,3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8%,与甘肃省PCV2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低(90.7%),浙江省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7%),与南美洲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低(92.0%),瑞典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4%),这可能与云南省猪种引进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2株血清型分别为4型和5型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株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中的D’Aguilar virus(DAV)血清型病毒和2株未鉴定出的环状病毒。经病毒Seg-2、Seg-3序列ORF区的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的地域型均为Eastern型,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3头哨兵动物的血液和血清,经病毒核酸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证明3头动物均被相应的病毒感染。动物感染病毒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迅速上升,3~4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够在该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而血液中病毒核酸含量2~4周到达最高点后则呈迅速下降趋势。本研究报道了景洪虫媒病毒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牛虫媒病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3头牛分离获得7株病毒,提示当地可能还存在更多种类的虫媒病毒。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arboviruses in Jinghong city,Yunnan province.Three sentinel cattle were set up in Menghan township of Jinghong city in 2019,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gularly fo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rboviruses,a total of 7 virus isolates were obtained.Viral nucleic acid were identification by RT-PCR,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strain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EHDV) with serotypes of 6 and 7,two strains of bluetongue virus (BTV) with serotypes 4 and 5,D’Aguilar virus (DAV) serotype in one strain of PALV and two unidentified circoviruses were isolated,respectively.The ORF region of virus Seg-2 and Seg-3 sequenc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all the 7 regional strains of the virus were Eastern,which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trains in Japan,Australia and India.The blood and serum of three sentinel animals were tested by viral nucleic acid and serum neutralization test,which proved that all three animal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virus.When animal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virus,specific antibodies in the serum rise rapidly,it reached peaks 3 to 4 weeks later and could remain at this level for a long time.However,the content of viral nucleic acid in the blood decreased rapidly after reaching the peak from 2 to 4 weeks.The isolation,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Jinghong arboviruses in animals were report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provided data suppor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local bovine arboviruses.At the same time,7 strains of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3 cattle,suggesting that there might be more arboviruse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广西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基因序列特征的关系,为IB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CR、鸡胚传代培养、DF-1细胞的适应培养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分离鉴定病毒,并扩增其VP2基因,利用Mega 7.0、MegAlign软件将其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IBDV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分离到1株IBDV毒株,命名为GX20210126株。该毒株接种SPF鸡胚可导致鸡胚出现出血、矮化和肝脏发黄、出血及针尖状坏死;且GX20210126对DF-1具有良好的细胞适应性,可引起显著细胞病变。琼脂扩散试验显示,该毒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病毒液能与IBDV阳性血清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VP2基因进化分析显示GX20210126株与国际标准超强毒株在同一个大的分支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6.8%~99.6%之间,其中与UK661株相似性最高,为99.6%,仅有2处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即D279N和I272T。以EID50为10-3.8/0.1 mL,0.5 mL/只的剂量点眼、滴鼻接种8日龄SPF鸡,攻毒后鸡出现羽毛蓬松、精神萎靡、拉白绿色水样粪便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肌肉、肝脏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萎缩,IBDV拷贝数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结论】 IBDV广西流行株GX20210126具有超强毒株基因序列特征,人工感染鸡群可导致IBDV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地方分离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使用猪睾丸(ST)细胞分离来自河南某猪场PDCoV阳性病料中的病毒,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反转录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电镜观察、S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同时评价分离毒株在仔猪上的致病性。结果显示,阳性病料接种ST细胞后,病毒稳定增殖并连续传代至第10代;自第4代开始,感染细胞发生CPE,呈圆缩、拉网、碎裂、脱落状态;IFA鉴定为PDCoV阳性,且电镜观察可见带有刺突的冠状病毒粒子。将分离到的PDCoV命名为HeN10,其S基因序列与中国SD株相似性最高,达99.8%,与国内报道毒株CHN-JS-2017株和CHN-HeB1-2017株等处于同一分支。将HeN10株以5×106.3 TCID50/头的剂量口服感染5头10日龄健康易感仔猪,可导致所有感染仔猪发生水样腹泻。本研究成功分离了PDCoV HeN10株,其与SD株等国内流行毒株处于同一分支,攻毒后可引起仔猪典型腹泻症状,可为下一步诊断方法及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