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增产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耕作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为主要形式,但光热资源属于一季有余、两季紧张的状态。近年,由于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小麦冬前积温高、苗情旺,管理变得被动。为此,2007年秋河北省提出了小麦适当晚播、玉米适当晚收的两晚管理措施,以延长玉米生育期和提高千粒重,进而达到玉米增产的目的。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增产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阳谷县夏玉米生产实际,从科学选择品种、种子精选及处理、抢茬直播、田间管理、机械晚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夏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技术要点,以指导当地夏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阳谷县夏玉米生产实际,从科学选择品种、种子精选及处理、抢茬直播、田间管理、机械晚收等方面总结了夏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指导当地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是一项利农惠民的好技术,推广应用玉米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是黄淮海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播种面积约1000万hm~2,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7%,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5%。由于农民认识不足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生产普遍存在着玉米提前收获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产量损失。综合各方面研究数据,夏玉米适时晚收能提高千粒重10%~15%,甚至更高,玉米增产50~80kg/667m~2。玉米品种选择、后期光热资源条件、水肥条件和病虫危害是影响夏玉米后期生长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夏玉米后期生育特点,探讨生产管理措施,为实现适时晚收创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小麦收获期一般推迟一周左右,玉米播种也相应较晚。为最大限度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推广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增产增效情况:把生产上常用的以玉米苞叶发黄收获推迟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需比常规收获期推迟10  相似文献   

8.
确定玉米最佳收获期,做到晚收增产,需谨记以下"六个一"。一看:看玉米生长特征,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一定:定玉米最佳收获期。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有些农民担心雨天影响秋收,耽误冬小麦种植;有些农民更担心自己果实被别人"抢走",因  相似文献   

9.
<正>夏玉米直播晚收增产技术是针对套种玉米密度不足、群体质量差,直播玉米收获期普遍较早等问题提出的,该技术对于提高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稳产、高产目标具有良好效果。技术要点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要求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长,耐密植,抗逆性强,活棵成熟,生育期105~110天。2.改麦套为麦收后直播。改5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为6月5~1 5日麦收后直播。麦收后及时、足墒机械播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以黄淮海地区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为材料,对豫北地区夏玉米晚收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2012年玉米生产中,安阳市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有效克服了低温阴雨寡照影响,促进了玉米灌浆后熟,增加了粒重,为夺取秋粮丰收和实现全市粮食产量"十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生产调研,该文提出以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推广为抓手,以实现夏秋一体化栽培耕作制度为目标,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要求,对传统种粮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全面促进安阳粮食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从不同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产量方面,分析了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黄淮海地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收获期在10月10号左右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区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增产效果和适应性,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中国主要玉米产区(东北、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的41个试验点,设置推迟7d和14d两个时间收获,分析适时晚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调查数据显示,适时晚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推迟7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4.20%和4.94%;推迟14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79%和7.92%。玉米晚收增产效果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推迟7d收获时,纬度每降低一度,2007年和2008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0.08%.d-1和0.06%.d-1;推迟14d收获时,纬度每降低一度,2007年和2008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0.06%.d-1和0.07%.d-1。玉米适时晚收提高了对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迟7d和14d收获,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09.5℃和194.5℃,日照时数分别增加了44.55h和83.38h。【结论】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适宜的晚收时间与当地生态条件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技术简介(一)技术背景及应用地区近年来,豫西夏玉米在9月20日左右开始收获,乳线(即籽粒外部的黄白线)位于基部的1/2~1/3处,这时,玉米正处于果穗籽粒蜡熟期,籽粒灌浆时间不足40d,籽粒含水量在40%以上,成熟度差,这时收获,千粒重低,品质差,产量损失在10%左右。(二)技术优点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世杰 《河南农业》2014,(19):36-36
<正>当前,河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产量逐年增加,但适时晚收技术却很难得到实施,成为玉米增产的瓶颈。要想大幅度、大面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必须发挥木桶效应,实施玉米晚收技术。一、玉米收获现状河南省中部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此时,玉米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灌浆完成90%,早收10d左右,减产10%。二、玉米晚收标准玉米成熟后不存在养分向茎秆倒流的问题,只要不影响小麦播种,收获越晚越好。因此,一定要改变早收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技术是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一些地方群众玉米收获期偏早、砍青的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装备不断提升,秋收种麦时间大大缩短,为此技术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一般可使玉米收获期普遍推迟6~8 d。9~10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玉米灌浆是最为有利的气候环境。试验资料显示:在玉米苞叶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作物的两大技术之一。技术概述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为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生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60~90年代玉米产量低,农耗时间长,雨水多易芽涝,实行麦田套种对促进玉米单产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体制的变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耗时间缩短,干旱缺雨,套种玉米密度不足,苗子不匀,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难以适应更高产的要求,中产水平上形成的麦田套种技术需要更新。在高产更高产阶段实行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长后期适时晚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大灌浆强度,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玉米推迟7 d收获,产量增加5.27%;推迟14 d收获,产量增加8.69%。玉米每晚收1 d,千粒重增加2~3 g,每667 m2增产5~7 kg。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第二大玉米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7%,年总产量5000万t,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5%以上。根据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情况看,普遍存在玉米早收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减产。综合各地研究表明,玉米适时晚收(苞叶干枯变白,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硬亮)千粒重增加10%~15%,增产玉米50~80kg/667m^2。从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遗传、气候条件、光温利用、栽培措施和病害侵染等方面,对玉米适时晚收诸多方面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