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牛的重要传染病,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乳腺炎、流产等症状。其病原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HV-1),共编码30~40种结构蛋白,其中11种为囊膜糖蛋白。糖蛋白在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糖蛋白gB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在细胞间扩散及复制至关重要;糖蛋白gD在病毒复制、传播和感染机制方面作用重大,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糖蛋白。对gB、gD的研究不仅可从蛋白层面解析病毒侵染机制,还能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糖蛋白gB、gD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疫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侵染机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为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是引起牛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BHV-1面对牛免疫系统的不断进化,产生出多种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其主要包括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感染淋巴细胞和抑制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干扰素-β表达和建立潜伏感染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BHV-1的免疫逃逸给治疗和预防BHV-1所导致的相关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以潜伏感染最为严重,它能使患病动物终身带毒并能实现病毒的再激活。故主要阐述BHV-1的上述免疫逃逸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防制和疫苗创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采集上海地区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牛病料,按常规PCR鉴定和MDBK细胞盲传未能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MDBK细胞共培养加ConA刺激的方法从抗体阳性牛的血液样品中分离到8株病毒类似牛疱疹病毒1型(BHV-1),命名为BHV-1/SH株。分离毒株经MDBK细胞多次盲传后,细胞出现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拉网等BHV-1特征性病变。用PCR方法从分离病毒BHV-1/SH7株DNA中扩增出与BHV-1 tk基因大小一致的条带,BHV-1/SH7株tk基因与从中国流产牛胚胎分离的NM06株(JN787955.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与美国NVSL challenge97-11株(JX898220.1)、英国野毒型6660株(D00438.1)、瑞士K22株(NC_001847.1)和Cooper株(AJ004801.1)的tk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BHV-1/SH7为BHV-1,其TCID50为1.0×10-8mL-1,对氯仿和胰蛋白酶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眼结膜和神经等多组织、器官的炎症;由该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曼氏溶血杆菌和睡眠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而致高死亡率,以及由于生殖道感染而导致的流产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潜伏感染是本病毒重要特点,感染后该病毒在神经节和扁桃体内潜伏使患牛终生带毒而成为重要传染源。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并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研究表明BoHV-1在中国已经广泛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感染特点和防控措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1病原与流行病学牛疱疹病毒(BHV-l)与牛的许多疾病有关,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龟头包皮炎、结膜炎、流产、脑脊髓炎和乳房炎等。已确认,BHV-1仅有一种血清型,但根据病毒DNA的核酸内切酶酶切图谱,BHV-1有3种亚型:BHV-1.1(呼吸亚型)、BHV-1.2(生殖器亚型)及BHV-1.3(脑炎亚型)。因为BHV-1.3有  相似文献   

6.
牛疱疹病毒Ⅰ型(BoHV-1)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以及结膜炎等,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乳牛产奶量、公牛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每年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等,各有优缺点.该文总结概述了牛疱疹病毒Ⅰ型的各种常用诊断方法,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和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因学和发病机理: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除了呼吸道疾病,由BHV-1引起的其他的主要综合征还包括流产和生殖道感染。BHV-1.1是呼吸道亚型,BHV-1.2是生殖器亚型,BHV-1.3是脑炎亚型。最后命名为BHV-S,这是一种特殊的疱疹病毒。巴氏杆菌是常见的继发性侵入病菌。BHV-1可以使小牛发生严重的疾病,包括发热、流泪、流涕、呼吸窘迫和共济失调,最后导致惊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试剂盒,对IBRV gD蛋白主要功能域的表达及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根据NCBI数据库录入的1型牛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gD蛋白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NC_001847)设计引物,用PCR扩增gD基因类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Δg D,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经SDS–PAGE分析,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43 000的目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gD融合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经镍柱纯化后,重组蛋白的质量浓度为2.5 mg/m L,纯度约为95%,Western Blot及ELISA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可用于IBRV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是一个影响养牛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病原,它能够引发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BVD)。BVD是急性和繁殖障碍型传染病,使牛发生病毒性腹泻、发热、黏膜溃疡和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症状。文章重点对病毒的分型、E2蛋白结构功能、临床感染类型和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牛溃疡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牛疱疹病毒Ⅱ型(BHV-Ⅱ)感染可引起奶牛乳头和乳房皮肤急性、溃疡性病变,常被称为牛溃疡性乳头炎。BHV-Ⅱ感染呈散在发生或暴发,患牛产奶量减少,并增加患细菌性乳房炎的概率。病牛临床症状从相对轻微的小块水肿,到严重的溃疡。牛溃疡性乳头炎早期症状各异,但是病变常从乳头皮肤一个或多个不同大小水肿、变厚的部位开始,形成小水疱并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牛传染病的一种主要病原。概述了BHV-1的危害,BHV-1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以及BHV-1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为认识和研究该病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疱疹病毒Ⅰ型(BHV-Ⅰ)对牛肾细胞(MDBK细胞)的作用,为探讨BHV-Ⅰ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MDBK细胞,于对数生长期感染BHV-Ⅰ,同时设立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活性检测、细胞核形态观察、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和细胞内Caspase-3活性检测等方法,对BHV-Ⅰ感染的MDBK细胞进行凋亡指标检测。【结果】接毒后24h,MDBK细胞即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活性检测表明,感染BHV-Ⅰ的细胞活性降低,并且呈病毒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依赖性。感染细胞出现核固缩,并呈新月形变化。DNA电泳结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表明,感染BHV-Ⅰ的细胞DNA出现规律的片段化,细胞凋亡比例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细胞内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结论】BHV-Ⅰ能够诱导MDBK细胞凋亡,并且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参与。  相似文献   

13.
I型牛疱疹病毒(BHV-1)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损害、流产甚至致死性系统感染,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文章介绍了其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77-2479
[目的]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NM株。通过PCR、MDBK细胞病变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gD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强毒株。NM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典型性细胞病变。Reed-Muench法测定NM株病毒的TCID50为10-6.0/ml。NM株病毒与IBRV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而与IBRV阴性血清不发生中和反应。NM株病毒能使8月龄IBRV抗体阴性牛致病,表现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典型临床症状。gD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NM株病毒与IBRV K22株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IBR诊断试剂与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宿主因子TRAM1(translocatio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TRAM1)是一种参与I型膜蛋白质分解的蛋白,通过升高含量来缓解内质网(ER)在应激时的压力。前期研究发现,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感染原代鸭成纤维细胞后,TRAM1宿主因子变化异常。为确定宿主细胞TRAM1因子与DRV非结构蛋白σNS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对DRV复制的影响,本实验首先表达σNS蛋白,通过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发现TRAM1蛋白与σNS蛋白在细胞外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试验证实二者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TRAM1能够从转录水平抑制DRV σNS的表达,而抑制TRAM1提高σNS的转录水平。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σNS蛋白在DR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及为σNS蛋白与宿主因子TRAM1互作对DRV复制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p21蛋白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CDKI),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首先,p21蛋白可降解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活性、与cyclin/CDK复合物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合,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其次,p21蛋白可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化和极化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参与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再次,p21蛋白调控细胞的凋亡过程。它既可与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和促凋亡因子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又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或激活TNF家族死亡受体(TRAIL)促进细胞凋亡。最后,p21蛋白可上调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和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蛋白促进细胞自噬。此外,p21蛋白在多种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人免疫缺陷病病毒(HIV)感染的细胞中,p21蛋白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dNTP的生物合成及宿主细胞抗病毒蛋白SAMHD1失活抑制HIV复制。p21蛋白可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编码的E7蛋白相互作用,诱导细胞进入S期。Epstein-Barr病毒(EB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鼠肝炎病毒(MHV)和A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引起p21蛋白水平变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本文综述了p21蛋白的功能及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研究病毒感染和p2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 PCV3)从2015年发现至今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养猪业被检出,是重要的新发猪病病原体。目前有关PCV3致病机制的研究有限,大部分集中于PCV3的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组演化分析和检测方法建立。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与宿主之间关系紧密且复杂,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宿主细胞的命运和病毒的传播与存活。部分学者通过瞬转表达系统、临床分离和反向遗传学技术从病毒组分或全病毒水平对PCV3与宿主相互作用展开研究。本文系统阐述宿主细胞对PCV3感染的应答机制、PCV3-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PCV3生命周期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CV3及其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选取对新城疫病毒(NDV)易感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Trizol提取细胞总RNA,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然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酵母细胞内构建CEF的cDNA文库,以寻找与NDV基质(M)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探讨其相互作用对NDV装配和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细胞总RNA的D260nm/D...  相似文献   

19.
自1946年Olafson等首次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和传播,尤其对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和牛肉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致病机理,研制出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疫苗,对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尤为重要.对BVDV的病原学、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BVDV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明JEV病毒复制与宿主蛋白的关系。【方法】首先构建非结构蛋白质粒,然后将构建成功的非结构蛋白的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中,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表达情况,再分别与pCMV-MYC-hnRNP K质粒同时转染至Vero细胞中,培养24 h,收取细胞蛋白样,进行Co-IP试验相关步骤,用Western-blot实验进行结果呈现,得出试验结果。【结果】构建的非结构蛋白质粒在Vero细胞中可以表达,通过与表达hnRNP K蛋白的质粒共转染,通过Co-IP试验经Western-blot结果分析能够得出JEV的NS1与hnRNP K之间存在相互作用,JEV的NS2a、NS3、NS5与宿主hnRNP K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结论】JEV的NS1蛋白与宿主蛋白hnRNP K存在相互作用,为JEV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同时为JEV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命活动周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深入研究JEV病毒复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