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明确核桃扁叶甲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核桃扁叶甲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宽和角长等4项形态指标,运用频数分布法和Crosby生长法推断核桃扁叶甲幼虫的龄数,并对其发育中各个龄期幼虫的取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扁叶甲幼虫共有3龄,头宽是最佳的幼虫分龄指标,体长、体宽和角长则不适合作为分龄指标;幼虫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十分明显;幼虫取食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为3龄幼虫期,日平均取食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峰是在孵化后的第12天.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叶甲是林木和经济作物重要害虫,为害植物的叶部、茎部或根部,给次期性害虫为害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导紫茎甲、蓝负泥虫、红胸负泥虫、十点宽卵萤叶甲、双带方额叶甲、黄守瓜、野膝蓝胸跳甲、大毛叶甲、黑纹宽卵萤叶甲、十四班隐头叶甲等10种主要叶甲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黑茎甲等19种福建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茶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nre)是我国南方部分茶区近年来新成灾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成虫咬食茶树嫩梢芽叶,幼虫取食茶树根系,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极大。此虫在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四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五月上旬成虫始见。成虫危害茶树期长达两个多月,高峰期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田间雌雄性比约为1:0.6,每雌可产卵60-100粒,卵产在茶园表土层或枯枝落叶下。成虫发生期与早春气温紧密相关,田间发生量与茶树长势、品质及茶园土质有关。主要天敌有三种步甲、一种蠼螋和两种蚂蚁。叶面施药毒杀成虫,防治适期可定在成虫开始羽化后10-15天,喷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3.000-4.000倍,50%马拉松500-800倍,80%敌敌畏8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核桃楸为我国北方珍贵的用材林树种和经济林树种,也是我省东部林区的优势树种。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核桃楸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核桃楸育苗栽培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核桃楸的生物学特性,并从种子采集与处理、营养杯育苗、整地栽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查清了蔗扁蛾在浙江省分布于杭州、温州、嘉兴、衢州、台州、舟山、金华、义乌、永康等46个县市;寄主为巴西木、荷兰铁、海南铁等约22科74种;以幼虫在植株皮层内上下蛀食,危害轻时,局部受损;危害重时,将整段木桩的皮层和木质部全部蛀空,最后整株枯死。摸清了蔗扁蛾在浙江省的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4代,在野外不能越冬,但能在大棚和温室的土壤内以幼虫越冬,交配时间在中午和午夜。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二种低毒化学农药吡虫啉、阿维菌素及生物农药BT用于防治蔗扁蛾,并探讨了综合防治蔗扁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扁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实(Elfvingiaapplanata(Pers.exGray)Karst=Ganoderma applantum(Pers).Pat)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桦树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3~8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4~5时生长最好;果糖和蔗糖是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脲素和天灭门冬素,无光照时菌丝生攻最好。 相似文献
17.
<正>榆紫叶甲(Ambrosiomd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隶属鞘翅目叶甲科[1],又名榆紫金花虫,是一种广布于园林的蛀干害虫。榆紫叶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和贵州等省份,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榆紫叶甲主要以榆科植物为食,包括家榆(Ulmus pumila L.)、春榆(Ulmus japonica)、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和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等园林绿化树种,成虫与幼虫均危害植株叶片及芽苞,其食性专一,连年危害使植株长势衰弱并极易引起其它病害发生,危害期一般可达长6个月[2]。 相似文献
18.
19.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本文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核桃果实上分离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菌株(TS-09),并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观察、培养性状以及r DNA-ITS、ACT、β-tub2、GPDH四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TS-09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TS-09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30℃之间适宜菌株生长及产孢,28℃是菌株最适宜的生长及产孢温度;弱酸性环境(p H4.0)有利于产孢,中性环境(p H7.0)适宜菌丝生长;长时间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抗逆性较强,60℃处理15 min、62℃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研究结果将为核桃炭疽病的预测及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核桃楸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种子采集与处理、营养杯育苗、整地栽植、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了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